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撕开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511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撕开鞘,包含手柄、外鞘、止回装置和内鞘,所述手柄设置于外鞘后端,所述手柄设置为中间断开的两部分,所述手柄包括连接段,连接段设置于外鞘后端,且形状与外鞘相同;所述外鞘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止回装置设置于外鞘后端的连接段内;所述止回装置包括活塞帽、复位件、阀芯和止回外壳,止回外壳与外鞘交错连通,止回外壳设有用于阀芯放入的通道;阀芯于止回外壳内往复活动,阀芯中部设有用于内鞘通过的限位孔,阀芯远离复位件的一端设有定位杆,定位杆外端插出止回外壳;活塞帽封闭止血外壳通道;复位件两端分别抵在阀芯和活塞帽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在内鞘拔出后,可及时防止血液流出、气体进入体内,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加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撕开鞘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撕开鞘。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该手术方式因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等优点,得到广泛推广,目前在心血管及肿瘤疾病的治疗方面得到有效的开发及利用。可撕开鞘为一种能够介入疗法中使用的导管鞘,现有的可撕开鞘多因底部无合适的止回结构导致可撕开鞘的使用非常不方便,如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术时,当内鞘拔出或者在术中拔出电极清洗电极头端组织时,由于外鞘内的通道连通了血管内腔和体外,当静脉压力较高时就会有血液通过外鞘流到外部,或者在患者深吸气时会将气体吸入体内造成空气栓塞,因此在内鞘拔出后,如何封闭外鞘内的通道,以防止外鞘内血液渗出或气体进入体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撕开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撕开鞘,包含手柄、外鞘、止回装置和内鞘,所述手柄设置于外鞘后端,所述手柄设置为中间断开的两部分,所述手柄包括连接段,连接段设置于外鞘后端,且形状与外鞘相同;所述外鞘中部设有通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撕开鞘,其特征在于:包含手柄(1)、外鞘(2)、止回装置(3)和内鞘(4),所述手柄(1)设置于外鞘(2)后端,所述手柄(1)设置为中间断开的两部分,所述手柄(1)包括连接段(12),连接段(12)设置于外鞘(2)后端,且形状与外鞘(2)相同;所述外鞘(2)中部设有通孔(20);所述止回装置(3)设置于外鞘(2)后端的连接段(12)内;/n所述止回装置(3)包括活塞帽(30)、复位件(31)、阀芯(32)和止回外壳,/n止回外壳与外鞘(2)交错连通,止回外壳设有用于阀芯(32)放入的通道;/n阀芯(32)于止回外壳内往复活动,阀芯(32)中部设有用于内鞘(4)通过的限位孔(33),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撕开鞘,其特征在于:包含手柄(1)、外鞘(2)、止回装置(3)和内鞘(4),所述手柄(1)设置于外鞘(2)后端,所述手柄(1)设置为中间断开的两部分,所述手柄(1)包括连接段(12),连接段(12)设置于外鞘(2)后端,且形状与外鞘(2)相同;所述外鞘(2)中部设有通孔(20);所述止回装置(3)设置于外鞘(2)后端的连接段(12)内;
所述止回装置(3)包括活塞帽(30)、复位件(31)、阀芯(32)和止回外壳,
止回外壳与外鞘(2)交错连通,止回外壳设有用于阀芯(32)放入的通道;
阀芯(32)于止回外壳内往复活动,阀芯(32)中部设有用于内鞘(4)通过的限位孔(33),阀芯(32)远离复位件(31)的一端设有定位杆(34),定位杆(34)外端插出止回外壳;
活塞帽(30)封闭止血外壳通道;
复位件(31)两端分别抵在阀芯(32)和活塞帽(3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撕开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34)定位杆(34)设有限位环(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撕开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5)位于定位杆(34)伸出连接段(12)的部分,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飞李杭燕许轶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