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27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涉及屋面防水技术领域,包括:基层处理剂层,设置于屋面构造层的上侧;第一防水卷材层,设置于基层处理剂层上侧;第二防水卷材层,设置于第一防水卷材层上侧;檐口处理层,设置于第二防水卷材层靠近檐口的一端的上侧;该防水结构不仅通过多层的防水材料对屋面进行防水处理,还针对檐口处进行卷材收口和檐口处防水处理,有效保证木结构坡屋面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屋面防水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坡屋面工程中,经常会遇到木制结构,往往由于木制结构的特殊性,导致防水细部节点处理不到位造成后期出现渗漏问题,进而造成整个坡屋面防水层失效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解决木结构坡屋面防水做法不到位造成的渗漏隐患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基层处理剂层,设置于屋面构造层的上侧;第一防水卷材层,设置于所述基层处理剂层上侧;第二防水卷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上侧;檐口处理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靠近所述檐口的一端的上侧。可选地,所述屋面构造层的板材接缝内填充有泡沫棒和密封膏,所述基层处理剂层喷涂在所述屋面构造层上,所述基层处理剂层为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粘接在所述基层处理剂层上,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为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屋面构造层相连接,所述第一螺钉间距不小于3m。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粘接在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上,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为页岩面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可选地,所述檐口处理层包括金属压条,所述金属压条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所述屋面构造层上。可选地,所述基层处理剂层、第一防水卷材层、第二防水卷材层和金属压条靠近所述檐口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密封膏。可选地,还包括防水涂料层,所述防水涂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靠近所述檐口的一端、檐口处理层和檐口的外表面上。可选地,所述檐口上设置有天沟,所述天沟设置于所述防水涂料层的外侧,所述天沟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檐口上。可选地,所述密封膏为MS改性硅酮耐候密封膏。本技术提供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1、该防水结构在屋面构造层的板材间隙内填充有密封胶,能够防止渗透水通过缝隙进入室内;2、该防水结构采用两种相容的防水卷材层进行防水处理,施工方便,提高防水效果;3、该防水结构在檐口处通过金属压条对防水卷材做收口处理,并使用密封膏和防水涂料保证檐口处的防水效果。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木结构屋面防水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密封膏;2、屋面构造层;3、基层处理剂层;4、第一防水卷材层;5、第二防水卷材层;6、檐口处理层;7、檐口;8、第一螺钉;9、第二螺钉;10、防水涂料层;11、天沟;12、膨胀螺栓;13、泡沫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技术提供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基层处理剂层,设置于屋面构造层的上侧;第一防水卷材层,设置于基层处理剂层上侧;第二防水卷材层,设置于第一防水卷材层上侧;檐口处理层,设置于第二防水卷材层靠近檐口的一端的上侧。具体的,基层处理剂层一方面起到封固基层毛细孔隙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屋面构造层的木结构与第一防水卷材层的粘接效果;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分别作为底层防水层和面层防水层,可以采用粘接进行施工,十分方便,并且保证屋面大面防水效果;在檐口处设置檐口处理层,对卷材进行收口处理,提高檐口处的防水效果。可选地,屋面构造层的板材接缝内填充有泡沫棒和密封膏,基层处理剂层喷涂在屋面构造层上,基层处理剂层为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具体的,接缝的底部为空隙,接缝的中部填充有泡沫棒,泡沫棒与接缝的内壁过盈配合,挤在接缝内,在泡沫棒的上方使用密封膏填充在板材的缝隙内,能够防止渗漏水通过缝隙进入室内,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的厚度为0.1-0.3mm;空隙的设置能够节省密封膏。可选地,第一防水卷材层粘接在基层处理剂层上,第一防水卷材层为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体的,自粘卷材在无需动用明火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粘接与防水效果。可选地,第一防水卷材层通过第一螺钉与屋面构造层相连接,第一螺钉间距不小于3m。具体的,为了保证第一防水卷材层的粘接效果,可适当采用螺钉进行固定,螺钉间距根据屋面大小设置,通常不小于3m。可选地,第二防水卷材层粘接在第一防水卷材层上,第二防水卷材层为页岩面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体的,采用“热熔满粘”的方法在第一防水卷材层上新做一层4mm厚页岩面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页岩面卷材直接外露使用,具有很好的耐候性,无需新做保护层。可选地,檐口处理层包括金属压条,金属压条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屋面构造层上。具体的,卷材的收口采用金属压条固定,将多层的卷材边缘压住,保证防水效果。可选地,基层处理剂层、第一防水卷材层、第二防水卷材层和金属压条靠近檐口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密封膏。具体的,密封膏能够提高多次卷材和金属压条端面的防水性能。可选地,还包括防水涂料层,防水涂料层覆盖在第二防水卷材层靠近檐口的一端、檐口处理层和檐口的外表面上。具体的,涂刷1.5mm厚的丙烯酸防水涂料进行二次收口处理,防止雨水通过檐口部位渗漏到室内。可选地,檐口上设置有天沟,天沟设置于防水涂料层的外侧,天沟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檐口上。可选地,天沟与防水涂料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密封膏,在天沟的端面与防水涂料层之间进行密封。具体的,天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成品天沟。可选地,密封膏为MS改性硅酮耐候密封膏。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基层处理剂层3,设置于屋面构造层2的上侧;第一防水卷材层4,设置于基层处理剂层3上侧;第二防水卷材层5,设置于第一防水卷材层4上侧;檐口处理层,设置于第二防水卷材层5靠近檐口7的一端的上侧。在本实施例中,屋面构造层2的板材接缝内填充有泡沫棒13和密封膏1,基层处理剂层3喷涂在屋面构造层1上,基层处理剂层3为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卷材层4粘接在基层处理剂层3上,第一防水卷材层4为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卷材层4通过第一螺钉8与屋面构造层1相连接,第一螺钉8间距不小于3m。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层处理剂层,设置于屋面构造层的上侧;/n第一防水卷材层,设置于所述基层处理剂层上侧;/n第二防水卷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上侧;/n檐口处理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靠近所述檐口的一端的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层处理剂层,设置于屋面构造层的上侧;
第一防水卷材层,设置于所述基层处理剂层上侧;
第二防水卷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上侧;
檐口处理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靠近所述檐口的一端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构造层的板材接缝内填充有泡沫棒和密封膏,所述基层处理剂层喷涂在所述屋面构造层上,所述基层处理剂层为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粘接在所述基层处理剂层上,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为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屋面构造层相连接,所述第一螺钉间距不小于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坡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赵伟史旭孟繁亮
申请(专利权)人:德爱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