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19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减少臭味,优选地为发霉和/或霉烂的臭味的组合物,生产这种组合物的方法、以及这种组合物的用途。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这种组合物的制剂、生产这类制剂的方法、及其用途。及其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茉莉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减少臭味,优选地为发霉和/或霉烂的臭味的包含2

苄基庚醇(茉莉醇,CAS 92368

90

6)的组合物、生产这种组合物的方法、以及这种组合物的用途。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这种组合物的制剂、生产这类制剂的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洗涤和清洁衣服和洗涤物对日常卫生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在洗涤或清洁过程后,期待衣服/洗涤物会有新鲜、中性和干净的气味。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条件下,该清洁过/洗涤过的衣服/洗涤物在清洁或洗涤之后会有发霉、霉烂的臭味。这种发霉、霉烂的臭味也可被描述为类似地窖味或像潮湿的、用过的地板清洁布的味道。在高湿度下缓慢干燥该衣服/洗涤物,或洗涤后湿衣服/洗涤物在洗衣机中停留一段时间则会形成这种情况。
[0003]造成这种发霉的、霉烂的臭味有不同的原因。洗衣机中或织物上的微生物可在清洁/洗涤后代谢清洁/洗涤液的残留成分并形成气味活性化合物。通过化学或酶降解过程可以形成更多的气味活性物。这种气味活性物通常会产生残留在衣服/洗涤物上的发霉的、霉烂的臭味。
[0004]在现有技术中,防止这种臭味形成的可能性是使用高于60℃的清洁/洗涤温度和含有氧化剂和/或更大量的强抗微生物活性化合物如三氯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银盐的洗衣洗涤剂。然而,不是所有的衣服/洗涤物都适合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洗涤。此外,由于抗微生物剂的可生物降解性以及其在洗衣机中或在衣服/洗涤物表面引发多抗微生物的形成和富集,对抗微生物剂的使用进行了高度探讨。由于衣服/洗涤物随后会与人体皮肤接触,通常会接触很长时间,因此在清洁/洗涤衣服/洗涤物时使用抗微生物剂,尤其是当面临多抗微生物形成和富集的风险时,需要慎重考虑。
[0005]因此仍然需要减少这种臭味的组合物,其可以在较低的洗涤温度下使用并且不需要强抗微生物剂,诸如三氯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银盐。另外,该组合物需要主要对衣服/洗涤物以及在洗衣机中具有活性,而不是例如仅对储存时的清洁/洗涤液起作用。
[0006]类似茉莉醇(2

苄基庚醇,CAS 92368

90

6)的化合物用作化妆品中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质,例如除臭剂、止汗剂(EP 1738803 A1)或用作香料油中的芳香物质(Scognamiglio等人,Fragrance material review on 2

benzylheptanol,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2),50(Suppl.2),S256

S258CODEN:FCTOD7;ISSN:0278

6915)。
[0007]在现有技术中,BHT(3,5





丁基
‑4‑
羟基甲苯,CAS 128

37

0)用作化妆品或家用、香水、食品等产品中的抗氧化剂。
[0008]然而,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产品通常被设计成几乎完全除去衣服/洗涤物和/或洗衣机中的微生物。因此,需要高浓度的所含物质(即抗菌活性化合物,如三氯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银盐)。这类物质/组合物极有可能导致上述问题。
[0009]因此,需要浓度更低或不使用这种强抗微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臭味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对衣服/洗涤物有效和/或在洗衣机中有效,并且仅含有低浓度的此类强抗微生物活性化合物或不含有此类强抗微生物活性化合物。
[0011]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地用于减少织物、衣服和/或洗涤物的臭味,优选地为发霉和/或霉烂的臭味的组合物来实现,所述组合物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
[0012](a)一种或多种式(I)(2

苄基庚醇)化合物
[0013][0014]和
[0015](b)一种或多种选自由以下化合物组成的组的化合物:式(II)(3,5

二叔丁基
‑4‑
羟基甲苯,BHT)的化合物、式(III)(十八烷醇二



丁基
‑4‑
羟基氢化肉桂酸酯,Tinogard TS)的化合物和式(IV)(季戊四醇四





丁基羟基氢化肉桂酸酯,Tinogard TT)的化合物
[0016][0017]和可选地
[0018](c)一种、两种或更多种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的溶剂:水、乙醇、二丙二醇(DP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丙二醇(PG)、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柠檬酸三乙酯(TEC)、三乙酸甘油酯(TRI)、1,2

