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63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内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拉环组件,电梯轿厢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扶手组件,扶手组件包括燕尾滑座和扶手,所述电梯轿厢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设有竖向的燕尾滑轨,燕尾滑座与燕尾滑轨滑动配合连接,燕尾滑座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燕尾滑轨上,两燕尾滑座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扶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特殊的拉环组件,使得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在乘坐别墅电梯时,不容易摔倒,且拉环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定期拆下来清洗;设有特殊的扶手组件,使得小孩在乘坐别墅电梯时,不容易摔倒,且扶手的高度可调,身高不同的小孩均可使用扶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内扶手结构
,具体是指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楼大厦的不断拔地而起,人们纷纷开始住进楼房,对于高层来说,像多层一样爬楼梯上楼是不现实的,直升电梯对于高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人们通过电梯上下楼,不进省时而且省事省力,由于电梯给人们上下楼梯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因此,许多住别墅的家庭,其在别墅里面也安装了电梯。然而家庭中肯定会有老人和小孩,由于他们的腿脚不便,所以在乘坐别墅电梯时,很容易摔倒,而现有的电梯轿厢内的扶手结构,其结构比较固定,不能拆卸,不便于定期清洗,且由于小孩和大人的身高不同,所以很难同时使用扶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此提出了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内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拉环组件,电梯轿厢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燕尾滑座和扶手,所述电梯轿厢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设有竖向的燕尾滑轨,所述燕尾滑座与燕尾滑轨滑动配合连接,燕尾滑座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燕尾滑轨上,两燕尾滑座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扶手;所述拉环组件包括箱框形底座、活动板、直角梯形挡板、夹持板、弹簧、安装板和拉环,所述箱框形底座底部固定在电梯轿厢内壁上,箱框形底座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贯穿箱框形底座侧壁且与侧壁之间滑动连接,两活动板的相对侧上端分别固定有夹持板,两所述夹持板分别与箱框形底座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两夹持板之间夹设有安装板,两所述活动板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直角梯形挡板,所述直角梯形挡板的直腰面与安装板的下侧面贴合,所述安装板下侧中部通过拉手吊带连接有拉环。作为改进,所述箱框形底座内底部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安装板上侧对应限位块开设有相配合的限位卡槽,安装板上侧左右两端部分别对应两直角梯形挡板的斜腰面设有倒角,便于安装板被按压安装到两夹持板之间。作为改进,两所述活动板的相反侧分别固定有限位挡块。作为改进,所述活动板下侧的箱框形底座内壁上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侧面与活动板下侧面之间活动连接,用于分担活动板对箱框形底座左右两侧壁的压力。作为改进,两所述夹持板的相对侧分别设有橡胶层。降低夹持板与安装板之间的碰撞损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设有特殊的拉环组件,使得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在乘坐别墅电梯时,不容易摔倒,且拉环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定期拆下来清洗;设有特殊的扶手组件,使得小孩在乘坐别墅电梯时,不容易摔倒,且扶手的高度可调,身高不同的小孩均可使用扶手,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的拉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的燕尾滑座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电梯轿厢,2、燕尾滑座,3、扶手,4、燕尾滑轨,5、锁紧螺栓,6、箱框形底座,7、活动板,8、直角梯形挡板,9、夹持板,10、弹簧,11、安装板,12、拉环,13、拉手吊带,14、限位块,15、限位卡槽,16、倒角,17、限位挡块,18、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包括电梯轿厢1,电梯轿厢1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燕尾滑座2和扶手3,所述电梯轿厢1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设有竖向的燕尾滑轨4,所述燕尾滑座2与燕尾滑轨4滑动配合连接,燕尾滑座2通过锁紧螺栓5固定在燕尾滑轨4上,锁紧螺栓5贯穿燕尾滑块2且末端与燕尾滑轨4顶接,两燕尾滑座2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扶手3,扶手3为U形,其高度放低后方便定期擦洗。