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50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装配平台,所述固定台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装配平台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机构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在装配平台旋转后对装配平台与固定台之间的固定,防止位移,且便于调节方位进行维修的作用,解决了现有装配平台本身质地较重,不便于移动,发动机在进行组装和维修的时候缺少一定的位移装置进行角度的调节的问题,从而达到在固定的方位进行全方位的维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动机的装配平台。
技术介绍
装配平台主要应用于动力机械设备的装配及调试固定工件,表面带有T形槽,可以固定动力机械设备,要求较大的装配平台,可以拼装使用,一般铸铁装配平台的使用寿命很长,铸铁装配平台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和保放,铸铁装配平台工作面的精度可以保持使用年以上,铸铁装配平台精度降低时可以通过调试或刮研工艺恢复,装配铸铁平台本身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五十到一百年,所以,延长装配铸铁平台的寿命,保证工作质量要注意。装配平台是现在发动机制造常用的辅助装置之一,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装配平台本身质地较重,不便于移动,发动机在进行组装和维修的时候,发动机和装配平台都不便于位移,缺少一定的位移装置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达到在固定的方位进行全方位的维修的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操作难度,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具备对装配平台进行方位的调节从而便捷维修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配平台本身质地较重,不便于移动,发动机在进行组装和维修的时候,发动机和装配平台都不便于位移,缺少一定的位移装置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达到在固定的方位进行全方位的维修的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操作难度,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装配平台,所述固定台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装配平台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腔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贯穿有支撑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支撑槽,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撑杆配合使用的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卡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移动杆上设置与固定杆配合使用的移动孔。进一步的,两个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卡槽内壁的一侧与卡槽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与支撑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两个支撑杆的靠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势: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使装配平台带动转杆旋转,转杆轴承中旋转,支撑机构达到了在装配平台旋转后对装配平台与固定台之间的固定,防止位移,且便于调节方位进行维修的作用,解决了现有装配平台本身质地较重,不便于移动,发动机在进行组装和维修的时候,发动机和装配平台都不便于位移,缺少一定的位移装置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达到在固定的方位进行全方位的维修的效果,增加使用者的操作难度,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2、通过设置支撑机构,能够使装配平台旋转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重合,活动杆穿过第一通孔进入凹槽中,支撑杆穿过支撑槽进入限位槽中,达到了对装配平台的定位效果,防止旋转,且支撑杆同时达到了对活动杆的支撑效果,只需要对靠近使用者一侧的第二固定板进行固定即可,增加使用者的自由操作。3、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支撑杆带动支撑板移动,支撑板带动滑块在滑槽中移动,起到了对支撑杆的支撑和固定只能进行左右移动的效果。4、通过设置移动杆和固定杆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对支撑杆定位防止倾斜的效果,进一步增加支撑杆的稳定效果。5、通过设置弹簧,起到了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对支撑杆的定位效果,防止脱离限位槽,无法达到了对活动杆的限位效果。6、通过设置第二通孔和拉环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减少支撑杆与卡槽内壁的摩擦,且拉环便于使用者从外部便捷拉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主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固定台;2、轴承;3、转杆;4、装配平台;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支撑机构;701、活动杆;702、第一通孔;703、凹槽;704、卡槽;705、支撑杆;706、支撑槽;707、限位槽;8、滑槽;9、滑块;10、支撑板;11、移动杆;12、固定杆;13、移动孔;14、弹簧;15、第二通孔;16、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包括固定台1,固定台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轴承2,轴承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3,转杆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装配平台4,固定台1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5,装配平台4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6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7。参考图3,支撑机构7包括活动杆701,第二固定板6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杆701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702,第一固定板5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杆701配合使用的凹槽703,第二固定板6的内腔开设有卡槽704,卡槽704的内腔贯穿有支撑杆705,活动杆701靠近支撑杆705的一侧开设有支撑槽706,第一通孔702靠近支撑杆705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撑杆705配合使用的限位槽70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机构7,能够使装配平台4旋转后,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重合,活动杆701穿过第一通孔702进入凹槽703中,支撑杆705穿过支撑槽706进入限位槽707中,达到了对装配平台4的定位效果,防止旋转,且支撑杆705同时达到了对活动杆701的支撑效果,只需要对靠近使用者一侧的第二固定板6进行固定即可,增加使用者的自由操作。参考图3,卡槽704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滑槽8,滑槽8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9和滑槽8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支撑杆705带动支撑板10移动,支撑板10带动滑块9在滑槽8中移动,起到了对支撑杆705的支撑和固定只能进行左右移动的效果。参考图3,支撑杆7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1,卡槽70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移动杆11靠近固定杆12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杆12配合使用的移动孔1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移动杆11和固定杆12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对支撑杆705定位防止倾斜的效果,进一步增加支撑杆705的稳定效果。参考图3,两个移动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靠近卡槽704内壁的一侧与卡槽704内壁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弹簧14,起到了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对支撑杆705的定位效果,防止脱离限位槽707,无法达到了对活动杆701的限位效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装配平台,所述固定台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装配平台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装配平台,所述固定台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装配平台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发动机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腔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贯穿有支撑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支撑槽,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撑杆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宏飞张国芬郝明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