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晨宇专利>正文

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7712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及其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用法,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全长250mm,材质为涤纶人工血管。包括近端部分带一分支的涤纶人工血管,长度100mm;远端部分表面为涤纶人工血管,内部为自膨胀式“W”形金属支架,其近端背侧面带有“V”形开口结构,固定方式为缝合,长度150mm。两部分由一金属环连接,固定方式为缝合。“V”形结构有效长度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血管,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的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主动脉夹层是发生于人体主要大动脉血管的一种疾病,属心血管外科的急危重症。本病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伴发一过性意识丧失、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缺血、肠道缺血、肾脏缺血、下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据不完全统计,本病发病率为每年0.5%

1%,70%左右的病人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主动脉夹层本身导致的主动脉血管破裂或上述严重并发症导致的心包填塞、脓毒血症、无法逆转的严重酸碱失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0003]高血压、血管壁发育异常均可引起主动脉血管内膜破裂,高速血流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并撕裂血管壁的内层和中层,进而形成主动脉夹层。血管撕裂范围可累及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血管,其中升主动脉是否受累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斯坦福大学将病变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命名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类型的主动脉夹层的危重程度是所有主动脉夹层疾病中最高的。由于病情进展凶猛,发病后第一个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升高1%;如未经治疗,50%的患者发病1周内死亡,90%的患者发病1年内死亡。因此,一经确诊立即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目前较为常用的用于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方法是升主动脉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图1)。这一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0004]手术切口多:国内外包括上述手术方法在内的所有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术式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腋动脉切口+股动脉切口入路,分别用于暴露手术部位、腋动脉插管和股动脉插管,三处手术切口总和最长者达40厘米。过长的手术切口带来了更高地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脂肪液化、二次缝合等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重了患者痛苦,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投入。
[0005]吻合口数量多:升主动脉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术的实施需将支架象鼻置入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降主动脉中,以人工血管远端与之吻合(9);再将人工血管的三个分支与自体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分别吻合(6、7、8);最后将人工血管近端与主动脉窦管交界吻合(5)。手术全程需完成5处血管吻合,其中1处(9)吻合部位较深,吻合难度高,止血困难。该术式手术过程复杂,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高,存在学习曲线。较多的吻合口数量伴随着较高的出血风险,不佳的血管吻合技术往往造成大量甚至难以控制的出血,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消耗了大量血液制品,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可能。
[0006]体外循环时间长:完成上述手术操作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目前多采用的体外循环策略是腋、股动脉灌注+深低温停循环期间顺行性脑灌注。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带来的问题是增加了手术切口、插管远端肢体灌注不良、吻合口狭窄、血栓等问题。深低温停循环是在进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时进行的,带来的问题是缓慢的升温降温过程延长了手术时间、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影响凝血功能、产生大量炎症因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及术中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切口和吻合口数量、避免降温过程、缩短停循环和体外循环时间的外科治疗新策略。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是这样制成的:
[0009]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全长250mm,材质为涤纶人工血管。包括近端部分带单一分支的涤纶人工血管,长度100mm,其上的分支血管长度80mm,内径10mm,开口距离近心端70mm;远端部分的表面为涤纶人工血管,内部为自膨胀式“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该部分的近端背侧面带有“V”形开口结构,固定方式为缝合,长度150mm。远端部分未释放时“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近端10mm呈张开状态支撑在金属环内壁上;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部分由近及远呈逐渐收缩状态;剩余部分带支架人工血管呈最大收缩状态。远端部分采用丝线捆绑于引导钢丝及弧形引导架上。两部分由一钛镍合金金属环连接,固定方式为缝合。“V”形结构开口宽度15mm,有效长度40

70mm,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为26

32mm。可供使用的型号共16种,根据术中测量结果选择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型号使用。
[0010]所述“V”形结构具体是一个两边先平行后相交于顶点(夹角60
°
)形成的无带支架人工血管覆盖的裸区,术中准确释放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位于其中。
[0011]所述“V”形结构开口宽度具体指两平行边之间的距离,为15mm。
[0012]所述“V”形结构有效长度具体指两平行边走行的距离,根据无名动脉开口近端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的距离具体分别为40mm、50mm、60mm、70mm。
[0013]所述“V”形结构提供的裸区面积分别为697.5mm2、847.5mm2、997.5mm2、1147.5mm2。
[0014]所述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部分未释放时,“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近端10mm呈张开状态支撑在金属环内壁上,支架收缩率为0。
[0015]所述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部分未释放时,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部分由近及远呈逐渐收缩状态,支架收缩率从0逐渐增至66.7%。
[0016]所述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部分未释放时,不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呈最大收缩状态,支架收缩率为66.7%。
[0017]所述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部分未释放时,采用丝线捆绑于引导钢丝及弧形引导架上。
[0018]所述钛镍合金金属环,其特征在于:金属环宽度10mm,两侧带有宽3mm的缝合环,外表面带有宽4mm、深2mm的环形凹槽,内径与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相同。
[0019]所述钛镍合金金属环,其特征在于:其背侧外表面顶部有一大箭头,其两侧7.5mm处各有一小箭头,用于释放前定位。
[0020]所述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直径具体分别为26mm、28mm、30mm、32mm。
[0021]所述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型号共16种,具体分别为40*26mm、40*28mm、40*30mm、40*32mm、50*26mm、50*28mm、50*30mm、50*32mm、60*26mm、60*28mm、60*30mm、60*32mm、70*26mm、70*28mm、70*30mm、70*32mm。
[0022]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的使用方法。
[0023]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部分操作,在距无名动脉根部近端10mm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全长250mm,材质为涤纶人工血管,包括近端部分带单一分支血管的涤纶人工血管,长度100mm,其上的分支血管长度80mm,内径10mm,开口距离近心端70mm;远端部分的表面为涤纶人工血管,内部为自膨胀式“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该部分的近端背侧面带有“V”形开口结构,固定方式为缝合,长度150mm;远端部分未释放时“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近端10mm呈张开状态支撑在金属环内壁上,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部分由近及远呈逐渐收缩状态,剩余部分带支架人工血管呈最大收缩状态,远端部分采用丝线捆绑于引导钢丝及弧形引导架上;两部分由一钛镍合金金属环连接,固定方式为缝合;“V”形结构开口宽度15mm,有效长度40

70mm,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为26

32mm,根据术中测量结果选择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型号选择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结构是一个两边先平行后相交于顶点(夹角60
°
)形成的无带支架人工血管覆盖的裸区,有效长度具体分别为40mm、50mm、60mm、7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远端部分未释放时“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近端10mm呈张开状态支撑在金属环内壁上,支架收缩率为0;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部分由近及远呈逐渐收缩状态,支架收缩率从0逐渐增至66.7%;不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部分呈最大收缩状态,支架收缩率为66.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远端部分采用丝线捆绑于引导钢丝及弧形引导架上,使用时通过引导钢丝抽出丝线,即可将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部分由近及远地释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镍合金金属环,金属环宽度10mm,两侧带有宽3mm的缝合环,外表面带有宽4mm、深2mm的环形凹槽,内径与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相同;其外表面背侧顶部有一大箭头,其两侧水平距离7.5mm处各有一小箭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为26

32mm,具体分别为:26mm、28mm、30mm、32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宇潘予韦柳克祥孙寒松
申请(专利权)人:赵晨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