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560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包括至少一根通气管,通气管包括沿横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下方的底管、及沿纵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侧方的侧管,底管与侧管柔性连接且共同包覆在树木根际的外周侧,进而能够适应不同树木根际的大小以便于调节两者之间的角度,侧管和底管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空气和水的透水透气孔,使得整个树木根际能够充分被透水透气孔包覆,透水透气孔将树木根系上方的空气导通至树木根系的侧方和下方,使得大树根际始终处于良好的呼吸状态,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树木根际的呼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园艺
,尤其涉及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大树移植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树的死亡;由于大树移植后环境条件与原生长地有较大变化,给大树恢复生长带来考验;尤其是土壤理化性状是影响大树良好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土壤过于粘重,通气透水性能较差,就会造成新植大树根际呼吸不良,从而使大树根际因缺氧窒息死亡,形成烂根,最终整株植物死亡;传统的解决新植大树根际呼吸难题的方法是通过在树穴底部铺设碎石垫层、侧面插置通气管的方式,这种方法工程量较大、费时费工,效果较差。专利文件CN203801411U公开了一种观赏树栽植透气排水结构,包括透气排水管及连通在透气排水管两侧的集水筒,集水筒顶部开设有筒口并适配安装有筒口盖,筒口盖上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开槽形通孔,但由于开槽形通孔直接设置在地表处,不可避免的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通过开槽形通孔调入杂质的情况,使得整个排水结构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通过在相连通的底管和侧管上开设有透水透气孔,将树木根际上方的空气导通至树木根际的侧方和下方,使大树根际始终处于良好的呼吸状态,从而提高了大树的成活率,并节约了施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提供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包括至少一根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包括沿横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下方的底管、及沿纵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侧方的侧管,所述底管与所述侧管柔性连接且共同包覆在树木根际的外周侧,所述侧管和所述底管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空气和水的透水透气孔。优选的,所述底管和所述侧管上设有若干层纱网,所述纱网覆盖在所述透水透气孔上用于防止其堵塞。优选的,所述底管上的所述透水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底管的外圆周面上。优选的,所述侧管上的所述透水透气孔均设置在所述侧管靠近树木根际一侧的管壁上。优选的,所述侧管上的所述透水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整个所述侧管的轴向长度上。优选的,所述底管和所述侧管为硬质管,且所述底管和所述侧管之间连通设有软管,通过改变所述软管的弯折角度调节所述侧管和所述底管之间的相对角度。优选的,所述软管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软管且防止所述软管径向变形的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侧管的顶端设有排水口及用于封闭所述排水口的管帽,且所述管帽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侧管上。优选的,所述底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水口及与所述导水口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地下城市排水管网相连通。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通气管包括沿横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下方的底管、及沿纵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侧方的侧管,侧管靠近树木根际一侧的管壁和底管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空气和水的透水透气孔,透水透气孔将树木根系上方的空气导通至树木根系的侧方和下方,使得大树根际始终处于良好的呼吸状态。2、底管与侧管柔性连接且共同包覆在树木根际的外周侧,且由于底管和侧管上均开设有透水透气孔,使得整个树木根际能够充分被透水透气孔包覆,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树木根际的呼吸效果。3、底管和侧管上设有若干层纱网,纱网覆盖在透水透气孔上用于防止其堵塞。4、底管上的透水透气孔均匀分布在底管的外圆周面上,容易将渗入树木根际周围的水迅速导入底管内,充分避免了大树根部积水。5、底管和侧管为硬质管,且底管和侧管之间连通设有软管,通过改变软管的弯折角度调节侧管和底管之间的相对角度,进而能够适应不同植株根际的大小。6、侧管的顶端设有排水口及用于封闭排水口的管帽,且管帽可拆卸连接在侧管上,当流入底管内积水较多时,通过打开管帽将底管中的积水排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无排水管的通气管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设有排水管的通气管整体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设有排水管的通气管整体结构俯视图图;图4为本技术通气管安置位置的示意图;其中,1-底管、2-侧管、3-软管、4-透水透气孔、5-纱网、6-管帽、7-树木根际、8-通气管、9-地表、10-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通过在相连通的底管和侧管上开设有透水透气孔,将树木根际上方的空气导通至树木根际的侧方和下方,使大树根际始终处于良好的呼吸状态,从而提高了大树的成活率,并节约了施工成本。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树木根际7通气排水装置,包括至少一根通气管8,通气管8包括沿横向设置在树木根际7下方的底管1、及沿纵向设置在树木根际7侧方的侧管2,底管1和侧管2相连通并共同包覆在树木根际7外周侧,优选的的侧管2两端开口,且各开口连通对应的侧管2底端,以充分增加通气管8对树木根际7的包覆结构,侧管2和底管1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空气和水的透水透气孔4,透水透气孔4的直径为1-3mm,优选的,为便于空气的导通,侧管上的透水透气孔4设置在靠近树木根际7一侧的管壁上,一方面,靠近树木根际的土壤更加疏松,便于空气的进入,另一方面,避免设置在远离树木根际的一侧使得透水透气孔受到挤压容易堵塞;透水透气孔4将树木根系上方的空气导通至树木根系的侧方和下方,保证了氧气的良好供应,使得大树根际始终处于良好的呼吸状态,同时由于底管1和侧管2形成的包覆性结构,使得整个树木根际7能够充分被透水透气孔4包覆,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树木根际7的呼吸效果;而且,如果树木根际7中的水流较多,通过在树木根际7底部设置具有透水透气孔4的底管1,能够尽可能的将多余的水流引入底管1中,即将树木根际7中的水流排出,避免水流长时间淹没树木根际7导致其腐败,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为保证安置树木根际7的适应性和便捷性,底管1和侧管2之间可以固定连接在一起,但两者的相对角度需提前预制,使其张合角度能够囊括树木根际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底管1和侧管2之间采取柔性连接,此时底管1和侧管2为硬质管,例如采用PVC或PE或聚乙烯材料等制成,两者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软管3,例如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等,当树木根际7的大小不同时,可以方便的相对底管1对侧管2进行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包括沿横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下方的底管、及沿纵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侧方的侧管,所述底管与所述侧管柔性连接且共同包覆在树木根际的外周侧,所述侧管和所述底管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空气和水的透水透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包括沿横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下方的底管、及沿纵向设置在树木根际侧方的侧管,所述底管与所述侧管柔性连接且共同包覆在树木根际的外周侧,所述侧管和所述底管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空气和水的透水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和所述侧管上设有若干层纱网,所述纱网覆盖在所述透水透气孔上用于防止其堵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上的所述透水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底管的外圆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木根际通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上的所述透水透气孔均设置在所述侧管靠近树木根际一侧的管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木根际通气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鸣洁杨媛媛邢毅殷峰任红梅朱明顾璇张德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沪申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养护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