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454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包括:场地选择,设备搭建,砍收搬运,切种,计数统计,浸泡包衣,堆放入库筐,数据分析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能够机动灵活利用种茎生产线,可以根据不同甘蔗品种的供种时间灵活更换搭建场地,不仅减少了种茎储藏和装运成本,保证种茎加工原料的新鲜度和质量,同时还能够筐对种茎数量实现精确计数,利于按计件支付加工费,提高生产率,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适应精量播种订单需要及种植技术改良;方法中所使用的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具有折叠方便,移动灵活,切种一致性好,质量高,自动准确计数以及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使发芽率达到90%以上。发芽率达到90%以上。发芽率达到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甘蔗种茎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甘蔗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除可食用的功能外,还能进行造纸,制糖等用处,在中国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
[0003]甘蔗的繁殖是通过种茎进行繁殖,通常将做种用的甘蔗进行切割成为单芽段或者双芽段种茎,然后再对种茎进行浸泡包衣,得到甘蔗种成品。现有的甘蔗种茎生产方法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由于甘蔗种植田中的品种以及种植时间不同,往往需要分不同的时间段对其进行砍收,并且由于各甘蔗田之间的距离较远,固定式集中加工生产线无形中增加了装运成本,预计每吨仅装运费至少会增加费用30

50元不等。
[0005]2.现有的固定式种茎生产装置,需要从不同的甘蔗种植区域运到统一地点堆放,再剥叶及切种生产,占地很大,同时,剥下的蔗叶需要地方存放,增加了场地及固定投入,同时,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噪音及废料容易影响环境。
[0006]3.现有的种茎生产设备在切种后,只能通过人工装筐时计数,效率低,容易出现错误,难以进行精确的成本核算。
[0007]4.现有的种茎生产装置浸泡包衣的设备不方便移动,并且浸泡筐移动过程比较费力,在沥干时包衣液容易外漏污染土壤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从而克服现有的甘蔗种茎制作方法存在的上述缺陷。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场地选择,在甘蔗良繁基地,按照不同种甘蔗品种的供种需求时间顺序,确定砍收加工顺序,并就近在所砍收地块附近选择设备搭建场地;
[0011]S2:设备搭建,用拖拉机将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拉运至选好的搭建场地内进行搭建,打开原料架和盖棚,检查发电设备是否正常,添加好浸泡包衣液;
[0012]S3:砍收搬运:
[0013]A1:砍收,采用人工或专用收割机械把甘蔗砍倒,把蔗尾砍掉,按每堆0.4

