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54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一主体,其特征在于,在主体上形成有一凹槽;还包括:    一第一框架,且该第一框架包括一分隔部;    一第一输入组件,包括一第一子组件以及一第二子组件,以可选择方式,经由该第一框架设置于该主体,其中该分隔部将该凹槽区分为一第一区以及一第二区,该第一子组件安装于该第一区,该第二子组件安装于该第二区;    一第二框架;以及    一第二输入组件,以可选择方式,经由该第二框架设置于该凹槽内。(*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记本电脑(1)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笔记本电脑,特别有关一种可更换输入组件的笔记本电脑装置。(2)
技术介绍
一般常用于笔记本电脑的输入装置为键盘、触控板(touch pad)或指向装置(track point),其中键盘部份为具有88/89键的笔记本电脑专用键盘组件。由于笔记本电脑上的空间有限,所以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其他额外的输入装置时,则需经由笔记本电脑的串行端口(serial port)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等连接端口,将这些额外的输入装置以外接方式与笔记本电脑连接,以适应使用者所需。因此也造成使用者无法在笔记本电脑上获得各种所需功能一应俱全的输入装置,或是必须以外接输入装置的方式,才能使笔记本电脑得以满足使用者对于不同输入方式的需求。(3)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多种输入组件更换的笔记本电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一主体,具有一凹槽;一第一框架,且上述第一框架包括一分隔部;一第一输入组件,包括一第一子组件以及一第二子组件,以可选择方式,经由上述第一框架设置于上述主体,其中上述分隔部将上述凹槽区分为一第一区以及一第二区,上述第一子组件安装于上述第一区,上述第二子组件安装于上述第二区;一第二框架;以及一第二输入组件,以可选择方式,经由上述第二框架设置于-->上述凹槽内。根据本技术,利用简单框架的标准机构卡榫,方便使用者快速更换许多不同输入组件,增加笔记本电脑的功能性,而输入组件直接结合于笔记本电脑主体上更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对笔记本电脑制造商而言,亦不需再因应不同使用者需求,提供不同机种、或是重新设计,以及局部修改,即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进行详细说明。(4)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更换输入组件的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第4图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5)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笔记本电脑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笔记本电脑10的主体11上,设置有装设输入组件的凹槽111,可用以容置具有分隔部121的第一框架12。而第一框架12是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主体11的凹槽111中,且第一框架12的分隔部121将凹槽111区分为为第一区A以及第二区B。第一输入组件包括一第一子组件13以及一第二子组件14,其中第一子组件13以可拆卸方式经由第一框架12安装于主体11上的第一区;第二子组件14则以可拆卸方式经由第一框架12安装于主体11上的第二区B。其中,第一框架12例如是以卡榫固定于凹槽111中,而第一子组件13、第二子组件14亦可使用卡榫,将其分别固定于凹槽111的第一区A与第二区B。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子组件13例如为占用面积较大、按键数较多(约为87~89键)的笔记本电脑键盘组件;第二子组件14则可以为数字按键组件、指纹辨识器、或手写输入装置等子组件,第二子组件14亦可以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组件或蓝芽-->(Bluetooth)无线通讯组件,使笔记本电脑可藉由这些无线通讯组件连接上互联网。此外,主体11上还设有第一连接器112以及第二连接器113,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组件13与第二输入组件14,用以传输信号,故第一连接器112可为键盘组件连接器,而第二连接器113为适用于上述无线通讯组件的连接器。当需要更换另一第二输入组件时,可以将第一框架12、第一子组件13以及第二子组件14同时移除,以更换第二输入组件,如图2所示,移除原先图1中第一输入组件的第一子组件13与第二子组件14后,同样在笔记本电脑10的主体11的凹槽111内,以可拆卸方式镶嵌入用以固定第二输入组件的第二框架22,再将第二输入组件23以可拆卸方式经由第二框架22安装于主体11上,将笔记本电脑10变更成为仅单纯具有键盘部的一般型笔记本电脑;此外,主体11上设有连接器112用以连接输入组件23传输信号,而第二输入组件23例如为占用面积更大、按键数更多(约为103~107键)的台式电脑相容键盘组件。请参照图2所示,与图1类似,第二框架22可以卡榫将其固定于凹槽111中,而输入组件23亦可使用卡榫将其固定于凹槽111中。相较于一般笔记本电脑,当笔记本电脑10使用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例如采用17时液晶显示面板时,笔记本电脑10的主体11上可使用面积也因而增大,所以可采用按键数更多的台式电脑相容键盘组件作为第二输入组件23。图3a及3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笔记本电脑30主体31上设置有用以装设输入组件的凹槽311;具有分隔部321的第三框架32则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凹槽311中,而分隔部321将凹槽311区分为第一区A以及第二区B。请参照图3a、3b所示,与图1类似,其中第一区A仍用以装置第一子组件(图中未标示出),例如为笔记本电脑键盘组件;第二区B则可作为第二子组件34的放置处,且第二区B设有第二连接器341,当第二子组件34放置回第二区B时,可连接第二子组件34与主体31以传输信号。如图3a及图3b所示,其中第二子组件34为遥控器,而第二连接器341则为遥控器连接器。图3a显示遥控器34取出时的状态,图3b显示遥控器34放回主体31上的状态,其中,第三框架32例如是以卡榫固定于凹槽311中,而遥控器34亦可使用卡榫将其固定于凹槽311的第二区B中。在第三框架32-->中更可设置一凹陷部342,以便于使用者固定或拿取遥控器34。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在笔记本电脑主体41上,设置有具有分隔部421、422的第四框架42,除了第一子组件43外,还包括第二子组件44以及第三子组件45,以提供不同的输入功能。其中,第二子组件44以及第三子组件45可以分别为数字按键组件、指纹辨识器、手写输入装置、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组件、蓝芽(Bluetooth)无线通讯组件或遥控器等,以增加笔记本输入组件的功能。根据本技术,利用简单框架以及标准连接器连接,方便使用者快速更换许多不同输入组件,增加笔记本电脑的功能性,而输入组件直接结合于笔记本电脑主体上更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对笔记本电脑制造商而言,亦不需再根据不同使用者需求提供不同机种、或是重新设计,以及局部修改即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出种种的等效变化或等效替换,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一主体,其特征在于,在主体上形成有一凹槽;还包括:一第一框架,且该第一框架包括一分隔部;一第一输入组件,包括一第一子组件以及一第二子组件,以可选择方式,经由该第一框架设置于该主体,其中该分隔部将该凹槽区分为一第一区以及一第二区,该第一子组件安装于该第一区,该第二子组件安装于该第二区;一第二框架;以及一第二输入组件,以可选择方式,经由该第二框架设置于该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凹槽中,电性连接该第一输入组件与该主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凹槽中,电性连接该第二输入组件与该主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是以卡榫固定于该凹槽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架是以卡榫固定于该凹槽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入组件是以卡榫固定于该第一框架中。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入组件是以卡榫固定于该第二框架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入组件包括台式电脑相容键盘组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组件包括笔记本电脑键盘组件。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子组件是数字按键组件、指纹辨识器、手写输入装置、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组件、蓝芽无线通讯组件或遥控器。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组件是以卡榫固定于该凹槽的该第一区中。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子组件是以卡榫固定于该凹槽的该第二区中。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主体还具有:一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凹槽的该第一区,连接该第一子组件与该主体;以及一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凹槽的该第二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旻陈国铨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