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单元以及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82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屏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单元以及显示屏。显示单元包括:显示模组,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且呈板状结构;支撑结构,呈板状结构,支撑结构的一侧板面供显示模组安装,且显示模组的热量传导至支撑结构;以及散热结构,包括抵接支撑结构且沿支撑结构的板面延伸设置并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管道以及连接冷却管道的换热器,冷却管道具有连接换热器的进液嘴和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嘴,冷却液经出液嘴而流入换热器,并经进液嘴而流出换热器,换热器用于降低流经其的冷却液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冷却液周而复始的于冷却管道内流动,从而实现对显示模组的散热,并提高了显示单元的散热效率。高了显示单元的散热效率。高了显示单元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单元以及显示屏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屏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单元以及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LED显示屏是由多个LED显示屏箱体以阵列的形式拼装而成的大型显示屏,目前LED显示屏箱体主要是由多个LED显示模组和用于安装模组的结构件组成,其后面包括电源与接插件等线材。其中模组套件材料一般为塑料或者铝,用于安装模组的结构一般为钣金箱体或者压铸铝型材。
[0003]就目前的LED产品的技术进展而言,LED显示屏所消耗的电能有70%~80%将会转化为热能,所以LED显示屏工作时会有大量的热量产生,散热需求非常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单元,旨在解决如何对显示单元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单元,包括:
[0006]显示模组,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且呈板状结构;
[0007]支撑结构,呈板状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板面供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且所述显示模组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支撑结构;以及
[0008]散热结构,包括抵接所述支撑结构且沿所述支撑结构的板面延伸设置并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管道以及连接所述冷却管道的换热器,所述冷却管道具有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嘴和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嘴,所述冷却液经所述出液嘴而流入所述换热器,并经所述进液嘴而流出所述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降低流经其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吸收显示模组产生的热量,冷却液经出液嘴而流入换热器,换热器对高温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再使低温冷却液再流入冷却管道。冷却液周而复始的于冷却管道内流动,从而实现对显示模组的散热,并提高了显示单元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0011]图2是图1的显示单元的爆炸图;
[0012]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4是图1的显示单元的剖视图。
[0014]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
[0015]100、显示单元;10、显示模组;20、支撑结构;31、散热风扇;30、换热器;11、显示面板;21、导热膜;23、冷却管道;231、进液嘴;232、出液嘴;22、导热凹槽;40、电源结构;41、电源盒;42、支撑立柱;43、散热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00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单元100,其包括显示模组10、支撑结构20以及散热结构。显示模组10可以用于显示预定内容,且显示模组10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并呈板状结构。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0可以是由多个显示面板11拼接而成。支撑结构20也呈板状结构,支撑结构20的一侧板面供显示模组10安装,显示模组10平铺设置于支撑结构20的一侧板面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支撑结构20。散热结构包括抵接支撑结构20且沿支撑结构20的板面延伸设置并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管道23以及连接冷却管道23的换热器30。冷却管道23具有连接换热器30的进液嘴231和连接换热器30的出液嘴232,冷却液经出液嘴232而流入换热器30,并经进液嘴231而流出换热器30,换热器30用于降低流经其的冷却液的温度。冷却管道23的布置数量和结构与显示模组10的大小适配,从而可以及时将显示模组10产生的热量带走。可选地,支撑结构20呈镂空状,且由金属铝压铸而成。
[0020]通过冷却管道23内的冷却液吸收显示模组10产生的热量,冷却液经出液嘴232而流入换热器30,换热器30对高温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再使低温冷却液再流入冷却管道23。冷却液周而复始的于冷却管道23内流动,从而实现对显示模组10的散热,并提高了显示模组10的散热效率。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30为冷凝器,冷却液于冷却管道23内受热气化并吸收热量,且于冷凝器内冷凝液化并释放热量。可选地,冷却液于冷却管道23内气化成气体并带走显示模组10产生的热量,冷凝器将气体放热冷凝为液体,然后通过进液嘴231流入冷却管道23,即冷却液在冷却管道23和冷凝器之间不断发生相变,从而不断高效地带走显示模组10产生的热量。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管道23位于显示模组10与支撑结构20之间,且支撑结构20与显示模组10均抵接冷却管道23的侧表面。通过冷却管道23直接与显示模组10接触,从而有利于热量直接从显示模组10传递至冷却管道23。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支撑结构20设置在冷却管道23与显示模组10之间,从而通过支撑结构20向冷却管道23间接传递热量。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管道23抵接显示模组10的位置呈平面状设置,以增大冷却管道23与显示模组10的接触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冷却管道23的横截面形状为“D”字形,冷却管道23与显示模组10之间为面和面接触,从而可以提高热量从显示模组10传递至冷却管道23的效率。可选地,冷却管道23是由铜制成的空心扁管,冷却管道23的内径范围为4~
8mm。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抵接冷却管道23的位置开设有容置冷却管道23的导热凹槽22。通过开设导热凹槽22不但可以使支撑结构20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至冷却管道23,而且还可以降低显示单元100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显示单元100结构的紧凑化。可选地,导热凹槽22的内壁呈弧面设置,即为D字形的弧形边,从而可以尽量增大支撑结构20与冷却管道23之间的接触面积。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00还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膜21,导热膜21位于冷却管道23与显示单元100之间且用于提高显示单元100与冷却管道23之间的导热效率。具体地,导热膜21可以是由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石墨膜或石墨烯膜制成。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管道23的内壁还设置有用于加快冷却液回流速度的烧结层。烧结层具有丰富的毛细结构,毛细结构能够引导和加速冷却液的回流,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且呈板状结构;支撑结构,呈板状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板面供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且所述显示模组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支撑结构;以及散热结构,包括抵接所述支撑结构且沿所述支撑结构的板面延伸设置并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冷却管道以及连接所述冷却管道的换热器,所述冷却管道具有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嘴和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嘴,所述冷却液经所述出液嘴而流入所述换热器,并经所述进液嘴而流出所述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降低流经其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冷凝器,所述冷却液于所述冷却管道内受热气化并吸收热量,且于所述冷凝器内冷凝液化并释放热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且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模组均抵接所述冷却管道的侧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抵接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呈平面状设置,以增大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接触面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陈文冰焦伟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族元亨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