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551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该背光模组设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包括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一通孔;第一导光板设于第一区域;第二导光板设于第二区域;第一光源设于第一导光板背离第二导光板的一侧;第二光源设于第二导光板背离第一导光板的一侧;第一通孔贯穿于第一导光板,用于容置一摄像头。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有独立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为其提供光线,可以选择性打开或者关闭其中任一区域的光源;在拍照模式时通过关闭第一区域的第一光源,可以关闭显示屏的上方区域的背光亮度,降低第一通孔四周的漏光,从而提升位于第一通孔下方的摄像头拍照效果。升位于第一通孔下方的摄像头拍照效果。升位于第一通孔下方的摄像头拍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全面屏技术的发展,将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BLU)做面内挖孔的结构以作为摄像头放置区的手机应用已经面向市场推出。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90包括背光模组91以及位于背光模组91上方的显示面板92。
[0004]其中,所述背光模组91包括背板911、反射片912、导光板913、光学膜片组914、框胶915以及口字形遮光胶916,所述背板911弯折构成穿孔917,所述框胶915贴附在所述背板911背离所述穿孔917的一侧且环绕所述穿孔917设置,所述口字形遮光胶916下表面部分贴附于所述框胶915的上表面,另一部分贴附于所述光学膜片组914的上表面,起到遮光作用。所述显示面板92包括下偏光片921、阵列基板922、彩膜基板923和上偏光片924。具体地讲,所述下偏光片921设于所述背光模组91上;所述阵列基板922设于所述下偏光片921上;所述彩膜基板923设于所述阵列基板922上;所述上偏光片924设于所述彩膜基板923上;其中,所述下偏光片921和所述上偏光片924在对应所述穿孔917位置设有透光孔或透明区。
[0005]但在图1中的所述穿孔917的内侧均无光源提供亮度,穿孔917的作用仅是作为容置下方摄像头,实现环境光的收发通道。在显示时,所述穿孔917的附近亮度低,画面显示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用以解决目前背光模组的穿孔的内侧均无光源提供亮度,在显示时所述穿孔的附近亮度低,画面显示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设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导光板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导光板设于所述第二区域,并与所述第一导光板在同一层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贯穿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用于容置一摄像头。
[0008]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导光板之间。
[0009]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外侧壁上;或者所述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外侧壁上。
[0010]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反光层为灰色、黑色或银
色中的任一种;所述反光层通过蒸镀方式制作。
[0011]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矩形、圆角矩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或者环绕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两侧边设置。
[0012]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设于同一层且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厚度相同。
[0013]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或亚克力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存在间隙用以提供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受热膨胀后的容置空间。
[0014]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且设于靠近所述摄像头侧;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光源或板上芯片光源中的任一种。
[0015]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组以及第二通孔;所述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通孔贯穿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上,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扩散片、下棱镜片以及上棱镜片;具体的,所述扩散片设于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下棱镜片设于所述扩散片上,所述上棱镜片设于所述下棱镜片上。
[0016]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方法包括步骤:
[0018]拍照模式控制步骤,在拍照模式时,所述第一光源关闭,所述第二光源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获取外界光线完成拍照;以及
[0019]显示模式控制步骤,在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打开,所述第一导光板及所述第二导光板用于分别传输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提供显示背光。
[0020]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且设于所述摄像头一侧;在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三光源打开,向所述第一通孔区域提供光线。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通过将背光模组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位于显示屏的上方和下方,背光模组的第一通孔位于显示屏的上方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有独立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为其提供光线,可以选择性打开或者关闭其中任一区域的光源;在拍照模式时通过关闭第一区域的第一光源,可以关闭显示屏的上方区域的背光亮度,降低第一通孔四周的漏光,从而提升位于第一通孔下方的摄像头拍照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呈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
[0023]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0030]图中部件标识如下:
[0031]第一导光板1,第二导光板2,第一光源3,
[0032]第二光源4,反光层5,第三光源6,
[0033]光学膜片组7,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
[0034]背板8,背光模组10,摄像头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设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导光板,设于所述第二区域,并与所述第一导光板在同一层相邻设置;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第二光源,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第一通孔,贯穿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用于容置一摄像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导光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外侧壁上;或者所述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外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灰色、黑色或银色中的任一种;所述反光层通过蒸镀方式制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设于同一层且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厚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或亚克力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存在间隙用以提供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受热膨胀后的容置空间。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