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533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包括抽排系统、云平台和监测模块,所述抽排系统由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组成,所述气水置换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外壳的正面下部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滤网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管,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管,且第二管延伸至第一腔室并和第一管连通,所述外壳的上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换向阀。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了新的方式抽排基坑水,相较于水泵的方式,排量容易调节。排量容易调节。排量容易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排水装备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挖坑,尤其在施工建筑地基的方面。
[0003]基坑的深度和位置关系等,地下水会渗入基坑中。建筑施工中大多采用水泵或者虹吸的方式进行排水。虹吸的方式使用调节比较苛刻,在重力下,将地势高的水送至地势低的区域,但是基坑的地势本身交底不易实现。所以通常采用水泵的方式进行排水。
[0004]但是现有的水泵在工业电的使用环境下,水泵的转速一定,排水量也只受制于水泵本身的排水量。若增加变频电路,无疑增加了控制难度和使用成本。但是过快过慢进行排水,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排水过快,则会导致地下水上渗过快,容易造成该区域内地质发生变化;排水过慢,则会造成不利的施工条件。若控制排水的速度,反复开启关闭水泵,不仅对水泵造成损坏。同时在水泵的开启瞬间是极为耗电,反复地开启水泵,能耗会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抽排的流量不易控制、且能耗高缺点,而提出的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包括抽排系统、云平台和监测模块,所述抽排系统由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组成;
[0007]所述气水置换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外壳的正面下部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且第一单向阀并和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滤网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且第二单向阀并和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管,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管,且第二管延伸至第一腔室并和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一管上且在第二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管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单向阀,所述外壳的上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下端且在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口,所述换向阀的下端且在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口。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抽排系统和云平台、监测模块和云平台均通过无线的方式信号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监测模块包括通讯模块和地下水液位计。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依次通过气管串联,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通讯模块和控制阀。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过滤套,所述过滤套的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通孔。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外壳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管向上延伸并和出水口连通。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换向阀的上端依次固定连接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所述排气口和进气口均向上延伸出外壳。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外壳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云平台、监控模块和抽排系统,利于建筑施工中基坑中的水抽排。
[0024]2、本专利技术,采用气压的方式抽排,设置的气罐,可以进行储能,可以应急环境中使用。
[0025]3、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进气口进入的气压和流量,以及换向阀的工作频率,方便控制气水置换器的排量大小,适应地下水渗出的速度,利于施工建设。
[0026]4、本专利技术,气水置换器的排量易于控制,相较于反复启动的水泵,装置更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的抽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的水气置换器的轴测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的水气置换器的正面剖视图。
[0031]图例说明:
[0032]1、外壳;2、第一滤网;3、第一单向阀;4、第二滤网;5、第二单向阀;6、排气口;7、进气口;8、手柄;9、出水口;10、过滤套;11、第一管;12、第三单向阀;13、第一腔室;14、第二腔室;15、第四单向阀;16、第二管;17、第一气口;18、换向阀;19、第二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参照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包括抽排系统、云平台和监测模块,云平台通过监测模块获取地下水情况,并控制抽排系统的工作,抽排系统和云平台、监测模块和云平台均通过无线的方式信号连接,根据实际场地和施工要求,可以采用蓝牙、WIFI、移动通信一种或多种通信方式,监测模块包括通讯模块和地下水液位计,采用分布式设置,监控不同区域的地下水的情况,抽排系统由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组成,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依次通过气管串联,控制模块包括通讯模块和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送入水气置换器的气体流量和压力。
[0036]气水置换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外壳1的正面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包括抽排系统、云平台和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系统由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组成;所述气水置换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所述外壳(1)的正面下部设置有第一滤网(2)和第二滤网(4),所述第一滤网(2)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且第一单向阀(3)并和第一腔室(13)连通,所述第二滤网(4)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5),且第二单向阀(5)和第二腔室(14)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管(11),所述第二腔室(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管(16),且第二管(16)延伸至第一腔室(13)并和第一管(11)连通,所述第一管(11)上且在第二管(1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单向阀(12),所述第二管(16)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单向阀(15),所述外壳(1)的上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换向阀(18),所述换向阀(18)的下端且在第二腔室(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口(17),所述换向阀(18)的下端且在第一腔室(1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口(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系统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心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之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