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20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通过设置外管,使外管远离注射头的一端与导管本体的内部相连通,并在导管本体与外管的连接处设置一号滚轮,然后再在注射头远离导管本体的一侧设置二号滚轮和三号滚轮,并使一号滚轮、二号滚轮和三号滚轮通过传送丝相连接,然后再在传送丝外设置固定环,在硬导丝上设置钩子,使钩子钩在固定环内,能够通过传送丝移动带动固定环移动,进而使固定环带动钩子移动,从而带动硬导丝移动,达到带动内支撑架移动的作用,能够快速的将内支撑架移动到待扩展位置,使用较为方便,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通过设置一号造影模块和二号造影模块,能够控制导管本体和细导丝移动到达的位置,使用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具体涉及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
技术介绍
:支架植入术指的是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或腔道扩张、再通,解决传统手术盲区的一种技术。目前,置入支架的方式,先向人体血管内注入细导丝,然后沿细导丝进入导管,导管进入后,将细导丝抽出,再进入硬导丝,使硬导丝向内导入内支撑架,达到置入支架的作用,该种置入方式,在使硬导丝带动内支撑架置入的过程中,是通过手动向内移动硬导丝,由于人工不易控制,导致内支撑架进入的效率速度较慢,对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内支撑架,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头,所述导管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远离注射头的一端与导管本体内部相连通,且所述外管和导管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号滚轮,所述注射头远离一号滚轮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滚轮和三号滚轮,所述一号滚轮、二号滚轮和三号滚轮通过传送丝相连接,所述传送丝上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穿过有钩子,所述钩子固定在硬导丝上,所述内支撑架设置在钩子远离注射头的一侧,且所述硬导丝远离内支撑架的一端伸出注射头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送丝穿过导管本体、注射头和外管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本体的内部穿过有细导丝,所述细导丝和导管本体远离注射头的一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二号造影模块和一号造影模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本体与外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壳,所述一号滚轮安装在固定壳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滚轮和三号滚轮的两侧均安装在侧板上,该侧板均固定在支撑板上,该支撑板均固定在注射头的外壁上。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外管,使外管远离注射头的一端与导管本体的内部相连通,并在导管本体与外管的连接处设置一号滚轮,然后再在注射头远离导管本体的一侧设置二号滚轮和三号滚轮,并使一号滚轮、二号滚轮和三号滚轮通过传送丝相连接,然后再在传送丝外设置固定环,在硬导丝上设置钩子,使钩子钩在固定环内,能够通过传送丝移动带动固定环移动,进而使固定环带动钩子移动,从而带动硬导丝移动,达到带动内支撑架移动的作用,能够快速的将内支撑架移动到待扩展位置,使用较为方便,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2、本技术通过设置一号造影模块和二号造影模块,能够控制导管本体和细导丝移动到达的位置,使用较为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的导管本体的结构图;图2为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的导管本体与内支撑架的连接图;图3为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的内支撑架与硬导丝的连接图;图4为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的二号滚轮与三号滚轮的连接图。图中:1、导管本体;2、注射头;3、细导丝;4、外管;5、固定壳;6、一号滚轮;7、二号滚轮;8、三号滚轮;9、传送丝;10、一号造影模块;11、二号造影模块;12、固定环;13、硬导丝;14、内支撑架;15、钩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和内支撑架14,导管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头2,导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外管4,外管4远离注射头2的一端与导管本体1内部相连通,且外管4和导管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号滚轮6,注射头2远离一号滚轮6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一号滚轮6、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通过传送丝9相连接,传送丝9上固定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内穿过有钩子15,钩子15固定在硬导丝13上,内支撑架14设置在钩子15远离注射头2的一侧,且硬导丝13远离内支撑架14的一端伸出注射头2设置;传送丝9穿过导管本体1、注射头2和外管4设置;通过设置外管4,使外管4远离注射头2的一端与导管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并在导管本体1与外管4的连接处设置一号滚轮6,然后再在注射头2远离导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并使一号滚轮6、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通过传送丝9相连接,然后再在传送丝9外设置固定环12,在硬导丝13上设置钩子15,使钩子15钩在固定环12内,能够通过传送丝9移动带动固定环12移动,进而使固定环12带动钩子15移动,从而带动硬导丝13移动,达到带动内支撑架14移动的作用,能够快速的将内支撑架14移动到待扩展位置,使用较为方便,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请参阅图1~2,导管本体1的内部穿过有细导丝3,细导丝3和导管本体1远离注射头2的一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二号造影模块11和一号造影模块10;导管本体1与外管4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壳5,一号滚轮6安装在固定壳5内;通过设置一号造影模块10和二号造影模块11,能够控制导管本体1和细导丝3移动到达的位置,使用较为方便。请参阅图1~2和4,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的两侧均安装在侧板上,该侧板均固定在支撑板上,该支撑板均固定在注射头2的外壁上。工作原理:先进行消毒工作,然后将细导丝3注入人体血管内,细导丝3在血液流动的带动下,向待扩展的位置移动,与此同时,二号造影模块11显示出细导丝3的移动轨迹,当移动到带扩展的位置时,将细导丝3固定住,然后再将导管本体1套在细导丝3外,沿细导丝3的轨迹向待扩展的位置移动,导管本体1外的一号造影模块10显示出导管本体1的移动轨迹,当导管本体1移动到待扩展的位置时,停止导管本体1的移动工作,并向外抽出细导丝3,然后再将硬导丝13伸入到导管本体1内,并使硬导丝13外的钩子15钩在传送丝9外的固定环12上,然后移动传送丝9,使传送丝9移动带动硬导丝13向待扩展的位置移动,不仅能够提高移动的效率,同时,移动较为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和内支撑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头(2),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外管(4),所述外管(4)远离注射头(2)的一端与导管本体(1)内部相连通,且所述外管(4)和导管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号滚轮(6),所述注射头(2)远离一号滚轮(6)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所述一号滚轮(6)、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通过传送丝(9)相连接,所述传送丝(9)上固定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内穿过有钩子(15),所述钩子(15)固定在硬导丝(13)上,所述内支撑架(14)设置在钩子(15)远离注射头(2)的一侧,且所述硬导丝(13)远离内支撑架(14)的一端伸出注射头(2)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架置入用支撑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和内支撑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头(2),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外管(4),所述外管(4)远离注射头(2)的一端与导管本体(1)内部相连通,且所述外管(4)和导管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号滚轮(6),所述注射头(2)远离一号滚轮(6)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所述一号滚轮(6)、二号滚轮(7)和三号滚轮(8)通过传送丝(9)相连接,所述传送丝(9)上固定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内穿过有钩子(15),所述钩子(15)固定在硬导丝(13)上,所述内支撑架(14)设置在钩子(15)远离注射头(2)的一侧,且所述硬导丝(13)远离内支撑架(14)的一端伸出注射头(2)设置。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郑波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