丙二醇、1,3

丙二醇、丙三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十二醇、4

羟基苯乙酮(H)、甘油、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癸二醇、碳酸丙烯酯、碳酸丁烯酯、碳酸甘油酯、2

苄基庚醇、月桂醇、羟基戊基异丁酸三甲酯、辛酸甘油酯、乙基己基甘油、苯甲酸苄酯(BB)、Isopar

L(异构烷烃,馏程191℃至211℃)、Isopar

M(异构烷烃,馏程207℃至253℃)、Dowanol DPM(二丙二醇甲醚)、Dowanol TPM(三丙二醇甲醚)、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醇、异丙醇和异辛酮,
[0019]优选地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水、乙醇、二丙二醇(DP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丙二醇(PG)、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柠檬酸三乙酯(TEC)、三乙酸甘油酯(TRI)、1,2

丙二醇、1,3

丙二醇、丙三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十二醇、4

羟基苯乙酮(H)和苯甲酸苄酯(BB),
[0020]更优选地选自由以下物质成的组:水、乙醇、二丙二醇(DP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丙二醇(PG)、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柠檬酸三乙酯(TEC)和苯甲酸苄酯(BB),
[0021]和可选地
[0022](d)一种、两种或更多种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的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
[0023]天然材料的提取物如香精油、浓缩物、净油、树脂、香膏、香脂、酊剂如龙涎香酊;当归籽油;当归根油;八角茴香油;缬草油;罗勒油;树苔净油;月桂油;艾草油;安息香树脂;香柠檬油;蜂蜡净油;桦木焦油;苦杏仁油;香薄荷油;颊叶油;巴西檀木油;杜松油;菖蒲油;樟脑油;香根草油;豆蔻油;卡藜油;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优选地用于减少织物、衣服和/或洗涤物的臭味,优选地为发霉和/或霉烂的臭味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a)一种或多种式(I)(2

苄基庚醇)化合物和(b)一种或多种选自由以下化合物组成的组的化合物:式(II)(3,5

二叔丁基
‑4‑
羟基甲苯,BHT)的化合物、式(III)(十八烷醇二



丁基
‑4‑
羟基氢化肉桂酸酯,Tinogard TS)的化合物和式(IV)(季戊四醇四





丁基羟基氢化肉桂酸酯,Tinogard TT)的化合物TT)的化合物和可选地
(c)一种、两种或更多种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的溶剂:水、乙醇、二丙二醇(DP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丙二醇(PG)、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柠檬酸三乙酯(TEC)、三乙酸甘油酯(TRI)、1,2

丙二醇、1,3

丙二醇、丙三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十二醇、4

羟基苯乙酮(H)、甘油、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癸二醇、碳酸丙烯酯、碳酸丁烯酯、碳酸甘油酯、2

苄基庚醇、月桂醇、羟基戊基异丁酸三甲酯、辛酸甘油酯、乙基己基甘油、苯甲酸苄酯(BB)、Isopar

L(异构烷烃,馏程191℃至211℃)、Isopar

M(异构烷烃,馏程207℃至253℃)、Dowanol DPM(二丙二醇甲醚)、Dowanol TPM(三丙二醇甲醚)、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醇、异丙醇和异辛酮,优选地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水、乙醇、二丙二醇(DP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丙二醇(PG)、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柠檬酸三乙酯(TEC)、三乙酸甘油酯(TRI)、1,2

