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隆龙专利>正文

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510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属于锅炉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蓄水池;蓄水池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两个限位杆A,且蓄水池上安装有一个端盖;蓄水池的内侧安装有一个水帘壳,且水帘壳的一侧安装有一个L形的水管;水管的底部与水泵固定连接,且水管包括有连接盘A。在蓄水池上设置有水帘壳,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水泵,使得水帘壳的出水孔向下出水形成水帘,锅炉尾气从水帘处向外流动,使得水帘将尾气中的脱硫脱硝进行过滤,凸轮挤压水帘壳往复移动,使得水帘的脱硫脱硝的效果更好些,在蓄水池上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将蓄水池内污水进行过滤,使得蓄水池的水与水帘壳之间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效果。帘壳之间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效果。帘壳之间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锅炉尾气处理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锅炉尾气处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去除工业生产排放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烟尘,使其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在锅炉尾气中含有硫和硝等大气污染物,需要对锅炉尾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经研究发现尾气中的硫和硝能与水融合,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0003]例如申请号:CN201710234117.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的脱硫脱硝塔体以及外部的双氧水储槽,所述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喷淋管、紫外灯、规整纳米光催化剂板和筛板组成的脱硫脱硝模块;所述喷淋管通过双氧水循环泵连接到所述双氧水储槽;所述塔体的底部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塔体的底端垂直设有液封罐;锅炉烟气由烟气入口进入塔体,在脱硫脱硝模块和双氧水的作用下,将SO3和NO2分别氧化并吸收为硫酸和硝酸后脱除,光催化双氧水氧化反应后的液体经过筛板后进入液封罐内并最终汇至储槽中,而经过处理后的洁净烟气通过塔体顶端的烟气出口排出。本专利技术可将燃煤锅炉中的SO2和NO全部氧化为SO3和NO2,脱硫率和脱硝率分别可达到99%和90%以上。
[0004]基于对专利号的搜索,结合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现:
[0005]现有的尾气脱硫脱硝装置在处理时,水池内的水会变得越来越脏,在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清理,需要工作人员经常检查水的质量,增加了劳动力,水池的内部结构比价复杂,增加了整体的重量,而且脱硫脱硝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大,水池内的水大多为静止状态,水流循环的效果较差,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在水管安装时缺少定位结构,在安装时比价费力。
[0006]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尾气脱硫脱硝装置在处理时,水池内的水会变得越来越脏,在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清理,需要工作人员经常检查水的质量,增加了劳动力,水池的内部结构比价复杂,增加了整体的重量,而且脱硫脱硝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大,水池内的水大多为静止状态,水流循环的效果较差,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在水管安装时缺少定位结构,在安装时比价费力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用于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9]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两个限位杆A,且蓄水池上安装有一个端盖;所述蓄水池的内侧安装有一个水帘壳,且水帘壳的一侧安装有一个L形的水管;所述水管的底部与水泵固定连接,且水管包括有连接盘A;所述水泵通过螺栓固定在蓄水池的外侧,且蓄水池上开设有一个与水管相契合的通孔,蓄水池上开设有一个进烟孔和出烟孔;所述蓄水池的底部安装有一组防堵机构,且蓄水池的上方安装有一组挤压机构;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一个底板,且底板上安装有一个接触块B,蓄水池上安装有一个过滤网。
[0010]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包括有接触块A,蓄水池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接触块A,接触块B与接触块A相对正,接触块A和接触块B均为导电材料制成,接触块A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报警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A和凸轮,伺服电机A上安装有一个凸轮,且伺服电机A通过螺栓固定在蓄水池上,凸轮与水帘壳相对正。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水帘壳上开设有六组交错分布的出水孔,水帘壳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进水孔,水管滑动连接在进水孔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帘壳上对称设有两个矩形块,矩形块上开设有与限位杆A相契合的通孔,限位杆A穿插于矩形块上,限位杆A上安装有复位弹簧。
[0014]进一步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B和刮除块,伺服电机B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一个刮除块,且伺服电机B穿插与过滤网上,蓄水池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吸水孔,过滤网安装在吸水孔上,水泵上安装有一个连接套筒,伺服电机B安装在连接套筒的内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有限位杆B,底板上对称安装有两组圆形的限位杆B,且限位杆B上安装有复位弹簧,蓄水池上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支撑块,支撑块上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杆B相契合的通孔,限位杆B滑动连接在支撑块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水泵包括有连接盘B,水泵上设有两个连接盘B,且连接盘B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弧槽,连接盘A上对称设有两个圆弧块,连接盘B上的圆弧槽与连接盘A上的圆弧块相对正。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改进了锅炉尾气脱硫脱硝的结构,在蓄水池上设置有水帘壳,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输送到水帘壳处,使得水帘壳的出水孔向下出水形成水帘,水帘壳的底部会形成六组水帘,锅炉尾气从水帘处向外流动,使得水帘将尾气中的脱硫脱硝进行过滤,在伺服电机A上设置有凸轮,在伺服电机A转动时会带动凸轮转动,从而使凸轮挤压水帘壳往复移动,使得水帘的脱硫脱硝的效果更好些,在蓄水池上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将蓄水池内污水进行过滤,使得蓄水池的水与水帘壳之间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效果。
[0019]在过滤网上设置有防堵机构,伺服电机B在转动时会带动刮除块转动,从而使刮除块将粘附在过滤网上的阻挡物刮除,使得水流移动更流畅些。
[0020]改进了蓄水池内污水处理结构,在蓄水池上设置有接触块A,在底板上设置有接触块B,在蓄水池的垃圾较多时蓄水池会下降,使得接触块A与接触块B相接触,接触块A与接触块B之间通电,接触块B底部的报警器开始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蓄水池内的脏水,在限位杆B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起到了蓄水池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体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仰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蓄水池、水帘壳和底板局部剖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盘A和连接盘B拆分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仰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帘壳和水泵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A处放大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B处放大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C处放大轴侧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31]1、蓄水池;101、接触块A;2、限位杆A;3、水帘壳;4、挤压机构;401、伺服电机A;402、凸轮;5、水管;501、连接盘A;6、水泵;60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所述蓄水池(1)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两个限位杆A(2),且蓄水池(1)上安装有一个端盖;所述蓄水池(1)的内侧安装有一个水帘壳(3),且水帘壳(3)的一侧安装有一个L形的水管(5);所述水管(5)的底部与水泵(6)固定连接,且水管(5)包括有连接盘A(501);所述水泵(6)通过螺栓固定在蓄水池(1)的外侧,且蓄水池(1)上开设有一个与水管(5)相契合的通孔,蓄水池(1)上开设有一个进烟孔和出烟孔;所述蓄水池(1)的底部安装有一组防堵机构(7),且蓄水池(1)的上方安装有一组挤压机构(4);所述蓄水池(1)的底部设有一个底板(9),且底板(9)上安装有一个接触块B(10),蓄水池(1)上安装有一个过滤网(8)。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包括有接触块A(101),蓄水池(1)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接触块A(101),接触块B(10)与接触块A(101)相对正,接触块A(101)和接触块B(10)均为导电材料制成,接触块A(101)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报警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有伺服电机A(401)和凸轮(402),伺服电机A(401)上安装有一个凸轮(402),且伺服电机A(401)通过螺栓固定在蓄水池(1)上,凸轮(402)与水帘壳(3)相对正。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锅炉与蓄水池连接的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帘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隆龙
申请(专利权)人:吴隆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