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56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包括生态植被垫、滴灌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生态植被垫铺在坡面上,智能控制系统对滴灌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生态植被垫由土工布、吸水棉、无纺布和三维土工网垫组成,土工布设置在生态植被垫的内侧并紧贴坡面,吸水棉、无纺布和三维土工网垫依次设置在土工布的外侧,所述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微型潜水泵、引水管、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和滴漏管,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支座、太阳能板、蓄电池、雨水感应器、水位计和智能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施工便捷,同时灌溉用水来自坡面雨水,而且灌溉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因此无需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
技术介绍
目前,生态边坡防护主要是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或是采用生态植被网垫固土植草,也或是铺设生态防护毯,但生态植被网垫和生态防护毯多是采用多层复合土工材料结合腐殖土层通过喷播草籽或铺设草籽粘纸来实现植草,这种结构优点是能够实现抗冲刷抗侵蚀,但缺点是施工难度大、过程复杂,且需人工日常养护,维护成本高,未考虑到雨水的二次利用,也未能实现养护的智能化,因此,提出一种新的低成本、智能化、免维护和施工便捷的坡面生态垫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和施工便捷的坡面生态垫。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包括生态植被垫、滴灌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生态植被垫铺在坡面上,智能控制系统对滴灌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生态植被垫由土工布、吸水棉、无纺布和三维土工网垫组成,土工布设置在生态植被垫的内侧并紧贴坡面,吸水棉、无纺布和三维土工网垫依次设置在土工布的外侧,所述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微型潜水泵、引水管、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和滴漏管,滴漏管横向设置在吸水棉中,滴漏管与纵向排水管连接,纵向排水管穿插在生态植被垫之间,所述纵向排水管与横向排水管连接,横向排水管布置在本级坡面顶部,所述横向排水管与引水管连接,引水管与微型潜水泵连接,微型潜水泵设置在蓄水池中,蓄水池设置在上一级坡脚平台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支座、太阳能板、蓄电池、雨水感应器、水位计和智能控制器,支座设置在本级坡顶平台处,太阳能板、蓄电池、雨水感应器和智能控制器安装在支座上,所述水位计设置在蓄水池底部。优选的,所述生态植被垫采用U型钢筋固定在坡面上。优选的,所述生态植被垫采用客土喷播植草。优选的,所述滴漏管与纵向排水管呈正交连接,形成滴灌管网。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电能,雨水感应器采降雨数据和水位计采集水位数据,智能控制器实现对灌溉系统的智能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在施工时,能直接将生态植被垫铺设在坡面上,用U型钢筋固定好后,再进行纵横排水管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安装,最后进行客土喷播植草即可,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效,由于灌溉用水来自坡面雨水,而且灌溉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因此无需维护。同时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不仅适用于土质坡面的绿化植草,还适用于护面墙、挡墙和岩质坡面的绿化植草,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但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生态植被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蓄水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A放大示意图;其中,1.生态植被垫,2.纵向排水管,3.滴漏管,4.横向排水管,5.U型钢筋,6.引水管,7.蓄水池,8.支座,9.智能控制器,10.太阳能板,11.雨水感应器,12.蓄电池,13.排水沟,14.微型潜水泵,15.水位计,16.土工布,17.吸水棉,18.无纺布,19.三维土工网垫,20.客土喷播。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包括生态植被垫1、滴灌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生态植被垫1铺在坡面上,智能控制系统对滴灌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生态植被垫1由土工布16、吸水棉17、无纺布18和三维土工网垫19组成,土工布16设置在生态植被垫1的内侧并紧贴坡面,吸水棉17、无纺布18和三维土工网垫19依次设置在土工布16的外侧,所述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12、排水沟13、微型潜水泵14、引水管6、横向排水管4、纵向排水管2和滴漏管3,滴漏管3横向设置在吸水棉17中,滴漏管3与纵向排水管2连接,纵向排水管2穿插在生态植被垫之间,所述纵向排水管2与横向排水管4连接,横向排水管4布置在本级坡面顶部,所述横向排水管4与引水管6连接,引水管6与微型潜水泵14连接,微型潜水泵14设置在蓄水池7中,蓄水池7设置在上一级坡脚平台处并与排水沟13连接,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支座8、太阳能板10、蓄电池12、雨水感应器11、水位计15和智能控制器9,支座8设置在本级坡顶平台处,太阳能板10、蓄电池12、雨水感应器11和智能控制器9安装在支座8上,所述水位计15设置在蓄水池7底部。