丙二醇、1,3

丙二醇、丙三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十二醇、4

羟基苯乙酮(H)和苯甲酸苄酯(BB),更优选地选自由以下物质成的组:水、乙醇、二丙二醇(DP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丙二醇(PG)、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柠檬酸三乙酯(TEC)和苯甲酸苄酯(BB),和可选地(d)一种、两种或更多种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的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天然材料的提取物如香精油、浓缩物、净油、树脂、香膏、香脂、酊剂如龙涎香酊;当归籽油;当归根油;八角茴香油;缬草油;罗勒油;树苔净油;月桂油;艾草油;安息香树脂;香柠檬油;蜂蜡净油;桦木焦油;苦杏仁油;香薄荷油;颊叶油;巴西檀木油;杜松油;菖蒲油;樟脑油;香根草油;豆蔻油;卡藜油;肉桂油;肉桂净油;海狸香净油;雪松叶油;柏木油;岩蔷薇油;香茅油;柠檬油;古巴香脂;古巴香脂油;芫荽油;木质味根油;孜然油;柏树精油;印蒿油;莳萝油;莳萝籽油;布忽原精净油;橡树苔原精;榄香脂油;龙蒿油;柠檬桉油;桉叶油;茴香油;冷杉油;格蓬油;格蓬树脂;天竺葵油;葡萄柚油;愈创木油;古芸香脂;古芸香脂油;蜡菊净油;蜡菊油;姜油;鸢尾属植物根净油;鸢尾属植物根油;茉莉花净油;菖蒲油;蓝色甘菊油;罗马甘菊油;胡萝卜籽油;卡藜油;松针油;绿薄荷油;蒿子油;岩蔷薇油;岩蔷薇净油;岩蔷薇树脂;杂熏衣草净油;杂熏衣草油;熏衣草净油;熏衣草油;柠檬草油;圆叶当归油;蒸馏酸橙油;加压酸橙油;沉香油;山苍子油;月桂叶油;肉豆蔻油;甘牛至油;橘子油;香厚壳桂皮油;含羞草净油;黄葵油;麝香酊剂;香紫苏油;肉豆蔻油;没药净油;没药油;桃金娘油;丁香叶油;丁香花油;橙花油;乳香净油;乳香油;红没药油;橙花原精;橙油;牛至油;玫瑰草香油;广藿香油;紫苏子油;秘鲁香胶油;欧芹叶油;欧芹籽油;橙叶油;椒样薄荷油;胡椒油;多香果油;松树油;胡薄荷油;玫瑰净油;玫瑰木油;玫瑰油;迷迭香油;达尔马提亚鼠尾草油;西班牙鼠尾草油;檀香油;芹菜子油;穗熏衣草油;日本八角茴香油;苏合香油;万寿菊油;茶树油;松节油;百里香油;妥卢香脂;香豆净油;晚香玉净油;香草精;紫罗兰叶净油;马鞭草油;香根草油;刺柏油;酒糟油;苦艾油;夷兰油;依兰油;牛膝油;麝香油;肉桂叶油;肉桂皮油及其馏分或其分离的成分;来自以下物质的组的成分,例如,烃类,如3

蒈烯;蒎烯;萜品烯;对伞花烃;红没药烯;莰烯;石竹烯;雪松烯;金合欢烯;柠檬烯;长叶烯;月桂烯;罗勒烯;凡伦橘烯;(E,Z)

1,3,5

十一烷三烯;苯乙烯;二苯基甲烷;
脂肪醇类,如己醇;辛醇;3

辛醇;2,6

二甲基庚醇;2

甲基
‑2‑
庚醇;2

甲基
‑2‑
辛醇;(E)
‑2‑
己醇;1

辛烯
‑3‑
醇;3,4,5,6,6

五甲基

3/4


‑2‑
醇和3,5,6,6

四甲基
‑4‑
亚甲基庚
‑2‑
醇的混合物;(E,Z)

2,6

壬二烯醇;3,7

二甲基
‑7‑
甲氧基辛
‑2‑
醇;9

癸烯醇;10

十一烯醇;4

甲基
‑3‑
癸烯
‑5‑
醇;脂肪族醛及其缩醛,如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十一醛;十二醛;2

甲基辛醛;2

甲基壬醛;(E)
‑2‑
己烯醛;(Z)
‑4‑
庚烯醛;2,6

二甲基
‑5‑
庚醛;10

十一醛;(E)
‑4‑
癸烯醛;2

十二烯醛;2,6,10

三甲基
‑9‑
十一烯醛;2,6,10

三甲基

5,9

十一碳二烯醛;庚醛二乙缩醛;1,1

二甲氧基

2,2,5

三甲基
‑4‑
己烯;香茅基乙醛基醚;1

(1

甲氧基

丙氧基)

