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9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1
本申请涉及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属于茶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端与底座转动连接的泡茶筒,所述泡茶筒上端设有上盖,所述泡茶筒一侧设有转动柄,所述泡茶筒外侧设有保温壳,所述保温壳包括上板、下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泡茶筒之间形成了保温空腔,所述上板上端开设有注水孔,所述侧板下端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保温空腔相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侧板的一端设有与出水管活动连接的堵水塞。本申请具有可对茶叶进行充分闷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
本申请涉及茶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
技术介绍
目前茶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饮品,冲泡茶的器皿也是多种多样,可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不同器皿的需求,使用茶壶泡茶时,将茶泡好后,需要手持茶杯将茶倒入茶杯中,拿持茶壶时,茶壶外部温度较高,会烫伤使用者,现在市面的旋开式茶具倒茶时,不会烫伤使用者,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现在市面上的茶具做工大都十分精美,可作为工艺品馈赠亲友。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03083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开式半自动茶具,包括底座和放置于底座上的泡茶容器,还包括设置于出水通道下端口的软性出水堵头,底座包括出水座和放置于出水座上的开关座,开关座上设有与泡茶容器底部凸起相适配的凹陷区,凹陷区内底部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引流孔,泡茶容器底部凸起嵌入开关座的凹陷区内,软性出水堵头底面贴合凹陷区底部。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使用上述茶具时,在冲泡一些红茶和陈茶时,需要对红茶和陈茶进行较高温度的闷泡,上述茶具散热较快,不易于对茶叶进行充分的闷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茶叶进行充分的闷泡,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端与底座转动连接的泡茶筒,所述泡茶筒上端设有上盖,所述泡茶筒一侧设有转动柄,所述泡茶筒外侧设有保温壳,所述保温壳包括上板、下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泡茶筒之间形成了保温空腔,所述上板上端开设有注水孔,所述侧板下端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保温空腔相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侧板的一端设有与出水管活动连接的堵水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茶具泡茶时,通过注水孔先向保温空腔内注入热水,再将上盖打开,将茶叶加入到泡茶筒内,再向泡茶筒内加入热水,并关闭上盖,茶水泡好后,旋转泡茶筒可将茶水排出,将茶水排出后,拔出堵水塞,可将保温壳内的热水排出,位于保温壳内的热水可对泡茶筒内的茶叶起到保温作用,可减慢茶水的散热速度,进而可实现对茶叶的充分闷泡。优选的,所述堵水塞远离出水管的一端设有握持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和拔出堵水塞时,可通过握持环,进而便于对堵水塞进行安装或者拔出。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握持环之间设有系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堵水塞拔出后,系绳通过连接环和握持环,将堵水塞和出水管连接在一起,可减少堵水塞因体积较小容易丢失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底座下端设有至少三个支腿,所述支腿包括水平杆和竖直杆,所述水平杆与底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腿下端设有收水盘,所述竖直杆下端与收水盘上端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腿可对底座起到支撑作用,支腿设置为水平杆和竖直杆是底座在收水盘内更加稳定,减少了底座晃动的问题,支腿下端设置收水盘,当茶水排出时,可减少茶水洒在桌面上端的情况,收水盘可对茶水进行收集。优选的,所述收水盘上端设有竖直的插块,所述竖直杆开设有与插块相适配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座放置在收水盘上端时,插块插设在查插槽内,插块与插槽配合可对收水盘上端的支腿起到限位作用,可减少支腿在收水盘内晃动的现象。优选的,所述上板上端在注水孔处设有注水漏斗,所述注水漏斗包括上端的聚水斗和下端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通过注水孔与保温空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水孔向保温空腔内加入热水时,可将注水漏斗的注水管放置在注水孔内,可通过聚水斗和注水管向保温空腔内加入热水。