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685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包括一号运输巷、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和智能干选硐室,一号运输巷与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前端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末端与智能干选硐室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末端还与煤仓相连通,煤仓上口安装有滚轴筛,煤仓底部开口与二号运输巷相连通。该系统通过延长上仓斜巷布置运输联巷和智能干选硐室,并在煤仓上口安装滚轴筛,利用滚轴筛对原煤进行粒度分级,将筛上的块煤通过运输联巷运输至智能干选硐室实现块煤井下分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井下主运输系统长时间停产,减少了主运系统的改造工程量,大大降低了布置井下干选系统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提高了井下干选技术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矿矸石进行分选的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
技术介绍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伴生产物煤矸石,传统的工艺通常是将井下开采的原煤提升至地面,在地面洗煤厂进行洗选,实现煤矸分离。这种传统的生产工艺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将矸石提升至地面,造成大量的无效运输和提升,能源浪费严重;二是矸石提升至地面会对矿区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矿山企业带来巨大的矸石处理难题。与此同时,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矸石不升井”,并提倡矸石零排放,因此,煤矿矸石井下分选技术是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攻关方向之一。智能干选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煤矸分选技术,与传统的湿式分选相比,该技术具有无水无介、高效环保的优势,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地面得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且具备井下使用的条件,但是由于煤矿井下条件复杂,空间局限性较大,更重要的是井下新增一套煤矸分选系统,需要对井下主运输系统进行改造,可能会影响井下正产生产,严重制约该技术在井下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亟需探索一种安全、可靠、工程改造量少、对矿井影响较小的智能干选系统布置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经济合理的井下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以减少布置井下干选系统的改造工程量,降低系统布置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提高了井下智能干选技术的适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包括一号运输巷、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和智能干选硐室,一号运输巷与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前端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末端与智能干选硐室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末端还与煤仓相连通,煤仓上口安装有滚轴筛,煤仓底部开口与二号运输巷相连通。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末端通过运输联巷与智能干选硐室相连。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运输联巷内布置有破碎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运输联巷内设置有块煤转载皮带,智能干选硐室内设置有智能干选机,运矸巷与运矸皮带,智能干选机与运矸巷相连。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运矸巷内设置有运矸皮带。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智能干选硐室下方设置有溜煤眼,并且溜煤眼顶部开口与智能干选硐室相连通,溜煤眼底部开口与二号运输巷相连通。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号运输巷为盘区运输大巷或井下集中运输大巷。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二号运输巷为井下集中运输大巷或主运输斜井。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内设置有一号运输巷运煤皮带。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通过延长上仓斜巷布置运输联巷和智能干选硐室,并在煤仓上口安装滚轴筛,利用滚轴筛对原煤进行粒度分级,将筛上的块煤通过运输联巷运输至智能干选硐室实现块煤井下分选,分选出的矸石进入矸石处理系统,分选出的精煤返回主运输系统,设计科学。该系统可以通过先施工运输联巷和智能干选硐室,并完成相关设备安装,最后增加滚轴筛,避免造成主运输系统长时间停产,减少了系统的改造工程量,大大降低了布置井下干选系统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提高了井下智能干选技术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井下智能干选系统主要硐室布置图;图2是传统的井下主运输系统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井下智能干选系统布置图。附图标记说明:1、一号运输巷;2、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3、煤仓;4、二号运输巷;5、运输联巷;6、智能干选硐室;7、一号运输巷运煤皮带;8、二号运输巷运煤皮带;9、滚轴筛;10、块煤转载皮带;11、智能干选机;12、溜煤眼;13、运矸巷;14、运矸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2,传统的煤炭井下运输系统布置形式为:一号运输巷1将工作面生产的原煤运输至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并抛入煤仓3,经煤仓3缓存后转载至二号运输巷4,然后进入主提升系统。参见图1和图3,本技术的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包括一号运输巷1、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运输联巷5和智能干选硐室6,一号运输巷1与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前端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末端通过运输联巷5与智能干选硐室6相连。运输联巷5内设置有块煤转载皮带10。智能干选硐室6内设置有智能干选机11,运矸巷13与运矸皮带14,智能干选机11与运矸巷13相连,运矸巷13内设置有运矸皮带14。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末端还与煤仓3相连通,煤仓3顶部开口处安装有滚轴筛9,煤仓3底部开口与二号运输巷4相连通。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内设置有一号运输巷运煤皮带7。智能干选硐室6下方设置有溜煤眼12,并且溜煤眼12顶部开口与智能干选硐室6相连通,溜煤眼12底部开口与二号运输巷4相连通。本技术通过延长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的末端布置运输联巷5和智能干选硐室6,并在煤仓3上口安装滚轴筛9,利用滚轴筛9将一号运输巷1运输的原煤进行粒度分级,将筛上的块煤通过运输联巷5运输至智能干选硐室6实现块煤的煤矸井下分选,分选出的矸石进入矸石处理系统,分选出的精煤返回主运输系统。智能干选硐室6分选出的精煤可以通过溜煤眼12进入二号运输巷4或者通过运输联巷5返回煤仓3两种方式返回煤炭主运输系统,也可以在井下设置精煤仓,实现块精煤的提升。滚轴筛9布置过程中,若一号运输巷运煤皮带7落煤点与煤仓3上口的高差满足滚轴筛9安装的高度要求,则可直接布置滚轴筛;若一号运输巷运煤皮带7落煤点与煤仓3上口的高差不满足滚轴筛9安装的高度要求,则可通过对煤仓3上口进行局部改造,破除部分煤仓3仓壁,以满足滚轴筛的安装要求。一号运输巷1为盘区运输大巷或井下集中运输大巷等;二号运输巷4为井下集中运输大巷或主运输斜井。滚轴筛9筛分块煤的粒径为50~300mm。运输联巷5内可以布置破碎机,破碎机破碎粒径为100~3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运输巷(1)、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和智能干选硐室(6),一号运输巷(1)与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与智能干选硐室(6)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还与煤仓(3)相连通,煤仓(3)上口安装有滚轴筛(9),煤仓(3)底部开口与二号运输巷(4)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运输巷(1)、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和智能干选硐室(6),一号运输巷(1)与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与智能干选硐室(6)相连;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还与煤仓(3)相连通,煤仓(3)上口安装有滚轴筛(9),煤仓(3)底部开口与二号运输巷(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号运输巷机头硐室(2)末端通过运输联巷(5)与智能干选硐室(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联巷(5)内布置有破碎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联巷(5)内设置有块煤转载皮带(10),智能干选硐室(6)内设置有智能干选机(11),智能干选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斌学朱磊古文哲潘浩秋丰岐刘治成张新福宋天奇赵萌烨袁超峰徐凯吴玉意李娟孙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