(E/Z)
‑3‑
己烯;脂肪族酮及其肟,如2

庚酮;2

辛酮;3

辛酮;2

壬酮;5

甲基
‑3‑
庚酮;5

甲基
‑3‑
庚酮肟;2,4,4,7

四甲基
‑6‑
辛烯
‑3‑
酮;6

甲基
‑5‑
庚烯
‑2‑
酮;脂肪族含硫化合物,如3

甲基硫代己醇;3

三甲基硫代乙酸己酯;3

巯基己醇;3

巯基己基乙酸酯;3

巯基己基丁酸酯;3

酰基硫代己基乙酸酯;1

薄荷烯
‑8‑
硫醇;脂肪族腈,如2

壬烯腈;2

十一碳烯腈;2

十三碳烯腈;3,12

十三碳二烯腈;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腈;3,7

二甲基
‑6‑
辛烯腈;脂肪族碳酸的酯,如(E)

和(Z)
‑3‑
己烯甲酸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己酯;乙酸3,5,5

三甲基己酯;乙酸3

甲基
‑2‑
丁烯酯;乙酸(E)
‑2‑
己烯酯;乙酸(E)

和(Z)
‑3‑
己烯酯;乙酸辛酯;乙酸3

辛酯;1

辛烯
‑3‑
醇乙酸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丁酸异戊酯;丁酸己酯;异丁酸(E)

和(Z)
‑3‑
己烯基

酯;巴豆酸己酯;异戊酸乙酯;2

甲基戊酸乙酯;已酸乙酯;己酸烯丙酯;庚酸乙酯;庚酸烯丙酯;辛酸乙酯;(E,Z)

2,4

癸二烯酸乙酯;2

辛炔酸甲酯;2

壬炔酸甲酯;2

异戊氧基乙酸丙烯酯;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酸甲酯;4

甲基
‑2‑
戊基

巴豆酸酯;无环萜醇,如香叶醇;橙花醇;熏衣草醇;橙花叔醇;法尼醇;四氢芳樟醇;四氢香叶醇;2,6

二甲基
‑7‑
辛烯
‑2‑
醇;2,6

二甲基辛
‑2‑
醇;2

甲基
‑6‑
亚甲基
‑7‑
辛烯
‑2‑
醇;2,6

二甲基

5,7

辛二烯
‑2‑
醇;2,6

二甲基

3,5

辛二烯
‑2‑
醇;3,7

二甲基

4,6

辛二烯
‑3‑
醇;3,7

二甲基

1,5,7

辛三烯
‑3‑
醇;2,6

二甲基

2,5,7

辛三烯
‑1‑
醇;及其甲酸酯、乙酸酯、丙酸酯、异丁酸脂、丁酸脂、异戊酸酯、戊酸酯、己酸酯、巴豆酸酯、惕各酸烯酯和3

甲基
‑2‑
丁烯酸脂;无环萜烯醛和酮,如香茅醛;7

甲氧基

3,7

二甲基辛醛;2,6,10

三甲基
‑9‑
十一烯醛;香叶基丙酮;以及香叶醛、橙花醛的二甲基和二乙基缩醛;环萜醇,如薄荷醇;异蒲勒醇;α

松油醇;松油醇

4;薄荷
‑8‑
醇;薄荷
‑1‑
醇;薄荷
‑7‑
醇;茨醇;异茨醇;氧化芳樟醇;诺卜醇;雪松醇;龙涎醇;岩兰草醇;愈创醇;以及它们的甲酸酯、乙酸酯、丙酸酯、异丁酸脂、丁酸脂、异戊酸酯、戊酸酯、己酸酯、巴豆酸酯、惕各酸烯酯和3

甲基
‑2‑
丁烯酸酯;环萜醛和酮,如薄荷酮;异薄荷酮;8

巯基薄荷
‑3‑
酮;香芹酮;莰酮;葑酮;α

紫罗兰酮;β

紫罗兰酮;α

n

甲基紫罗兰酮;β

n

甲基紫罗兰酮;α

异甲基紫罗兰酮;β

异甲基紫罗兰酮;α

鸢尾酮;β

大马酮;1

(2,4,4

三甲基
‑2‑
环己烯
‑1‑
基)
‑2‑
丁烯
‑1‑
酮;1,3,4,6,7,8a

六氢

1,1,5,5

四甲基

2H

2,4a

甲醇萘

8(5H)

