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15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包括第一圆管,所述第一圆管的外侧壁均匀开设多个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基托,所述基托的内部贯穿有圆轴,且所述圆轴的外侧壁靠近所述基托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调节面板上表面开设两个集线槽,两个集线槽的内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端部槽和手柄槽,集线槽设计一定深度方便放置内镜手术器械,将内镜器械的尖端部位放入端部槽,将内镜器械的手柄放入手柄槽,这样契合了器械特征,能够避免内镜器械放置凌乱,集线槽的上表面喷涂两种不同颜色,是用于快速区分放置手术器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随着医疗领域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各种医疗设备也应运而生,内镜手术日益成为手术发展的趋势和主流,不仅越来越多的医院具备了内镜手术的技术和条件,而且随着医生手术技术的不断娴熟和完善,使得过去很多开放式手术均被取代,然而没有合理的内镜手术器械操作台,导致内镜手术器械不好放置,术者拿取附件不方便,手术时间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解决了内镜手术中最常用的两种器械不好放置,术者拿取附件不方便,手术时间受影响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包括第一圆管,所述第一圆管的外侧壁均匀开设多个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基托,所述基托的内部贯穿有圆轴,且所述圆轴的外侧壁靠近所述基托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面板,所述调节面板的内部靠近左端边缘处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孔,所述调节面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集线槽,且两个所述集线槽的内部后方分别一体成型有端部槽,两个所述集线槽的内部前方分别一体成型有手柄槽,所述圆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底帽,所述圆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顶帽,所述轴顶帽的下表面右侧开设有角度槽,所述角度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内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圆杆,且所述圆杆的底端固定与所述调节面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圆管的外侧壁下方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片,两个所述弹片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销钉,且每个所述销钉插接在一个所述第一圆孔的内侧壁,两个所述弹片的中部偏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三圆孔,两个所述第三圆孔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圆筒,且所述圆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侧壁,所述圆筒的外侧壁分别套设有弹簧,所述圆筒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圆帽,所述第一圆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靠近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脚轮。优选的,一个所述集线槽的上表面喷涂有红色,另一个所述集线槽的上表面喷涂有绿色。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销钉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弹片为强韧性金属,且所述弹片为片状,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二圆管的外侧壁,且焊接面积不小于所述弹片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优选的,所述角度槽为半圆环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调节面板上表面开设两个集线槽,两个集线槽的内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端部槽和手柄槽,集线槽设计一定深度方便放置内镜手术器械,将内镜器械的尖端部位放入端部槽,将内镜器械的手柄放入手柄槽,这样契合了器械特征,能够避免内镜器械放置凌乱,集线槽的上表面喷涂两种不同颜色,是用于快速区分放置手术器械,方便快速配合术者拿取相应的手术器械,提高拿取时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由于增加了圆轴、轴顶帽、角度槽、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等,使得调节面板可以180度旋转,有效提高了使用角度的灵活方便性,且由于两个齿轮啮合,能够使调节好角度的调节面板稳定不晃动。(2)、本技术中,销钉和多个第一圆孔相契合,使用人员可以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调节器械高度,底座下表面设计脚轮,实现整个器械的可移动性,减轻了人为搬动的不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调节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圆管;2、第一圆孔;3、第二圆管;4、基托;5、调节面板;6、轴底帽;7、轴顶帽;8、角度槽;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圆杆;12、第二圆孔;13、圆轴;14、弹片;15、第三圆孔;16、销钉;17、圆帽;18、圆筒;19、弹簧;20、底座;21、脚轮;22、手柄槽;23、端部槽;24、集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包括第一圆管1,第一圆管1的外侧壁均匀开设多个第一圆孔2,第一圆管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管3,第二圆管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基托4,基托4的内部贯穿有圆轴13,且圆轴13的外侧壁靠近基托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面板5,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调节面板5可以旋转,从而起到方向调节的作用,调节面板5的内部靠近左端边缘处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孔12,调节面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集线槽24,且两个集线槽24的内部后方分别一体成型有端部槽23,两个集线槽24的内部前方分别一体成型有手柄槽22,集线槽24有一定深度是为了方便放置内镜手术器械,将内镜手术器械的尖端部位放入端部槽23,将内镜手术器械的手柄放入手柄槽22,