优选的,所述聚水斗上端设有至少三个支块,所述支块远离聚水斗的一端设有若干防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水漏斗加水结束后,将注水漏斗拔出,可将注水漏斗倒扣在桌面上,可减少平放注水漏斗,注水漏斗滚动的问题,在聚水斗上端设置支块,支块可对聚水斗起到支撑作用,可减少聚水斗直接与桌面接触,污染聚水斗的问题,支块设置防滑凸起,可增大支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减少聚水斗在桌面上端滑动的问题。优选的,所述上盖上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上盖上端设有开合柄,所述开合柄为圆台状,所述开合柄与上盖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上端一端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开合柄,便于通过开合柄打开上盖,开合柄与上盖相连处,直径较小,便于使用者手指握持时,不易从使用者的手中脱落,开设透气孔,便于排出泡茶筒内的热蒸汽,也便于在茶水排出时,通过透气孔平衡内外气压,便于茶水排出。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保温壳,保温壳与泡茶筒之间形成了保温空腔,将热水注入到保温空腔内,可对泡茶筒内的茶水起到保温作用,便于对茶叶进行充分闷泡;2.通过设置开合柄,便于通过开合柄打开上盖,可减轻直接打开上盖,不便对上盖对握持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凸显注水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凸显收水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泡茶筒;12、转动柄;13、上盖;2、保温壳;21、上板;22、下板;23、侧板;3、出水管;31、堵水塞;32、握持环;33、连接环;34、系绳;4、支腿;43、水平杆;44、竖直杆;45、插块;5、注水漏斗;54、聚水斗;55、注水管;6、支块;7、防滑凸起;8、透气孔;9、开合柄;99、收水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参照图1,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包括茶筒、底座1和保温机构。泡茶筒11位于底座1上端,泡茶筒11和底座1转动连接,泡茶筒11内可对茶叶进行冲泡,底座1上端开设有可供茶水通过的茶水通道并设有出水嘴,进而便于将泡茶筒11内的茶水排出。保温机构位于泡茶筒11外侧,保温机构可对泡茶筒11进行保温,可延长泡茶筒11的保温时间,便于对泡茶筒11内的茶叶进行充分闷泡。参照图1,泡茶筒11上端设有上盖13,泡茶时将上盖13盖合,可减轻灰尘落入的问题。上盖13中部设有圆台状的开合柄9,开合柄9与上盖13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上端一端的直径,设置开合柄9,便于通过开合柄9将上盖13打开,进而便于将上盖13打开后向泡茶筒11内加入茶叶和热水。参照图1,上盖13在开合柄9的一侧开设有透气孔8,当泡茶筒11内的茶水排出时,泡茶筒11内气压降低,通过外界的空气可通过透气孔8进入泡茶筒11内,进而可对泡茶筒11内的气压进行平衡。参照图1,保温机构包括位于泡茶筒11外侧的保温壳2,温壳包括上板21、下板22和侧板23。侧板23远离泡茶筒11的一侧设有转动柄12,旋转泡茶筒11时,可通过握持转动柄12对泡茶筒11进行旋转,可减轻直接触碰保温壳2旋转泡茶筒11烫手的问题。侧板23与泡茶筒11之间形成了保温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的泡茶筒(11),所述泡茶筒(11)上端设有上盖(13),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筒(11)一侧设有转动柄(12),所述泡茶筒(11)外侧设有保温壳(2),所述保温壳(2)包括上板(21)、下板(22)和侧板(23),所述侧板(23)与泡茶筒(11)之间形成了保温空腔,所述上板(21)上端开设有注水孔,所述侧板(23)下端设有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与保温空腔相连通,所述出水管(3)远离侧板(23)的一端设有与出水管(3)活动连接的堵水塞(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的泡茶筒(11),所述泡茶筒(11)上端设有上盖(13),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筒(11)一侧设有转动柄(12),所述泡茶筒(11)外侧设有保温壳(2),所述保温壳(2)包括上板(21)、下板(22)和侧板(23),所述侧板(23)与泡茶筒(11)之间形成了保温空腔,所述上板(21)上端开设有注水孔,所述侧板(23)下端设有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与保温空腔相连通,所述出水管(3)远离侧板(23)的一端设有与出水管(3)活动连接的堵水塞(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水塞(31)远离出水管(3)的一端设有握持环(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设有连接环(33),所述连接环(33)与握持环(32)之间设有系绳(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旋开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端设有至少三个支腿(4),所述支腿(4)包括水平杆(43)和竖直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亮李晶晶梁艳丽李江玉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金镶玉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