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51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处均设置万向轮,所述底板顶部中央设置气缸,所述底板顶部左右侧均设置限位伸缩杆,且两组所述限位伸缩杆间隔设置在气缸左右两侧,所述气缸和两组限位伸缩杆顶部均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中央设置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顶部设置底部固定柱,所述底部固定柱顶部设置转动工作台,所述转动工作台顶部均匀设置一周插销孔,所述转动工作台顶部设置夹持构件,所述支撑板顶部左侧设置安装立板,所述安装立板右侧设置底部托板,所述安装立板右侧设置顶部压板,该装置实现对夹持导管角度可调,同时,对不同管径的导管都能实现夹持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肿瘤导管一般是指PICC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达到上腔静脉,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射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有的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在对导管进行夹持固定后,无法及时快速的对导管的介入角度进行调节操作,同时,传统的管体固定器大多都是与锁紧的管体进行匹配,实用性较低,因此,一种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很有实际价值。技术内容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顶部中央设置有气缸(3),所述底板(1)顶部左右侧均设置有限位伸缩杆(4),且两组所述限位伸缩杆(4)间隔设置在气缸(3)左右两侧,所述气缸(3)和两组限位伸缩杆(4)顶部均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顶部中央设置有轴承座(6),所述轴承座(6)顶部设置有底部固定柱(7),所述底部固定柱(7)顶部设置有转动工作台(8),所述转动工作台(8)顶部均匀设置有一周插销孔(9),所述转动工作台(8)顶部设置有夹持构件(10),所述支撑板(5)顶部左侧设置有安装立板(1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顶部中央设置有气缸(3),所述底板(1)顶部左右侧均设置有限位伸缩杆(4),且两组所述限位伸缩杆(4)间隔设置在气缸(3)左右两侧,所述气缸(3)和两组限位伸缩杆(4)顶部均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顶部中央设置有轴承座(6),所述轴承座(6)顶部设置有底部固定柱(7),所述底部固定柱(7)顶部设置有转动工作台(8),所述转动工作台(8)顶部均匀设置有一周插销孔(9),所述转动工作台(8)顶部设置有夹持构件(10),所述支撑板(5)顶部左侧设置有安装立板(11),所述安装立板(11)右侧设置有底部托板(12),且所述底部托板(12)顶部与转动工作台(8)底部贴合连接,所述安装立板(11)右侧设置有顶部压板(13),且所述顶部压板(13)底部与转动工作台(8)顶部贴合连接,所述顶部压板(13)左侧连接有压板螺柱(14),且所述压板螺柱(14)贯穿安装立板(11)与压板螺母(15)活动连接,所述顶部压板(13)贯穿设置有与插销孔(9)对应的孔洞,且所述顶部压板(13)与转动工作台(8)通过插销孔(9)与插销(16)活动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治疗中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10)包括底座一(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