酮;2

甲基
‑4‑
(2,6,6

三甲基
‑1‑
环己烯
‑1‑
基)
‑2‑
丁烯醛;圆柚酮;二氢圆柚酮;4,6,8

巨豆三烯
‑3‑
酮;α

甜橙醛;β

甜橙醛;乙酰化
金松油(甲基柏木酮);环醇,如4

叔丁基环己醇;3,3,5

三甲基环己醇;3

异莰基环己醇;2,6,9

三甲基

Z2,Z5,E9

环十二碳三烯
‑1‑
醇;2

异丁基
‑4‑
甲基四氢

2H

吡喃
‑4‑
醇;环脂族醇,如α

3,3

三甲基环己基甲醇;1

(4

异丙基环己基)乙醇;2

甲基
‑4‑
(2,2,3

三甲基
‑3‑
环戊
‑1‑
基)丁醇;2

甲基
‑4‑
(2,2,3

三甲基
‑3‑
环戊
‑1‑
基)
‑2‑
丁烯
‑1‑
醇;2

乙基
‑4‑
(2,2,3

三甲基
‑3‑
环戊
‑1‑
基)
‑2‑
丁烯
‑1‑
醇;3

甲基
‑5‑
(2,2,3

三甲基
‑3‑
环戊
‑1‑
基)

戊烷
‑2‑
醇;3

甲基
‑5‑
(2,2,3

三甲基
‑3‑
环戊
‑1‑
基)
‑4‑
戊烯
‑2‑
醇;3,3

二甲基
‑5‑
(2,2,3

三甲基
‑3‑
环戊
‑1‑
基)
‑4‑
戊烯
‑2‑
醇;1

(2,2,6

三甲基环己基)戊烷
‑3‑
醇;1

(2,2,6

三甲基环己基)己烷
‑3‑
醇;环醚和环脂醚,如桉油醇;甲基柏木醚;环十二烷基甲基醚;1,1

二甲氧基环十二烷;(乙氧基甲氧基)环十二烷;α

环氧柏木烷;3a,6,6,9a

四甲基

十二氢萘[2,1

b]呋喃;3a

乙基

6,6,9a

三甲基十二氢

萘[2,1

b]呋喃;1,5,9

三甲基

13

氧杂双环[10.1.0]十三

4,8

二烯;玫瑰醚;2

(2,4

二甲基
‑3‑
环己烯
‑1‑
基)
‑5‑
甲基
‑5‑
(1

甲基丙基)

1,3

二噁烷;环酮和大环酮,如4



丁基环己酮;2,2,5

三甲基
‑5‑
戊基环戊酮;2

庚基环戊酮;2

戊基环戊酮;2

羟基
‑3‑
甲基
‑2‑
环戊烯
‑1‑
酮;3

甲基


‑2‑
戊烯
‑1‑

‑2‑
环戊烯
‑1‑
酮;3

甲基
‑2‑
戊基
‑2‑
环戊烯
‑1‑
酮;3

甲基
‑4‑
环十五烯酮;3

甲基
‑5‑
环十五烯酮;3

甲基环十五烯酮;4

(1

乙氧基乙烯基)

3,3,5,5

四甲基环己酮;4



戊基环己酮;5

环十六烯
‑1‑
酮;6,7

二氢

1,1,2,3,3

戊甲基

4(5H)

茚满酮;8

环十六烯
‑1‑
酮;9

环十七烯
‑1‑
酮;环十五烷酮;环十六烷酮;脂环醛,如2

甲基
‑4‑
(2,2,6

三甲基

环己烯
‑1‑
基)
‑2‑
丁烯醛;4

(4

羟基
‑4‑
甲基戊基)
‑3‑
环己烯甲醛;4

(4

甲基
‑3‑
戊烯
‑1‑
基)
‑3‑
环己烯甲醛;环脂酮,如1

(3,3

二甲基环己基)
‑4‑
戊烯
‑1‑
酮;2,2

二甲基
‑1‑
(2,4

二甲基
‑3‑
环己烯
‑1‑
基)
‑1‑
丙酮;1

(5,5

二甲基
‑1‑
环己烯
‑1‑
基)
‑4‑
戊烯
‑1‑
酮;2,3,8,8

四甲基

1,2,3,4,5,6,7,8

八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曼努埃尔
申请(专利权)人:西姆莱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