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879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将采集到的中压馈线及其装接配变的负荷曲线进行逐条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负荷曲线上的负荷点进行等级赋值,逐点计算馈线负荷与配变负荷等级值的差值;根据差值计算中压配电网馈线中馈线首端负荷与其装接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的相关系数;以相关系数为基础,计算反应中压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的一致性系数,定义为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根据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判断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的相关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促进多样化的负荷接入中压配网,特别是具有互补特征的负荷接入,改善中压供电负荷特性,提高配网设备利用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在配电网技术领域中应用。应用。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网
,特别是关于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是电能供应链中联系电网企业和终端用电客户的关键环节,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连接终端用电客户和上级输电网的纽带。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配电网结构是配电网高质量健康发展的物理基础。中压配电网的具有环网建设,开环运行的特点,通常情况下,中压馈线具有沿着其供电路径装接多组配电变压器。
[0003]伴随配电网中配电终端等高等级量测元件配置水平不断提高,配电网可观能力不断加强,配电网领域的规划设计、运行人员对配电网状态的感知能力和认识水平不断深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负荷特性日趋多样化,利用海量的配电网数据,通过诸如负荷曲线等数据,分析中压馈线供电负荷多样性,如何建立量化的评价和识别方法与系统,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方法及系统,其有助于促进多样化的负荷接入中压配网,特别是具有互补特征的负荷接入,改善中压供电负荷特性,提高配网设备利用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方法,其包括:步骤1、将采集到的中压馈线及其装接配变的负荷曲线进行逐条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负荷曲线上的负荷点进行等级赋值,逐点计算馈线负荷与配变负荷等级值的差值;步骤2、根据差值计算中压配电网馈线中馈线首端负荷与其装接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的相关系数;步骤3、以相关系数为基础,计算反应中压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的一致性系数,定义为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Z;步骤4、根据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判断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的相关性。
[0006]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根据中压馈线负荷曲线和中压馈线装接的配变负荷曲线,建立负荷曲线等级数据,将每组负荷曲线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赋等级值,计算线路负荷等级值与其装接配变负荷等级值的差值。
[0007]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采用斯皮尔曼模型计算相关系数。
[0008]进一步,所述相关系数为:
[0009][0010]其中,r
j
为线路供电负荷与其装接的第j座配变负荷的相关系数,N为负荷曲线的采样点数,d
ij
为负荷曲线间的负荷等级值的差值。
[0011]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Z为:
[0012][0013]其中,X
j
为第j台配变的负荷曲线,r
j
为中压馈线与其装接的第j台配变的负荷曲线相关系数,m为中压馈线装接的总配变台数,max为最大值取值函数,abs为绝对值取值函数。
[0014]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Z具有单调特性,0≤Z≤1。
[0015]进一步,所述判断方法为:
[0016]Z≤0.4时,表示低度多样性;
[0017]0.4<Z≤0.7时,表示显著多样性;
[0018]Z>0.7时,表示高度多样性;
[0019]Z=1时,表示馈线装接的配变负荷完全互补;
[0020]Z=0时,表示馈线装接配变负荷完全正相关,全部配变负荷特性一致。
[0021]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系统,其包括:差值计算模块、相关系数模块、多样化系数模块和判断模块;
[0022]所述差值计算模块,将采集到的中压馈线及其装接配变的负荷曲线进行逐条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负荷曲线上的负荷点进行等级赋值,逐点计算馈线负荷与配变负荷等级值的差值;
[0023]所述相关系数模块,根据差值计算中压配电网馈线中馈线首端负荷与其装接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的相关系数;
[0024]所述多样化系数模块,以相关系数为基础,计算反应中压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的一致性系数,定义为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Z;
[0025]所述判断模块,根据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判断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的相关性。
[0026]进一步,所述多样化系数模块中,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Z为:
[0027][0028]其中,X
j
为第j台配变的负荷曲线,r
j
为中压馈线与其装接的第j台配变的负荷曲线相关系数,m为中压馈线装接的总配变台数,max为最大值取值函数,abs为绝对值取值函数。
[0029]进一步,所述判断模块中,Z值愈大,馈线供电的配变负荷特性的多样性特征愈显著。
[0030]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31]1、本专利技术通过负荷曲线排序进行等级赋值,计算负荷值间等级差,减少了直接采用负荷曲线值数值突变造成的分析失效可能性。
[0032]2、本专利技术利用斯皮尔曼模型,构建了用于负荷特性相关性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量化分析馈线与其装接负荷间的特性相关性。
[0033]3、本专利技术构建了计算馈线供电负荷多样性系数,该系数具有单调特性,即多样化
系数在0

1之间,结果愈大,馈线供电负荷的愈呈现出多样特征,反之愈取向一致或者某一类负荷为主,有助于促进多样化的负荷接入中压配网,改善中压供电负荷特性,提高配网设备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0kV配电网的电气接线示意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居民、办公和商业三类典型配电负荷曲线示意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居民与商业负荷占比变化时多样化系数曲线变化示意图;
[003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办公与商业负荷占比变化时多样化系数曲线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本专利技术基于配电网中中压馈线装接多个配电变压器并为其供电的特点,提供了通过中压馈线与其装接配电变压器的负荷曲线,馈线负荷与配变负荷相关性的识别方法,有效的促进了多样化的负荷接入中压配网,改善了中压供电负荷特性,提高配网设备利用效率。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42]步骤1、将采集到的中压馈线及其装接配变的负荷曲线进行逐条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负荷曲线上的负荷点进行等级赋值,逐点计算馈线负荷与配变负荷等级值的差值;
[0043]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中压馈线负荷曲线和中压馈线装接的配变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特性的多样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采集到的中压馈线及其装接配变的负荷曲线进行逐条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负荷曲线上的负荷点进行等级赋值,逐点计算馈线负荷与配变负荷等级值的差值;步骤2、根据差值计算中压配电网馈线中馈线首端负荷与其装接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的相关系数;步骤3、以相关系数为基础,计算反应中压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的一致性系数,定义为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Z;步骤4、根据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判断中压馈线供电负荷的相关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样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根据中压馈线负荷曲线和中压馈线装接的配变负荷曲线,建立负荷曲线等级数据,将每组负荷曲线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赋等级值,计算线路负荷等级值与其装接配变负荷等级值的差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样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斯皮尔曼模型计算相关系数。4.如权利要求3所述多样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系数为:其中,r
j
为线路供电负荷与其装接的第j座配变负荷的相关系数,N为负荷曲线的采样点数,d
ij
为负荷曲线间的负荷等级值的差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样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馈线供电负荷多样化系数Z为:其中,X
j
为第j台配变的负荷曲线,r
j
为中压馈线与其装接的第j台配变的负荷曲线相关系数,m为中压馈线装接的总配变台数,max为最大值取值函数,abs为绝对值取值函数。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样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彦伟李红军章剑光丁羽頔陈晓宇姚刚金佳金强冯明灿郑宇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昌泰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