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箱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风冷是动力电池箱常用冷却方式之一,冷却效果介于自然冷却与液冷之间,适用于电量少、充放电倍率不高的电池箱;相较于液冷,其主要优点是结构配置简单,系统重量较轻、工艺成本低、不存在漏液的风险。但由于空气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先天不足,在对流换热时,很容易吸热达到饱和,对于长模组串联散热,很容易导致模组背风侧电芯散热不足,迎风侧与背风侧电芯温差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组件的迎风侧与背风侧电芯温差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箱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电池模组,电池模组设置于容纳腔内,容纳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容纳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电池模组的外表面与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容纳腔;电池模组(20),所述电池模组(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3),所述电池模组(20)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31)和第二冷却通道(32),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1)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32)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3)连通;风机部(40),所述风机部(40)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风机部(40)用于将所述壳体(10)外的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引入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电池模组(20)进行热交换后,通过所述出风口(12)排出所述壳体(10)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32)独立地设置,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1)的出口端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通道(32)的出口端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32)相连通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底壳(14),所述底壳(14)具有底板(141)和第一围板(142),所述第一围板(142)沿所述底板(141)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围板(142)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电池模组(20)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41)和第一围板(14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包括:上盖(15),所述上盖(15)具有顶板(151)和第二围板(152),所述第二围板(152)沿所述顶板(151)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底壳(14)与所述上盖(15)围设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顶板(151)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进风口(13),所述电池模组(20)的顶部与所述顶板(151)的内表面之间,以及所述电池模组(20)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围板(152)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3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1)沿所述底壳(1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通道(32)沿所述底壳(14)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5)的顶部设置有凸起结构(153),所述凸起结构(153)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开设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成,荆振洋,孙丰涛,汪高峰,吴超,江金源,
申请(专利权)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