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契合了器械特征,能够避免内镜器械放置凌乱,圆轴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底帽6,圆轴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顶帽7,轴顶帽7的下表面右侧开设有角度槽8,角度槽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的内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圆杆11,且圆杆11的底端固定与调节面板5的上表面,这样的啮合设计不仅实现了调节面板5的可调节性,且由于两个齿轮啮合,能够使调节好角度的调节面板5稳定不晃动,第二圆管3的外侧壁下方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片14,两个弹片1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销钉16,且每个销钉16插接在一个第一圆孔2的内侧壁,两个弹片14的中部偏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三圆孔15,两个第三圆孔15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圆筒18,且圆筒18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圆管3的内侧壁,圆筒18的外侧壁分别套设有弹簧19,圆筒1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圆帽17,这种设计连接的方式是为了给弹片14形成支撑,当销钉16受到外力挤压时,弹片14会联动弹簧19一起向后压缩,弹片14的下半部会靠近第二圆管3,与此同时,弹簧19压缩变短,当销钉16遇到第一圆孔2时,弹簧19会联动弹片14一起回弹,使销钉16与相对应位置的第一圆孔2相契合,第一圆管1的下表面固定连有底座20,底座20的下表面靠近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脚轮21,这里脚轮21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整个器械的可移动性,减轻了人为搬动的不便利性。进一步的,一个集线槽24的上表面喷涂有红色,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包括第一圆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管(1)的外侧壁均匀开设多个第一圆孔(2),所述第一圆管(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管(3),所述第二圆管(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基托(4),所述基托(4)的内部贯穿有圆轴(13),且所述圆轴(13)的外侧壁靠近所述基托(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面板(5),所述调节面板(5)的内部靠近左端边缘处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孔(12),所述调节面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集线槽(24),且两个所述集线槽(24)的内部后方分别一体成型有端部槽(23),两个所述集线槽(24)的内部前方分别一体成型有手柄槽(22),所述圆轴(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底帽(6),所述圆轴(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顶帽(7),所述轴顶帽(7)的下表面右侧开设有角度槽(8),所述角度槽(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的内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圆杆(11),且所述圆杆(11)的底端固定于所述调节面板(5)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圆管(3)的外侧壁下方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片(14),两个所述弹片(1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销钉(16),且每个所述销钉(16)插接在一个所述第一圆孔(2)的内侧壁,两个所述弹片(14)的中部偏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三圆孔(15),两个所述第三圆孔(15)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圆筒(18),且所述圆筒(1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圆管(3)的内侧壁,所述圆筒(18)的外侧壁分别套设有弹簧(19),所述圆筒(1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圆帽(17),所述第一圆管(1)的下表面固定连有底座(20),所述底座(20)的下表面靠近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脚轮(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手术器械操作面板,包括第一圆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管(1)的外侧壁均匀开设多个第一圆孔(2),所述第一圆管(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管(3),所述第二圆管(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基托(4),所述基托(4)的内部贯穿有圆轴(13),且所述圆轴(13)的外侧壁靠近所述基托(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面板(5),所述调节面板(5)的内部靠近左端边缘处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孔(12),所述调节面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集线槽(24),且两个所述集线槽(24)的内部后方分别一体成型有端部槽(23),两个所述集线槽(24)的内部前方分别一体成型有手柄槽(22),所述圆轴(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底帽(6),所述圆轴(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顶帽(7),所述轴顶帽(7)的下表面右侧开设有角度槽(8),所述角度槽(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的内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圆杆(11),且所述圆杆(11)的底端固定于所述调节面板(5)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圆管(3)的外侧壁下方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片(14),两个所述弹片(1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销钉(16),且每个所述销钉(16)插接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浩刘伟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