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511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包括:机盒;监测模块,监测模块设置于机盒内部的左侧;决策模块,决策模块设置于机盒内部的内部,决策模块的输入端与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信号控制单元,信号控制单元设置于机盒内部的底部,信号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警报单元,警报单元设置于机盒内部的右侧,警报单元的输入端与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车道划分模块,车道划分模块设置于机盒内部的右侧底部,车道划分模块的输入端与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驾驶者对潮汐车道改变的注意力,促使其能够及时的该变换到相应的行车车道,提高行车安全。提高行车安全。提高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潮汐车道
,尤其涉及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城市内部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一个或多个车辆行驶方向规定随不同时段变化的车道,例如,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
[0003]城市中的主干道常常会设置有潮汐车道,在车流量达到一定值时通过改变潮汐车道的道路行驶指向,从而提高该方向行驶车辆的通过率来达到防止或者减轻交通拥挤的情况,但是传统的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都是通过交通信号灯进行提示,同时通知栏杆进行移动,从而增加车道的数量,很容易因为提示效果不佳导致行驶车辆未能及时的发现潮汐车道的改变,从而造成损伤,同时不方便对控制装置中的机盒拆除进行维修工作。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都是通过交通信号灯进行提示,同时通知栏杆进行移动,从而增加车道的数量,很容易因为提示效果不佳导致行驶车辆未能及时的发现潮汐车道的改变,从而造成损伤,同时不方便对控制装置中的机盒拆除进行维修工作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包括:机盒;
[0007]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左侧;
[0008]决策模块,所述决策模块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内部,所述决策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09]信号控制单元,所述信号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底部,所述信号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0]警报单元,所述警报单元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右侧,所述警报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1]车道划分模块,所述车道划分模块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右侧底部,所述车道划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机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机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扇形腔,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卡接有扇形块,所述扇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卡接有第一卡接杆,所述第一卡接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卡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
[0014]优选的,所述机盒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与所述连接绳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6]通过移动杆在第一空腔内部的移动,能够促使拉杆能够稳定在进行向下移动工作,减少其出现晃动以及位置偏移的现象。
[0017]优选的,所述机盒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第二固定块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左侧内部转动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弹簧。
[0019]优选的,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弧形腔,所述弧形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两个退卡结构。
[0020]优选的,两个所述退卡结构包括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顶部设置有顶杆。
[0021]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块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块的左侧设置有卷簧,所述第二转动块2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
[0022]通过卷簧的弹性形变能够促使第二转动块能够在工作结束后推动第二转动块进行复位工作。
[002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通过监测模块进行车流量的收集再通过决策模块进行分析再将所得的数据结果向下派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车道划分模块进行划分相应的潮汐车道,能够有效且快速的进行对车流量的数据收集和实际的车道划分,再通过信号控制单元和警报单元对外进行警示,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驾驶者对潮汐车道改变的注意力,促使其能够及时的该变换到相应的行车车道,提高行车安全。
[0025]通过向下拉动拉杆带动第一卡扣结构中的连接绳进行移动,从而促使第一卡接杆向外侧移动,促使其脱离与第一卡槽的卡接状态,在同时转动警报器带动第一转动块和扇形块进行移动,从而脱与扇形腔的固定状态,操作简单,结构稳定,能够快速有效的对警报器进行拆卸。
[0026]通过转动转动盘带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转动块从而带动退卡结构进行转动以及配合扇形腔的形状促使顶杆的伸出直至九十度时通过顶杆推动第二卡扣结构中的卡接块退出与弧形腔的卡接状态,从而将机盒取出,能够快速的对机盒进行拆卸维修,降低因为拆卸的工作复杂,从而增加了工人的工作时长,增加人工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固定块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2所示的第二固定块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6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7为图6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0034]图中标号:1、机盒,2、监测模块,3、决策模块,4、信号控制单元,5、警报单元,6、车道划分模块,7、摄像头,8、第一固定块,9、扇形腔,10、扇形块,11、第一转动块,12、警报器,13、第一卡扣结构,131、第一卡槽,132、第一卡接杆,133、第一弹簧,134、连接绳,14、第一连接杆,15、滑轮,16、第一空腔,17、移动杆,18、第二弹簧,19、拉杆,20、第三连接杆,21、第二固定块,22、安装腔,23、第二卡扣结构,231、安装槽,232、卡接块,233、第三弹簧,24、第二连接杆,25、转动盘,26、第二转动块,27、弧形腔,28、卷簧,29、退卡结构,291、第三卡槽,292、第四弹簧,293、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6]第一实施例
[0037]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盒;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左侧;决策模块,所述决策模块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内部,所述决策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信号控制单元,所述信号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底部,所述信号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警报单元,所述警报单元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右侧,所述警报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车道划分模块,所述车道划分模块设置于所述机盒内部的右侧底部,所述车道划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决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机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扇形腔,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卡接有扇形块,所述扇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卡接有第一卡接杆,所述第一卡接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卡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盒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荣周晟民刘敏蔡盛荣贺君杨碧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