所述电梯轿厢1内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拉环组件,所述拉环组件包括箱框形底座6、活动板7、直角梯形挡板8、夹持板9、弹簧10、安装板11和拉环12,所述箱框形底座6底部固定在电梯轿厢1内壁上,箱框形底座6的大致形状与箱框类似,箱框形底座6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贯穿箱框形底座6侧壁且与侧壁之间滑动连接,两活动板7的相对侧上端分别固定有夹持板9,两所述夹持板9分别与箱框形底座6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弹簧10连接,两夹持板9之间夹设有安装板11,两所述活动板7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直角梯形挡板8,如图2所示,直角梯形挡板8的主视图为直角梯形,故起名直角梯形挡板8,所述直角梯形挡板8的直腰面与安装板11的下侧面贴合,所述安装板11下侧中部通过拉手吊带13连接有拉环12。所述箱框形底座6内底部固定有限位块14,所述安装板11上侧对应限位块14开设有相配合的限位卡槽15,安装板11上侧左右两端部分别对应两直角梯形挡板8的斜腰面设有倒角16。两所述活动板7的相反侧分别固定有限位挡块17。所述活动板7下侧的箱框形底座6内壁上固定有支撑块18,所述支撑块18上侧面与活动板7下侧面之间活动连接。两所述夹持板9的相对侧分别设有橡胶层。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将拉环组件的箱框形底座6部分安装到电梯轿厢1内后,将安装板1对准两夹持板9的中间位置,然后将两倒角16分别顶住两直角梯形挡板8的斜腰面,用力按压安装板11便可将安装板11安装到两夹持板11之间,借助弹簧10的作用,两夹持板9将安装板11夹持固定住,直角梯形挡板8使得安装板11不能向下移动,相配合的限位块14和限位卡槽15使得安装板11不能水平移动,拉环12主要供腿脚不便,站立不稳的老年人使用;根据小孩的身高来调节燕尾滑座2的高度,并通过锁紧螺栓5来固定住燕尾滑座2,小孩可抓住扶手3防止摔倒;拉环12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定期拆卸掉清洗,扶手3在不使用时,可将其升至燕尾滑轨4的顶部,节省电梯轿厢1内的有效载物空间。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包括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内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拉环组件,电梯轿厢(1)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燕尾滑座(2)和扶手(3),所述电梯轿厢(1)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设有竖向的燕尾滑轨(4),所述燕尾滑座(2)与燕尾滑轨(4)滑动配合连接,燕尾滑座(2)通过锁紧螺栓(5)固定在燕尾滑轨(4)上,两燕尾滑座(2)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扶手(3);/n所述拉环组件包括箱框形底座(6)、活动板(7)、直角梯形挡板(8)、夹持板(9)、弹簧(10)、安装板(11)和拉环(12),所述箱框形底座(6)底部固定在电梯轿厢(1)内壁上,箱框形底座(6)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贯穿箱框形底座(6)侧壁且与侧壁之间滑动连接,两活动板(7)的相对侧上端分别固定有夹持板(9),两所述夹持板(9)分别与箱框形底座(6)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弹簧(10)连接,两夹持板(9)之间夹设有安装板(11),两所述活动板(7)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直角梯形挡板(8),所述直角梯形挡板(8)的直腰面与安装板(11)的下侧面贴合,所述安装板(11)下侧中部通过拉手吊带(13)连接有拉环(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内的防摔倒结构,包括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内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拉环组件,电梯轿厢(1)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燕尾滑座(2)和扶手(3),所述电梯轿厢(1)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设有竖向的燕尾滑轨(4),所述燕尾滑座(2)与燕尾滑轨(4)滑动配合连接,燕尾滑座(2)通过锁紧螺栓(5)固定在燕尾滑轨(4)上,两燕尾滑座(2)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扶手(3);
所述拉环组件包括箱框形底座(6)、活动板(7)、直角梯形挡板(8)、夹持板(9)、弹簧(10)、安装板(11)和拉环(12),所述箱框形底座(6)底部固定在电梯轿厢(1)内壁上,箱框形底座(6)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贯穿箱框形底座(6)侧壁且与侧壁之间滑动连接,两活动板(7)的相对侧上端分别固定有夹持板(9),两所述夹持板(9)分别与箱框形底座(6)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弹簧(10)连接,两夹持板(9)之间夹设有安装板(11),两所述活动板(7)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直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钻陈圣品陈勇陈美霖李儒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菱菱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