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707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池领域的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包括上壳、下壳及中间的电芯堆叠组件,电芯堆叠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并排堆叠的至少两组电芯单元,每组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芯;电芯单元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隔热层,电芯单元的底部与下壳的内底面之间设有导热胶;至少一组电芯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电芯的前后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上贴附有导热垫,导热垫的外侧设有热管,热管下端与下壳之间涂有热管导热胶;电芯堆叠组件与上壳之间设置有云母上盖板,云母上盖板的周边向下弯折并完全罩住电芯堆叠组件的上方边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封堵电芯单元的四周,防止单个电芯单元着火破坏其他电芯单元以及外界铜排安装面周边的支撑结构等,达到良好的防止热失控的效果。的防止热失控的效果。的防止热失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NCM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制成的电池模组由于能量密度高得到广泛使用。电池模组中一般设置多组电芯单元,根据客户需求,一组电芯单元中设置若干数量的三元软包电芯。三元软包电芯在过充,过热,内短路,挤压,冲击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异常条件下容易发生热失控甚至起火。单个电芯起火后,会引起电芯单元中其他电芯的热失控,并在模组内部引发其他电芯单元的热失控,进而引发整个模组的热失控导致起火甚至爆炸,威胁整车和车内人员的安全。因此,如何防止、延迟电池模组热失控的发生成为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下壳固定连接构成周向侧面封闭的空腔,空腔中设置有电芯堆叠组件,电芯堆叠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并排堆叠的至少两组电芯单元,每组电芯单元包括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包括上壳(1)、下壳(2)及中间的电芯堆叠组件,电芯堆叠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并排堆叠的至少两组电芯单元,每组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芯(5);其特征在于,电芯单元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隔热层,电芯单元的底部与下壳(2)的内底面之间设有导热胶(14);至少一组电芯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电芯(5)的前后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上贴附有导热垫(20),导热垫(20)的外侧设有热管(21),热管(21)下端与下壳(2)之间涂有热管导热胶(22);电芯堆叠组件与上壳(1)之间设置有云母上盖板(12),云母上盖板(12)的周边向下弯折并完全罩住电芯堆叠组件的上方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堆叠组件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与上壳(1)、下壳(2)固连的前端盖(3)、后端盖(4);所述云母上盖板(12)包括上板(1203),上板(1203)的前侧设有挡住前端盖(3)与上壳(1)连接处的前卷边(1201),后侧设有挡住后端盖(4)与上壳(1)连接处的后卷边(1204),左右两侧设有分别包住左右端部的电芯(5)上方边缘的侧卷边(1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第一隔热层(7)或第二隔热层(8)或第三隔热层(6);所述第一隔热层(7)为气凝胶垫,设置在相邻的两组电芯单元之间;第二隔热层(8)为由云母侧板与泡棉组成的复合隔热层,设置在电芯单元与下壳的左右内侧壁之间;第三隔热层(6)为泡棉层,设置在电芯堆叠组件中间,平分左右同等数量的电芯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热管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14)的前后端部设有固定在下壳(2)内底面上的橡胶垫(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帆李小辉凌生斌朱斌吴庆李林阳鲁恒飞岑波田晓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