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794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包括壳体、喷绘针头和布料,所述布料和喷绘针头位于壳体的内腔,所述壳体的顶部插接有下料斗,所述壳体的内腔左侧与右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以壳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布料贯穿第二开口,通过第三滑杆的来回运动使得在第一次染色和第二次复染色上缩短了时间,其效率更高,且不会出现染色不均和图形难以匹配的情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使得整个染色过程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辅助干预,节省了劳动量和劳动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
本技术涉及服装加工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
技术介绍
服装印花是制衣工艺中必须的一个流程,第一步,把织物匹染成单色,第二步,把图案印在织物上,第二步中的印花色浆含有能破坏底色染料的强漂白剂,因此用这种方法能生产蓝底白圆点图案的花布,这种工艺叫拔白,当漂白剂与不会同它反应的染料混合在同一色浆中时,可进行色拔印花。目前,市场上对于传统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流程繁琐且复杂,设备在批量染色时常常会出现染色不均,图案形状不匹配的情况,染色失败造成大量的浪费,效率低下,人工操作点较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包括壳体、喷绘针头和布料,所述布料和喷绘针头位于壳体的内腔,所述壳体的顶部插接有下料斗,所述壳体的内腔左侧与右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以壳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布料贯穿第二开口,所述壳体左侧设有缠绕辊,所述缠绕辊的中心贯穿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前后侧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转杆的前后侧插接在相邻的第一穿孔的内腔,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以壳体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设备底座,所述设备底座的顶部靠近右侧处活动连接有卷料辊,所述设备底座位于壳体的底部且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储料斗,所述喷绘针头固定连接在储料斗的底部,所述储料斗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储料斗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位于所述储料斗右侧的固定块的内腔贯穿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位于壳体的内腔靠近右侧处,所述第一滑杆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在相邻的壳体内腔前后侧壁上,位于所述储料斗的左侧的固定块靠近前端处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为镂空设置,所述套杆中心镂空处插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腔靠近前侧处,位于储料斗左侧的所述固定块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杆,所述壳体的后侧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三滑杆贯穿第二穿孔的内腔,所述第三滑杆的左侧靠近后端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中心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的内腔插接有固定拨杆,所述固定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底部设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前侧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后侧壁上,所述喷绘针头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轴,最左侧的所述滚轴后端贯穿壳体的后侧壁,最左侧的所述滚轴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圆盘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贯穿限位架,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若干个所述滚轴上套设有辊轮,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第三穿孔,位于左侧的所述滚轴的前端贯穿壳体的前侧第三穿孔且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基座,所述电机基座位于设备底座的顶部靠近前侧处,位于壳体右侧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右侧的第一转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斗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且所述下料斗的顶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尺寸,所述下料斗位于壳体的顶部靠近中心处。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脚。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拨杆位于圆盘的顶部靠近后侧处。进一步的,所述辊轮位于壳体的内腔靠近底部处,且若干个所述辊轮从左至右依次呈线性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卷料辊与缠绕辊以壳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立设置,位于左侧处的所述缠绕辊高于右侧的卷料辊。进一步的,所述布料的左侧缠绕在缠绕辊的外侧周围,所述布料的右侧缠绕在卷料辊的外侧周围,所述缠绕辊通过布料与卷料辊传动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顶部设置的下料斗可轻松进行上料和填装染料,使得在设备作业的同时添加染色色浆,不需要将设备停止后进行填装染色料,从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加快了生产的速度,提高了效率,相比较传统的设备有速度上的提升;2、通过第三滑杆的来回运动使得在第一次染色和第二次复染色上缩短了时间,其效率更高,且不会出现染色不均和图形难以匹配的情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使得整个染色过程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辅助干预,节省了劳动量和劳动力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A处放大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壳体;2、下料斗;3、储料斗;4、第一滑杆;5、固定块;6、喷绘针头;7、滚轴;8、辊轮;9、支撑脚;10、设备底座;11、支撑座;12、支撑杆;13、第一转杆;14、布料;15、套杆;16、第一电机;17、电机基座;18、第二电机;19、限位环;20、缠绕辊;21、固定拨杆;22、圆盘;23、第二转杆;24、限位架;25、第一锥形齿轮;26、第二锥形齿轮;27、第二滑杆;28、第三滑杆;29、卷料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包括壳体1、喷绘针头6和布料14,布料14的左侧缠绕在缠绕辊20的外侧周围,布料14的右侧缠绕在卷料辊29的外侧周围,缠绕辊20通过布料14与卷料辊29传动连接,布料14和喷绘针头6位于壳体1的内腔,壳体1的顶部插接有下料斗2,下料斗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且下料斗2的顶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尺寸,下料斗