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467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3
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它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灌溉的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水稻田灌溉水中含有重金属,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及无法控制每个水稻田中灌溉水量的问题。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包括灌溉水进水口、灌溉水排水口、灌溉水总进水渠、灌溉水总排水渠、灌溉水分进水渠、灌溉水分排水渠、水稻池进水口、水稻池排水口、灌溉水处理装置、围挡、污染水源进水管和灌溉水出水管。使用方法:污染水源进入到灌溉水处理装置中,依次通过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层、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层和承托层,得到灌溉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水稻的质量,增加效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获得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灌溉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水体进入到江河胡泊,这些受污染的水体流入农田、土壤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动物、人体健康。研究表明,重金属具有亲脂性、高富集性和难降解性,进入水体后容易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并随着生物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大,增加重金属的潜在危害。水稻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粮食作物,过量的重金属在水稻的根、茎、叶以及籽粒中大量累积,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及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因此,随着水稻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此造成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已成为阻碍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更为严重的是土壤中的这些有毒重金属可通过水稻吸收,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及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水稻田灌溉水中含有重金属,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及无法控制每个水稻田中灌溉水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
[0004]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包括灌溉水进水口、灌溉水排水口、灌溉水总进水渠、灌溉水总排水渠、灌溉水分进水渠、灌溉水分排水渠、水稻池进水口、水稻池排水口、灌溉水处理装置、围挡、污染水源进水管和灌溉水出水管;
[0005]水田内设置有多排水稻池,利用围挡将成排设置的水稻池分割成多个水稻种植区;水稻种植区的四周均利用围挡围住,灌溉水分进水渠和灌溉水分排水渠间隔设置在多排水稻池之间;与灌溉水分进水渠和灌溉水分排水渠垂直的水田内设有灌溉水总进水渠和灌溉水总排水渠,且灌溉水总进水渠与灌溉水分进水渠连通,灌溉水总排水渠与灌溉水分排水渠连通,灌溉水总进水渠与灌溉水分排水渠相邻处使用围挡围住,灌溉水总排水渠与灌溉水分进水渠相邻处使用围挡围住;
[0006]每个水稻种植区相对的围挡上均设有水稻池进水口和水稻池排水口,且水稻池进水口设置在灌溉水分进水渠一侧,水稻池排水口设置在灌溉水分排水渠一侧;
[0007]在灌溉水总进水渠的外侧设有灌溉水进水口,在灌溉水总排水渠的外侧设有灌溉水排水口;
[0008]所述的污染水源进水管的一端与灌溉水处理装置的上端连通,灌溉水处理装置的底端与灌溉水出水管的一端连通,灌溉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灌溉水进水口连通;
[0009]所述的灌溉水处理装置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承托层和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层和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层;
[0010]所述的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层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的:
[0011]一、制备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
[0012]①
、向温度为50℃~70℃的果糖无水乙醇溶液中加入尿素、MnCl2·
6H2O和CoCl2·
6H2O,再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h~3h,得到含有钴锰的果糖溶液;
[0013]②
、将多孔沸石颗粒加入到含有钴锰的果糖溶液中,再放入水热反应釜中,在200℃~220℃下反应10h~20h,最后取出干燥,得到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
[0014]所述的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层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的:
[0015]Ⅰ、制备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
[0016]将壳聚糖加入到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溶液;将多孔沸石浸入到壳聚糖溶液中0.5h~1h,得到负载有壳聚糖的多孔沸石;
[0017]Ⅱ、将负载有壳聚糖的多孔沸石浸入到高锰酸钾/NaOH溶液中1h~3h,取出后晾干,再浸入到氯化锰/次氯酸钠溶液中30min~40min,取出后得到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
[001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19]一、本专利技术设置灌溉水处理装置,灌溉水处理装置能去除污染水源中的重金属,避免了污染水源灌溉水稻,重金属在水稻的根、茎、叶以及籽粒中大量累积,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及整个农田生态系统;
[0020]二、本专利技术制备了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层和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层,污染水源中的重金属经过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层和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层时能够有效去除,其中,镉、铜、镍、铅、铬和汞的去除率均高于95%;
[0021]三、本专利技术设置多个水稻种植区,每个水稻种植区的四周都使用围挡围住,围挡使用钢筋加固,且单独设有水稻池进水口和水稻池排水口,可根据水稻种植区内水稻的品种和涨势,单独控制水稻种植区内的灌溉水量,同时可以避免灌溉水和肥料的流失,可以根据水稻种植区水稻品种的不同施加灌溉水和肥料,达到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的目的;
[0022]四、如果雨水的降水量过大,超过了水稻的需要,可以打开水稻池排水口,将雨水排出;
[0023]五、本专利技术简单,可有效去除灌溉水中的重金属,使水稻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保证了人类的健康。
[0024]本专利技术可提高水稻的质量,增加效益。本专利技术可获得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灌溉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实质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8]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包括灌溉水进水口1、灌溉水排水口2、灌溉水总进水渠3、灌溉水总排水渠4、灌溉水分进水渠5、灌溉水分排
水渠6、水稻池进水口7、水稻池排水口8、灌溉水处理装置9、围挡10、污染水源进水管13和灌溉水出水管14;
[0029]水田内设置有多排水稻池,利用围挡10将成排设置的水稻池分割成多个水稻种植区;水稻种植区的四周均利用围挡10围住,灌溉水分进水渠5和灌溉水分排水渠6间隔设置在多排水稻池之间;与灌溉水分进水渠5和灌溉水分排水渠6垂直的水田内设有灌溉水总进水渠3和灌溉水总排水渠4,且灌溉水总进水渠3与灌溉水分进水渠5连通,灌溉水总排水渠4与灌溉水分排水渠6连通,灌溉水总进水渠3与灌溉水分排水渠6相邻处使用围挡10围住,灌溉水总排水渠4与灌溉水分进水渠5相邻处使用围挡10围住;
[0030]每个水稻种植区相对的围挡上均设有水稻池进水口7和水稻池排水口8,且水稻池进水口7设置在灌溉水分进水渠5一侧,水稻池排水口8设置在灌溉水分排水渠6一侧;
[0031]在灌溉水总进水渠3的外侧设有灌溉水进水口1,在灌溉水总排水渠4的外侧设有灌溉水排水口2;
[0032]所述的污染水源进水管13的一端与灌溉水处理装置9的上端连通,灌溉水处理装置9的底端与灌溉水出水管14的一端连通,灌溉水出水管14的另一端与灌溉水进水口1连通;
[0033]所述的灌溉水处理装置9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承托层9

