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54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机箱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下端安装导料杆,所述机箱内部靠近进料口的下方设有减速带,所述减速带通过底部支架与机箱固定,所述减速带的下方设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安装有支架,所述下料斗两端输出轴与所述支架两端的轴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在进料口处安装导料杆,使得物料在进入进料口时,顺着导料杆进入机箱内,防止同一方向下料出现卡位的问题;在进料口下方设有减速带,使得石料可以滚落,避免垂直碰撞,同时将石料自身松动的部分通过减速带过滤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电设备技术,尤其是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授权公开号为CN208897994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包括传输机,所述传输机的底部焊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脚架,所述传输机的一侧安装有落料光电传感器,所述落料光电传感器的一侧安装有凹形架和L形架,所述凹形架的顶部焊接有料筒,料筒与凹形架导通。本技术通过设置石料传感器、塑料传感器、金属传感器、气缸、落料光电传感器、电动阀门、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作为中心控制器,接收不同传感器电信号后作出相应操作,可使传输机在下料的同时运输物料,对物料的种类进行分拣,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式,解决了输送装置没有物料时仍然继续工作,对电力资源损耗大,使用成本高和对物料没有分类处理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着,石料体积大小不一,在下料过程中容易出现相互碰撞导致自身部分松动,碎料容易出现堆积的问题,严重时导致机器空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用于解决石料体积大小不一,在下料过程中出现碎料堆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机箱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下端安装导料杆,所述机箱内部靠近进料口的下方设有减速带,所述减速带通过底部支架与机箱固定,所述减速带的下方设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安装有支架,所述下料斗两端输出轴与所述支架两端的轴承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位于下料斗底部的中心处设有承重杆。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带包括框架、滤网和减速杆。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侧面开设有出料口。进一步地,所述机箱靠近减速带的正下方放置有碎料槽。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在进料口处安装导料杆,使得物料在进入进料口时,顺着导料杆进入机箱内,防止同一方向下料出现卡位的问题;在进料口下方设有减速带,使得石料可以滚落,避免垂直碰撞,同时将石料自身松动的部分通过减速带过滤掉;最终通过进料斗缓缓进入,确保石料不会堆积在进料口处,以及下料过程中碎料堆积出现堵塞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速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碎料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实施例的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机箱1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2,进料口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3,支撑底座3的下端安装导料杆4,机箱1内部靠近进料口2的下方设有减速带6,减速带6通过底部支架7与机箱1固定,减速带6的下方设有下料斗8,下料斗8的底部安装有支架9,下料斗8两端输出轴与支架9两端的轴承相连接,下料斗8与减速带6相互平行,在本技术中,首先在进料口2处安装导料杆4,使得物料在进入进料口2时,顺着导料杆4进入机箱1内,防止同一方向下料出现卡位的问题;在进料口2下方设有减速带6,使得石料可以滚落,避免垂直碰撞,同时将石料自身松动的部分通过减速带6过滤掉;最终通过进料斗8缓缓进入,确保石料不会堆积在进料口2处,以及下料过程中碎料堆积出现堵塞的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架9位于下料斗8底部的中心处设有承重杆10,减速带6包括框架601、滤网602和减速杆603,机箱1的侧面开设有出料口11,机箱1靠近减速带6的正下方放置有碎料槽12,机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3,在本技术中,承重杆10给下料斗8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避免下料斗8出现中心凹陷的问题;石料经过运转最终从机箱1的出料口11导出;碎料通过减速带6过滤到碎料槽12内,方便集中处理。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机箱(1)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3),所述支撑底座(3)的下端安装导料杆(4),所述机箱(1)内部靠近进料口(2)的下方设有减速带(6),所述减速带(6)通过底部支架(7)与机箱(1)固定,所述减速带(6)的下方设有下料斗(8),所述下料斗(8)的底部安装有支架(9),所述下料斗(8)两端输出轴与所述支架(9)两端的轴承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机箱(1)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3),所述支撑底座(3)的下端安装导料杆(4),所述机箱(1)内部靠近进料口(2)的下方设有减速带(6),所述减速带(6)通过底部支架(7)与机箱(1)固定,所述减速带(6)的下方设有下料斗(8),所述下料斗(8)的底部安装有支架(9),所述下料斗(8)两端输出轴与所述支架(9)两端的轴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一体化自动下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9)位于下料斗(8)底部的中心处设有承重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楠楠上官绪威张贵宏张永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鼎盛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