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838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传感器节点自组网形成多层级树型网络,采用信标网络,由中央协调器根据网络规模进行动态时隙分配,然后使用硬件标记时间戳,通过泛洪时间同步的方式,将携带有同步信息的信标帧广播出去,节点收到信标帧后,由上一节点信标中的时间偏差信息和同步跳数信息计算节点质量Q,当Q满足一定关系时,可选择其进行同步,通过最小二乘线性回归估计相偏和频偏,同步完成后,在CCO规定的时隙进行信标帧的广播。本发明专利技术消除了信道接入和系统数据排队产生的不确定时延,避免了网络冲突,减少了同步冗余路径,降低了能耗,降低了多层级同步平均跳数,提升了同步精度和稳定性。提升了同步精度和稳定性。提升了同步精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
,涉及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传感器节点能够将它们从环境中获取的数据传送到基站。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如有限的能量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和带宽,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和算法的设计通常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
[0003]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协同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使用到传感器网络并将其部署于各种各样的环境,应用场景也逐渐朝着大规模、密集、多跳、并且需要实时通信的网络发展,然而,其中大多数是资源受限的传感器节点,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并且降低传感器节点的能耗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0004]时间同步主要采双向信息交换和单向信息交换,双向信息交换信息获取更多,同步精度更高,但能耗大,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多跳网络,单向信息传输同步精度低于双向信息交换,但能耗低,现今许多大规模的多跳网络都使用单向信息传输的同步方式。泛洪时间同步是一种经典的单向信息传输的时间同步协议,其主要原理为:选择一个参考节点,该节点周期性的广播带有时间戳的消息,节点等待足够的全局和本地时间戳对数据,然后使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估计偏移量和倾斜量,所有与参考节点同步的节点都开始扩展广播同步消息,直到实现全网同步。
[0005]使用泛洪时间同步方法,虽然减小了能耗,但没有消除信道接入的随机延时,时间戳标记产生的误差,在多跳网络中,会产生多余的同步路径,导致能量的无用消耗,还会产生多跳的同步误差累积,影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包括:节点间自组织形成多层级的树型信标网络,网络中分为中心节点、代理节点、节点三类,中心节点动态分配信标时隙,周期性广播信标帧,信标帧携带同步信息和时隙信息;代理节点、节点接收信标帧,进行时间同步,根据收到的信标帧,判断节点同步质量,择优进行同步;代理节点、节点同步完成后,在自己的时隙内广播转发信标帧。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1:节点间自组织形成多层级的树型信标网络;
[0010]S12:中心节点动态的为全网节点分配信标时隙,中心节点分配时隙时,第一个时隙是中心节点时隙,接下来为代理节点分配代理时隙,代理时隙的次序依据层级排序,同一层级的可以不分先后,最后为叶子节点安排发现信标时隙;
[0011]S13:为叶子节点分配时隙根据一定的算法,从低层级到高层级依序遍历中心节点、代理节点底下的叶子节点,首先判断父节点底下是否已经为1/a的叶子节点分配时隙,
如果是,则遍历下一个代理节点,如果不是,则继续判断该节点在b个周期内是否已经被分配过时隙,如果有,则不分配时隙,如果没有,则为其分配时隙,然后判断父节点底下是否已经为1/a的叶子节点分配时隙,如果是,则遍历下一个代理节点,如果不是,则继续遍历叶子节点,a和b具体取值根据网络规模而定;
[0012]S14:各节点在自己的时隙内将带有时间同步信息的信标帧发送出去,采用硬件时间戳标记,时间戳标记为信标帧第一个有用字符出现在空口上的时间T1;
[0013]S15:接收端将信标帧接收下来,并记录接收到信标帧第一个有效字符出现的时间T2;
[0014]S16:节点计算信标源节点的同步质量Q,如果Q在合理范围内,则将时间戳对信息(T1,T2)存入历史数据中;
[0015]S17:利用历史时间戳对,通过最小二乘线性回归估计相偏和频偏,然后对自己的时钟进行修正。
[0016]可选的,在所述S11中,节点自组织形成多层级树型信标网络。
[0017]可选的,在所述S12中,信标时隙的分配次序为中央信标、代理信标和发现信标。
[0018]可选的,在所述S13中,动态分配叶子节点的时隙,减少同步冗余路径,保证节点的增加、减少、改变时的稳定性,适用于动态网络拓扑。
[0019]可选的,在所述S14中,计算时间戳的公式为:
[0020]T
tag
=T
current
+nT
preamble_sync
[0021]其中,T
tag
表示写入信标帧的时间戳,T
current
表示当前时间,T
preamble_sync
表示单个前导或同步码的时间,n表示有几个前导或同步码。
[0022]可选的,在所述S16中,计算节点质量的方法为:
[0023]Q
i
=η(H
num
)
·
λ(HOP
num
)
[0024]其中,Q
i
表示i节点的同步质量,η(H
num
)表示关于节点i频偏或相偏突变的次数的函数,λ(HOP
num
)表示关于节点i同步跳数的函数,Q越低越好,当Q
i
≤Q
max
时,代表可以根据节点i的信标帧进行同步。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1)本专利技术结合信标时隙,在信标时隙进行同步帧的发送,减少了信道接入和系统数据排队产生的不确定时延,提高了泛洪时间同步的精度。
[0027](2)本专利技术采用动态的时隙预估方式,减少了时间同步的冗余路径,降低了能耗。
[0028](3)根据节点质量Q选择同步节点,减少了多层级情况下所需的同步跳数,提升了同步精度和稳定性。
[0029]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31]图1为多层级的树型信标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
[0032]图2为信标时隙的划分示意图;
[0033]图3为时隙动态分配流程图;
[0034]图4为时间戳标记与捕捉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节点间自组织形成多层级的树型信标网络;S12:中心节点动态的为全网节点分配信标时隙,中心节点分配时隙时,第一个时隙是中心节点时隙,接下来为代理节点分配代理时隙,代理时隙的次序依据层级排序,同一层级的可以不分先后,最后为叶子节点安排发现信标时隙;S13:为叶子节点分配时隙根据一定的算法,从低层级到高层级依序遍历中心节点、代理节点底下的叶子节点,首先判断父节点底下是否已经为1/a的叶子节点分配时隙,如果是,则遍历下一个代理节点,如果不是,则继续判断该节点在b个周期内是否已经被分配过时隙,如果有,则不分配时隙,如果没有,则为其分配时隙,然后判断父节点底下是否已经为1/a的叶子节点分配时隙,如果是,则遍历下一个代理节点,如果不是,则继续遍历叶子节点,a和b具体取值根据网络规模而定;S14:各节点在自己的时隙内将带有时间同步信息的信标帧发送出去,采用硬件时间戳标记,时间戳标记为信标帧第一个有用字符出现在空口上的时间T1;S15:接收端将信标帧接收下来,并记录接收到信标帧第一个有效字符出现的时间T2;S16:节点计算信标源节点的同步质量Q,如果Q在合理范围内,则将时间戳对信息(T1,T2)存入历史数据中;S17:利用历史时间戳对,通过最小二乘线性回归估计相偏和频偏,然后对自己的时钟进行修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1中,节点自组织形成多层级树型信标网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标网络的多跳时间同步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法通董彬叶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