1和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层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包括灌溉水进水口(1)、灌溉水排水口(2)、灌溉水总进水渠(3)、灌溉水总排水渠(4)、灌溉水分进水渠(5)、灌溉水分排水渠(6)、水稻池进水口(7)、水稻池排水口(8)、灌溉水处理装置(9)、围挡(10)、污染水源进水管(13)和灌溉水出水管(14);水田内设置有多排水稻池,利用围挡(10)将成排设置的水稻池分割成多个水稻种植区;水稻种植区的四周均利用围挡(10)围住,灌溉水分进水渠(5)和灌溉水分排水渠(6)间隔设置在多排水稻池之间;与灌溉水分进水渠(5)和灌溉水分排水渠(6)垂直的水田内设有灌溉水总进水渠(3)和灌溉水总排水渠(4),且灌溉水总进水渠(3)与灌溉水分进水渠(5)连通,灌溉水总排水渠(4)与灌溉水分排水渠(6)连通,灌溉水总进水渠(3)与灌溉水分排水渠(6)相邻处使用围挡(10)围住,灌溉水总排水渠(4)与灌溉水分进水渠(5)相邻处使用围挡(10)围住;每个水稻种植区相对的围挡上均设有水稻池进水口(7)和水稻池排水口(8),且水稻池进水口(7)设置在灌溉水分进水渠(5)一侧,水稻池排水口(8)设置在灌溉水分排水渠(6)一侧;在灌溉水总进水渠(3)的外侧设有灌溉水进水口(1),在灌溉水总排水渠(4)的外侧设有灌溉水排水口(2);所述的污染水源进水管(13)的一端与灌溉水处理装置(9)的上端连通,灌溉水处理装置(9)的底端与灌溉水出水管(14)的一端连通,灌溉水出水管(14)的另一端与灌溉水进水口(1)连通;所述的灌溉水处理装置(9)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承托层(9

1)和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层(9

2)和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层(9

3);所述的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层(9

2)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的:一、制备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

、向温度为50℃~70℃的果糖无水乙醇溶液中加入尿素、MnCl2·
6H2O和CoCl2·
6H2O,再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h~3h,得到含有钴锰的果糖溶液;

、将多孔沸石颗粒加入到含有钴锰的果糖溶液中,再放入水热反应釜中,在200℃~220℃下反应10h~20h,最后取出干燥,得到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所述的负载钴锰的多孔沸石层(9

3)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的:Ⅰ、制备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将壳聚糖加入到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溶液;将多孔沸石浸入到壳聚糖溶液中0.5h~1h,得到负载有壳聚糖的多孔沸石;Ⅱ、将负载有壳聚糖的多孔沸石浸入到高锰酸钾/NaOH溶液中1h~3h,取出后晾干,再浸入到氯化锰/次氯酸钠溶液中30min~40min,取出后得到表面含有锰催化剂的多孔沸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种植区的长为6m~10m、宽为5m~7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挡(10)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染水源进水管(13)上设有第一水泵(11)和单向阀门,所述的灌溉水出水管(14)上设有第二水
泵(12)和单向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提质增效的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池进水口(7)设置在离地面7cm~12cm的围挡(10)上,且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华赵杨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