2位于壳体1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壳体1的内腔左侧与右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两个第二开口以壳体1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包括壳体(1)、喷绘针头(6)和布料(14),所述布料(14)和喷绘针头(6)位于壳体(1)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插接有下料斗(2),所述壳体(1)的内腔左侧与右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以壳体(1)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布料(14)贯穿第二开口,所述壳体(1)左侧设有缠绕辊(20),所述缠绕辊(20)的中心贯穿有第一转杆(13),所述第一转杆(13)的前后侧均设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顶部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转杆(13)的前后侧插接在相邻的第一穿孔的内腔,所述支撑杆(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以壳体(1)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支撑座(11)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设备底座(10),所述设备底座(10)的顶部靠近右侧处活动连接有卷料辊(29),所述设备底座(10)位于壳体(1)的底部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储料斗(3),所述喷绘针头(6)固定连接在储料斗(3)的底部,所述储料斗(3)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储料斗(3)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位于所述储料斗(3)右侧的固定块(5)的内腔贯穿有第一滑杆(4),所述第一滑杆(4)位于壳体(1)的内腔靠近右侧处,所述第一滑杆(4)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在相邻的壳体(1)内腔前后侧壁上,位于所述储料斗(3)的左侧的固定块(5)靠近前端处固定连接有套杆(15),所述套杆(15)为镂空设置,所述套杆(15)中心镂空处插接有第二滑杆(27),所述第二滑杆(27)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腔靠近前侧处,位于储料斗(3)左侧的所述固定块(5)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杆(28),所述壳体(1)的后侧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三滑杆(28)贯穿第二穿孔的内腔,所述第三滑杆(28)的左侧靠近后端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9),所述限位环(19)的中心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的内腔插接有固定拨杆(21),所述固定拨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盘(22),所述圆盘(22)的底部设有限位架(24),所述限位架(24)的前侧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后侧壁上,所述喷绘针头(6)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轴(7),最左侧的所述滚轴(7)后端贯穿壳体(1)的后侧壁,最左侧的所述滚轴(7)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6),所述圆盘(22)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3),所述第二转杆(23)贯穿限位架(24),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5),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5)与第二锥形齿轮(26)相互啮合,若干个所述滚轴(7)上套设有辊轮(8),所述壳体(1)的前侧设有第一电机(16),所述壳体(1)的前侧设有第三穿孔,位于左侧的所述滚轴(7)的前端贯穿壳体(1)的前侧第三穿孔且与第一电机(16)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基座(17),所述电机基座(17)位于设备底座(10)的顶部靠近前侧处,位于壳体(1)右侧的所述支撑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所述第二电机(18)的动力输出轴与右侧的第一转杆(1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印花装置,包括壳体(1)、喷绘针头(6)和布料(14),所述布料(14)和喷绘针头(6)位于壳体(1)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插接有下料斗(2),所述壳体(1)的内腔左侧与右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以壳体(1)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布料(14)贯穿第二开口,所述壳体(1)左侧设有缠绕辊(20),所述缠绕辊(20)的中心贯穿有第一转杆(13),所述第一转杆(13)的前后侧均设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顶部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转杆(13)的前后侧插接在相邻的第一穿孔的内腔,所述支撑杆(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以壳体(1)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支撑座(11)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设备底座(10),所述设备底座(10)的顶部靠近右侧处活动连接有卷料辊(29),所述设备底座(10)位于壳体(1)的底部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储料斗(3),所述喷绘针头(6)固定连接在储料斗(3)的底部,所述储料斗(3)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储料斗(3)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位于所述储料斗(3)右侧的固定块(5)的内腔贯穿有第一滑杆(4),所述第一滑杆(4)位于壳体(1)的内腔靠近右侧处,所述第一滑杆(4)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在相邻的壳体(1)内腔前后侧壁上,位于所述储料斗(3)的左侧的固定块(5)靠近前端处固定连接有套杆(15),所述套杆(15)为镂空设置,所述套杆(15)中心镂空处插接有第二滑杆(27),所述第二滑杆(27)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腔靠近前侧处,位于储料斗(3)左侧的所述固定块(5)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杆(28),所述壳体(1)的后侧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三滑杆(28)贯穿第二穿孔的内腔,所述第三滑杆(28)的左侧靠近后端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9),所述限位环(19)的中心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的内腔插接有固定拨杆(21),所述固定拨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盘(22),所述圆盘(22)的底部设有限位架(24),所述限位架(24)的前侧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后侧壁上,所述喷绘针头(6)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轴(7),最左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润翔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