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远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342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包括塑性海绵层、绝缘软胶面、消音环、震动凸点、按摩球、开关键、操作键、定位拉栓、充电口、定位齿、低撑托板、电源、消音罩和震动马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塑性海绵层和绝缘软胶面有效防止静电和漏电现象发生,保证整个睡眠过程的稳定,消音环和消音罩减少和消除该震动结构产生的噪音,降低自身结构对使用人员的影响,使人可以更快入眠,按摩球方便震动按压部分助眠穴位和后脑部分区域,使人更加具有睡意,提高助眠效率,定位拉栓、定位齿方便调节该助眠装置的助眠角度,方便部分特殊不便平躺的使用人员,降低其头疼程度,使其可以更快入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助眠装置,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属于医用器械

技术介绍
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于神经内科病人而言,常常会因为偏头疼而导致无法入眠,睡眠是生命的需要,而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而现有的一些助眠手段主要为按摩或者药物辅助等,而现有的部分助眠装置效果很差,需要进行改进。虽然现有的助眠装置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助眠装置大多为固定式的,但是部分使用人员平躺时头部会觉得疼,需要垫起角度使得不会产生后灌现象,其二、现有的助眠装置多为震动按摩结构,但是没有消音结构,使得按摩助眠时会产生噪音,影响人入睡,其三、现有的助眠装置部分在使用过后会产生轻微静电现象,导致人受刺激,难以入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包括塑性海绵层、绝缘软胶面、消音环、震动凸点、按摩球、开关键、操作键、定位拉栓、充电口、定位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性海绵层(1)、绝缘软胶面(2)、消音环(3)、震动凸点(4)、按摩球(5)、开关键(6)、操作键(7)、定位拉栓(8)、充电口(9)、定位齿(10)、低撑托板(11)、电源(12)、消音罩(13)和震动马达(14);所述塑性海绵层(1)固定在该助眠装置的上表面,所述绝缘软胶面(2)固定在塑性海绵层(1)的下层,且包裹该助眠装置的上表面和侧面,所述消音环(3)设立在塑性海绵层(1)上,且位于按摩球(5)的外侧,所述震动凸点(4)设立在该助眠装置的中间部位,所述按摩球(5)安装在塑性海绵层(1)上,并固定在震动马达(14)上,所述开关键(6)设立在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性海绵层(1)、绝缘软胶面(2)、消音环(3)、震动凸点(4)、按摩球(5)、开关键(6)、操作键(7)、定位拉栓(8)、充电口(9)、定位齿(10)、低撑托板(11)、电源(12)、消音罩(13)和震动马达(14);所述塑性海绵层(1)固定在该助眠装置的上表面,所述绝缘软胶面(2)固定在塑性海绵层(1)的下层,且包裹该助眠装置的上表面和侧面,所述消音环(3)设立在塑性海绵层(1)上,且位于按摩球(5)的外侧,所述震动凸点(4)设立在该助眠装置的中间部位,所述按摩球(5)安装在塑性海绵层(1)上,并固定在震动马达(14)上,所述开关键(6)设立在该助眠装置的侧面上,所述操作键(7)围绕开关键(6)分布固定在该装置的侧面上,所述定位拉栓(8)转动连接在该助眠装置的下表面,所述充电口(9)开设在该助眠装置的侧面上并与电源(12)呈电性连接,所述定位齿(10)均匀设立在低撑托板(11)上,所述低撑托板(11)呈长板状结构固定在该助眠装置的下方,且位于定位拉栓(8)的下方,所述电源(12)设立在该助眠装置的内部,所述消音罩(13)包裹在震动马达(14)的外围并设立在该助眠装置内部,所述震动马达(14)设立在助眠装置的内部,并与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
申请(专利权)人:姚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