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轴流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21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轴流泵站,包括:井筒底座、潜水轴流泵、井筒、出水管、水泵吊绳系统、筒体和进水管。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预制轴流泵站,通过一体化预制轴流泵站再配以良好的进水水力设计将会大大改善传统混凝土泵站的弊端,提高工程效率、方便施工、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不但具备了大流量排水功能,又保证了有限空间内轴流泵良好的吸水性能,给大型排涝项目提供了新型的排涝泵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轴流泵站
本技术涉及大型排涝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轴流泵站。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一体化预制泵站在污水和雨水收集与排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核心部件水泵大多配置为离心泵,然而配置离心泵的预制泵站处理流量一般≤3000m³/h,无法满足超过3000m³/h规模的排水需求,须使用大流量的水泵;一般大型雨水排涝工程用到的水泵是大流量低扬程的轴流泵,轴流泵目前安装环境还是传统混凝土泵站,泵站施工繁琐,周期长,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轴流泵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轴流泵站,包括:井筒底座、潜水轴流泵、井筒、出水管、水泵吊绳系统、筒体和进水管,所述井筒底座与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井筒安装在井筒底座上并且井筒位于筒体中心,所述井筒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进水孔与井筒内部连通,所述井筒与筒体之间形成一腔体,腔体与底座的进水孔连通,所述筒体设置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筒体设置出水管,出水管穿过筒体与井筒连接并且出水管的进水口与井筒内部连通,所述水泵吊绳系统起吊潜水轴流泵并且潜水轴流泵位于井筒内部,所述井筒底座包括防漩板、漏斗型基座、漏斗型底部空腔室、漏斗型底加强板和底部空腔室灌浆孔,所述漏斗型基座设置在进水管下方,所述井筒底座的进水孔位于漏斗型基座内部,多个所述防漩板安装在井筒与漏斗型基座的侧壁之间并且沿井筒的圆周方向将漏斗型基座内部均匀分隔成多个空间,所述防漩板的上端与进水管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漏斗型基座外壁上设置有多干个漏斗型底加强板,漏斗型底部空腔室设置在漏斗型基座的下面,多个所述底部空腔室灌浆孔设置在漏斗型底部空腔室侧壁。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井筒底座通过地脚螺栓与筒体底部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井筒与筒体同中心轴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井筒侧面通过井筒固定系统与筒体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内部水平设置检修平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与筒体通过玻璃钢树脂糊接固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泵吊绳系统用于固定潜水轴流泵的电缆。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井筒的顶部设置排气阀。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通风管。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内部设置爬梯,液位传感器保护套管与爬梯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预制轴流泵站,通过一体化预制轴流泵站再配以良好的进水水力设计将会大大改善传统混凝土泵站的弊端,提高工程效率、方便施工、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不但具备了大流量排水功能,又保证了有限空间内轴流泵良好的吸水性能,给大型排涝项目提供了新型的排涝泵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预制轴流泵站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预制轴流泵站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预制轴流泵站一较佳实施例的下部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预制轴流泵站,包括:井筒底座101、潜水轴流泵102、井筒103、出水管106、水泵吊绳系统107、筒体111和进水管113,水从进水管113流入井筒底座101,潜水轴流泵102将水抽出,从出水管106排出。