进一步,所述生态植被垫1采用U型钢筋5固定在坡面上。进一步,所述生态植被垫1采用客土喷播20植草。进一步,所述滴漏管3与纵向排水管2呈正交连接,形成滴灌管网。进一步,所述太阳能板10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电能,雨水感应器11采降雨数据和水位计15采集水位数据,智能控制器9实现对灌溉系统的智能控制。本技术的生态植被垫1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底部为土工布16层,可以实现对其下部岩土体的有效隔离,在土工布16层的上部为吸水棉17层,吸水棉17层有横向布置的滴漏管3,吸水棉17能够不断地吸收水分,为上部三维土工网垫19层内的植被提供水源,吸水棉17层和三维土工网垫19层中部设置有无纺布18层,是为了防止营养土下渗至吸水棉17层,植被生长的有机质层位于三维土工网垫19层内,是通过客土喷播20形成的,三维土工网垫19层能够很好的固定营养土,起到根系的“夹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厚度,方便植被生长。进一步的,滴灌系统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浇水,首先蓄水池7将坡面流入排水沟12的雨水收集储存,通过设置在蓄水池7里的微型潜水泵14将雨水提升至引水管6,流入横向排水管4,再通过纵向排水管2接入滴漏管3滴灌管网里,实现雨水灌溉功能;每幅生态垫里滴灌管3的排数由坡面长度确定,平均2~2.5m高度设置一排,则灌溉效果更好。进一步的,太阳能板10是为智能系统提供电能,蓄电池12是将太阳能板10发的电能进行储存,雨水感应器11是降雨感应装置,用来监测降雨情况,水位计15设置在蓄水池7中,是用来监测蓄水池7的水位情况,通过智能控制器9可以实现雨天和缺水状况下灌溉的智能控制,智能控制器9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设计实现定时、灌溉量和智能控制等功能。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在施工时,直接将生态植被垫1铺设在坡面上,用U型钢筋5固定好后,再进行纵横排水管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安装,最后进行客土喷播20植草即可,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效,由于灌溉用水来自坡面雨水,而且灌溉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因此无需维护。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植被垫、滴灌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生态植被垫铺在坡面上,智能控制系统对滴灌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生态植被垫由土工布、吸水棉、无纺布和三维土工网垫组成,土工布设置在生态植被垫的内侧并紧贴坡面,吸水棉、无纺布和三维土工网垫依次设置在土工布的外侧,所述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微型潜水泵、引水管、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和滴漏管,滴漏管横向设置在吸水棉中,滴漏管与纵向排水管连接,纵向排水管穿插在生态植被垫之间,所述纵向排水管与横向排水管连接,横向排水管布置在本级坡面顶部,所述横向排水管与引水管连接,引水管与微型潜水泵连接,微型潜水泵设置在蓄水池中,蓄水池设置在上一级坡脚平台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支座、太阳能板、蓄电池、雨水感应器、水位计和智能控制器,支座设置在本级坡顶平台处,太阳能板、蓄电池、雨水感应器和智能控制器安装在支座上,所述水位计设置在蓄水池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免维护坡面生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植被垫、滴灌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生态植被垫铺在坡面上,智能控制系统对滴灌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生态植被垫由土工布、吸水棉、无纺布和三维土工网垫组成,土工布设置在生态植被垫的内侧并紧贴坡面,吸水棉、无纺布和三维土工网垫依次设置在土工布的外侧,所述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微型潜水泵、引水管、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和滴漏管,滴漏管横向设置在吸水棉中,滴漏管与纵向排水管连接,纵向排水管穿插在生态植被垫之间,所述纵向排水管与横向排水管连接,横向排水管布置在本级坡面顶部,所述横向排水管与引水管连接,引水管与微型潜水泵连接,微型潜水泵设置在蓄水池中,蓄水池设置在上一级坡脚平台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支座、太阳能板、蓄电池、雨水感应器、水位计和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永涛徐立新胡毓浩钱森施有朋富宇杰李强强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咨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