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36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所述引诱剂包括有效成分与溶剂,所述引诱剂中的有效成分为: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害虫防治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针对明纹侧柏松毛虫的性信息素引诱剂。

技术介绍

[0002]明纹侧柏松毛虫(Dendrolimus suffuscusi llustratus Lajonquiere)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为松科林木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针叶,严重时可将针叶全部吃光,使林木难以恢复正常生长,整片森林呈现枯黄状态。该虫主要分布于我国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等省区,对于该虫的防治早期的报道有:人工摘取虫卵,黑光灯,施放白僵菌粉炮,喷洒农药除虫菊酯等,这些防治手段均侧重于害虫爆发后的杀灭,而松毛虫属害虫群居数量巨大,危害蔓延迅猛,且松科树木常分布于边远,地广人稀的林区,因而在该类害虫的防治中,寻求一种快速,准确,使用方便且造价低廉的监测手段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0003]由于昆虫性信息素能引起昆虫同种异性产生性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其对调节昆虫的生殖和繁衍、控制虫口密度有着重要的作用,用昆虫性信息素来防治害虫由于具有高效、无毒、没有污染、对天敌安全等优点,在对生态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前提下对害虫的防治有着广阔的前景。目前,全世界己鉴定的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达1000多种,数千万公顷农业作物与林区在使用性信息素产品进行害虫防治,我国投入使用的性信息素产品有100多种。而已被鉴定的雌蛾性信息素在组成成份和比例上都不尽相同,具有种的特异性,即不同地理种群的性信息素结构不同,近缘种的性信息素结构亦不同。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素结合蛋白具有择性过滤作用,表现为对信息素的选择作用,而对非信息素气味则不结合,以及为对信息素混合物中单一组分的选择作用。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高度的特异性决定了不同种昆虫具有不同的性信息素组分及比例,该组分及比例是昆虫完成种群繁衍并借此与同域近缘种形成生殖隔离的基础。因而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是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的前提。因此,目前就明纹侧柏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理化学防治曾有过报道,但关于其性信息素组分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解决了明纹侧柏松毛虫的防治问题,可用于虫情测报,干扰交配或大量诱捕明纹侧柏松毛虫,且高效无毒无污染,成本低,使用方便。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包括有效成分与溶剂,所述引诱剂中的有效成分为: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顺
‑7‑
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醛四种成分中除顺
‑7‑
十二碳烯醇乙酸酯与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醛组合外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混合物。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引诱剂有效成分为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顺
‑7‑
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醛四种成分的混合物。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引诱剂各有效成分之间的重量份数为: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40

50;顺
‑7‑
十二碳烯醇乙酸酯20

30;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10

20;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醛5

12。
[0008]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石油醚或正己烷,且有效成分占溶剂的重量份数的1.5%。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引诱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有效成分与溶剂混合溶解即可。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引诱剂还包括抗氧化剂,所述抗氧化剂为2,6

二叔丁基对甲酚,丁基羟基茴香醚,天然维生素E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有效成分与抗氧化剂的重量份比为1:0.02

0.05。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经实验室和林间反复试验而成,不论是用来做虫情测报,还是大量诱捕或干扰交配,都有利于保护天敌,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友好、安全,使用方便,成本低,有效期长,能够达到有效防治明纹侧柏松毛虫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0012]监测虫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明纹侧柏松毛虫可用来监测虫情,通过成虫诱捕情况可及时准确地了解林间明纹侧柏松毛虫的发生和消长情况,为进行适时有效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测报虫情,灵敏度高,专一性强。
[0013]大量诱捕:根据虫情监测结果,在明纹侧柏松毛虫羽化求偶期间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制成诱芯悬挂于受害侧柏树林,对林间出现的求偶交配的雄虫尽可能及时诱杀,导致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少雌虫交配的机会,从而使其子代的虫口密度大大降低,达到减轻为害的目的,适于普遍推广。
[0014]干扰交配:在成虫发生期,在受害侧柏树林普遍设置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性散发器,空气中到处都有性信息素的气味,使雄虫失去对雌虫的定向能力,无法找到雌虫进行交配,或者由于雄虫的触角长时间的接触性信息素而处于麻痹状态,失去对雌虫召唤的反映能力。雌虫得不到交配,便不能繁殖后代进行危害。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7]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18]为方便描述,A为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B为顺
‑7‑
十二碳烯醇乙酸酯,C为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D为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醛。
[0019]以下实施例子中,配制包括A、B、C、D的多种组分的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加入溶剂石油醚,且有效成分占溶剂的重量份数的1.5%,滴入天然橡胶塞小反口中,制成诱芯,置于水盆诱捕器上方,将装有含本专利技术的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的诱捕器悬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包括有效成分与溶剂,所述引诱剂中的有效成分为: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顺
‑7‑
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醛四种成分中除顺
‑7‑
十二碳烯醇乙酸酯与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醛组合外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有效成分为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顺
‑7‑
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反
‑5‑

‑7‑
十二碳二烯醛四种成分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小院刘红霞靳嵘许胜利贾莉王立宇张金桐宗世祥黄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鄂尔多斯市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准格尔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