所述井筒底座101通过地脚螺栓114与筒体1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井筒103安装在井筒底座101上并且井筒103位于筒体111中,所述井筒103、筒体111均可设计为筒状结构,所述井筒103与筒体111同中心轴设置,并且井筒103的顶部凸出于筒体111的顶部,所述井筒103侧面通过井筒固定系统104与筒体111固定连接。所述井筒103与筒体111之间形成一腔体116,所述筒体111设置进水管113,进水管113的出水口与所述腔体116连通,所述筒体111设置出水管106,出水管106穿过筒体111与井筒103连接并且出水管106的进水口与井筒103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106的进水端与筒体111通过玻璃钢树脂糊接固定。所述水泵吊绳系统107起吊潜水轴流泵102并且潜水轴流泵102位于井筒103内部,所述水泵吊绳系统107可用来固定潜水轴流泵102的电缆,所述筒体111内部水平设置检修平台105,所述筒体111内部设置爬梯110,液位计保护套112管焊接固定在爬梯110上,液位传感器放置在液位计保护套112内,传送筒内液位信号,水泵吊绳系统107可用于起吊潜水轴流泵102。所述井筒103的顶部设置排气阀108,用于井筒103排气,所述筒体111的顶部设置通风管109,用于筒体111的通风。所述井筒底座101设置多个进水孔115,多个进水孔115之间相互连通,进水孔115与井筒103内部连通,腔体116与底座的进水孔115连通。所述井筒底座101包括防漩板201、漏斗型基座202、漏斗型底部空腔室203、漏斗型底加强板204和底部空腔室灌浆孔205,所述漏斗型基座202设置在进水管113下方,进水孔115位于漏斗型基座202内部的置水腔207,通过水力优化计算,漏斗型基座202的漏斗母线与底部夹角100°~110°,此时水泵吸水水力最佳,利于水泵稳定运行,所述漏斗型基座202设置在底座的进水孔115并且漏斗型基座202与井筒103同中心轴设置。多个所述防漩板201安装在井筒103与漏斗型基座202的侧壁之间并且沿井筒103的圆周方向将漏斗型基座202内部的置水腔207均匀分隔成多个空间,所述防漩板201的上端与进水管113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防漩板201一共有四块,沿圆周方向均布将底部空间平均分为四格区域,可以有效防止水泵吸水口产生旋流,使水流平稳的进入到水泵吸水口处。井筒底座101的进水孔115处设有倒流锥206,锥角60°,能够进一步改善水泵吸水口水流流态,使水平稳的进入水泵。漏斗型基座202外壁上设置有多干个漏斗型底加强板204,用于增加漏斗型基座202底部的承载强度,漏斗型底部空腔室203设置在漏斗型基座202的下面,用于容纳混凝土,多个所述底部空腔室灌浆孔205设置在漏斗型底部空腔室203侧壁,底部空腔室灌浆孔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轴流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底座、潜水轴流泵、井筒、出水管、水泵吊绳系统、筒体和进水管,所述井筒底座与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井筒安装在井筒底座上并且井筒位于筒体中心,所述井筒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进水孔与井筒内部连通,所述井筒与筒体之间形成一腔体,腔体与底座的进水孔连通,所述筒体设置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筒体设置出水管,出水管穿过筒体与井筒连接并且出水管的进水口与井筒内部连通,所述水泵吊绳系统起吊潜水轴流泵并且潜水轴流泵位于井筒内部,所述井筒底座包括防漩板、漏斗型基座、漏斗型底部空腔室、漏斗型底加强板和底部空腔室灌浆孔,所述漏斗型基座设置在进水管下方,所述井筒底座的进水孔位于漏斗型基座内部,多个所述防漩板安装在井筒与漏斗型基座的侧壁之间并且沿井筒的圆周方向将漏斗型基座内部均匀分隔成多个空间,所述防漩板的上端与进水管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漏斗型基座外壁上设置有多干个漏斗型底加强板,漏斗型底部空腔室设置在漏斗型基座的下面,多个所述底部空腔室灌浆孔设置在漏斗型底部空腔室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轴流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底座、潜水轴流泵、井筒、出水管、水泵吊绳系统、筒体和进水管,所述井筒底座与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井筒安装在井筒底座上并且井筒位于筒体中心,所述井筒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进水孔与井筒内部连通,所述井筒与筒体之间形成一腔体,腔体与底座的进水孔连通,所述筒体设置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筒体设置出水管,出水管穿过筒体与井筒连接并且出水管的进水口与井筒内部连通,所述水泵吊绳系统起吊潜水轴流泵并且潜水轴流泵位于井筒内部,所述井筒底座包括防漩板、漏斗型基座、漏斗型底部空腔室、漏斗型底加强板和底部空腔室灌浆孔,所述漏斗型基座设置在进水管下方,所述井筒底座的进水孔位于漏斗型基座内部,多个所述防漩板安装在井筒与漏斗型基座的侧壁之间并且沿井筒的圆周方向将漏斗型基座内部均匀分隔成多个空间,所述防漩板的上端与进水管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漏斗型基座外壁上设置有多干个漏斗型底加强板,漏斗型底部空腔室设置在漏斗型基座的下面,多个所述底部空腔室灌浆孔设置在漏斗型底部空腔室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中华崔晓东祁强
申请(专利权)人:泽尼特泵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