0.5吨集中在地里,甘蔗头尾一致与种植行沟垂直堆放,以利于搬运;
[0014]A2:剥叶:堆放的甘蔗在地里晒2

3天后,用人工把甘蔗杆的叶片剥去,露出种芽,以便于切种时选好芽切种;
[0015]A3:搬运,用专用搬运车从地头沿蔗行间行驶,把剥好堆放的甘蔗搬运到移动生产线切种机旁边,等待切种;
[0016]S4:切种,通过所述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将甘蔗分段切成18~25厘米长的健康双
芽段甘蔗种茎(坏牙、死芽、虫芽剔除),并通过传送带集中送往计数装筐工位;
[0017]S5:计数,通过所述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对传送带上的甘蔗种茎进行自动摆正,使方向一致,并自动记录芽段数量,装入至包装筐中,每筐150~200段;
[0018]S6:浸泡包衣,通过所述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将装好筐的甘蔗种茎放入在包衣剂浸种3~5分钟后,移到沥水台停放5~8分钟,把药液沥干;
[0019]S7:堆放入库,将装有制作好的种茎的筐统一整齐叠放在附近,以便装车运输;
[0020]S8:数据分析,通过将甘蔗砍收量和甘蔗种茎成品量进行对比,提出相应的种植改进方案。筐筐
[002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先收获早熟品种,后收中晚熟品种;先收获秋植蔗、宿根蔗,后砍收冬植、春植蔗,留宿根的蔗地于1月中旬以后收获。
[0022]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在搭建之前,需要将搭建场地的杂物清除,使搭建场地尽量平整,并且场地周围需要留有运输车辆进入的通道,还需要确定水源和电源能够方便接入至搭建场地内。
[002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6中的所述包衣剂由以下成分按比例组成:包膜剂2.5~2.8份、45%多菌灵0.8~0.9份、35%氯虫苯酰胺1~1.2份、抗倒促长剂0.8~1.0份、余量为水。
[002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包括:移动架,其包括相对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在所述上料端和所述下料端之间设有主传送带,所述移动架的底部设有车轮,所述移动架的顶部设有盖棚,所述盖棚的两侧能够向其中部折叠,所述上料端设有可折叠的牵引架,所述牵引架上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脚;切种机,该切种机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对称设于所述移动架的两侧,并从所述上料端向所述下料端间隔排列,所述切种机上设有原料架,所述原料架的一端与所述切种机转动连接,所述原料架的另一端能够向所述移动架折叠;计数排种装置,其设于所述下料端并且与所述下料端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计数排种装置设有计数辊子,所述计数辊子的环周设有耙齿,所述计数辊子和所述下料端之间设有计数传送带,所述计数传送带和所述计数辊子之间设有摆种组件,所述摆种组件能够将所述主传送带上的种茎的方向摆动至与所述计数辊子的转轴同向;所述计数辊子的下方设有载物台,所述计数辊子的两端分别设有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和所述红外发射器之间的连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耙齿之间;浸泡装置,其包括浸泡池,所述浸泡池的两端到其底部分别设有倾斜的滑板,所述浸泡池的一端设有上料台,所述浸泡池的另一端设有沥水台,所述上料台位于所述载物台的一侧,所述滑板上凸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导条;发电机,其设于所述移动架上,用于为主传送带、所述切种机和所述计数排种装置提供电能。
[0025]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种机包括:切种机架,其一端与所述移动架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切种机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原料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滑轨,其设于所述切种机架上;切蔗板,其以可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切蔗板上设有挡蔗条;锯片,其设于所述切种机架上,所述锯片与所述切蔗板的板面相垂直并位于所述切蔗板和所述主传送带之间,所述锯片的厚度为0.8~1.2mm;切蔗电机,其设于所述切种机架上,所述切蔗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锯片转动,所述切种电机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450W,转速能够在3200~5000r/min之间变化;保护盒,其设于所述切蔗板的一端,所述保护盒为长条状,且其
长度方向与所述挡蔗条垂直,所述保护盒上设有盒口,所述锯片部分位于所述保护盒中,保护盒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挡蔗条的一端相对应,所述定位孔贯穿于所述保护盒的两侧;长度调节板,其设于所述切蔗板和所述主传送带之间,所述长度调节板到所述锯片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长度调节板下方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向所述切蔗板的一端延伸,所述导向板的另一端向所述主传送带延伸。
[0026]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棚由中盖和侧盖组成,所述中盖通过中盖架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中盖的中部向上凸起,所述侧盖通过侧盖架与所述中盖架转动连接,当所述侧盖架向中盖架的外侧转动时,能够通过支撑杆进行固定,此时所述中盖的两侧分别能够与两个所述侧盖的一侧衔接。
[002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摆种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场地选择,在甘蔗良繁基地,按照不同种甘蔗品种的供种需求时间顺序,确定砍收加工顺序,并就近在所砍收地块附近选择设备搭建场地;S2:设备搭建,用拖拉机将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拉运至选好的搭建场地内进行搭建,打开原料架和盖棚,检查发电设备是否正常,添加好浸泡包衣液;S3:砍收搬运:A1:砍收,采用人工或专用收割机械把甘蔗砍倒,把蔗尾砍掉,按每堆0.4

0.5吨集中在地里,甘蔗头尾一致与种植行沟垂直堆放,以利于搬运;A2:剥叶:堆放的甘蔗在地里晒2

3天后,用人工把甘蔗杆的叶片剥去,露出种芽,以便于切种时选好芽切种;A3:搬运,用专用搬运车从地头沿蔗行间行驶,把剥好堆放的甘蔗搬运到移动生产线切种机旁边,等待切种;S4:切种,通过所述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将甘蔗分段切成18~25厘米长的健康双芽段甘蔗种茎(坏牙、死芽、虫芽剔除),并通过传送带集中送往计数装筐工位;S5:计数,通过所述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对传送带上的甘蔗种茎进行自动摆正,使方向一致,并自动记录芽段数量,装入至包装筐中,每筐150~200段;S6:浸泡包衣,通过所述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将装好筐的甘蔗种茎放入在包衣剂浸种3~5分钟后,移到沥水台停放5~8分钟,把药液沥干;S7:堆放入库,将装有制作好的种茎的筐统一整齐叠放在附近,以便装车运输;S8:数据分析,通过将甘蔗砍收量和甘蔗种茎成品量进行对比,提出相应的种植改进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先收获早熟品种,后收中晚熟品种;先收获秋植蔗、宿根蔗,后砍收冬植、春植蔗,留宿根的蔗地于1月中旬以后收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搭建之前,需要将搭建场地的杂物清除,使搭建场地尽量平整,并且场地周围需要留有运输车辆进入的通道,还需要确定水源和电源能够方便接入至搭建场地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的所述包衣剂由以下成分按比例组成:包膜剂2.5~2.8份、45%多菌灵0.8~0.9份、35%氯虫苯酰胺1~1.2份、抗倒促长剂0.8~1.0份、余量为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种茎生产设备包括:移动架(1),其包括相对的上料端(11)和下料端(12),在所述上料端(11)和所述下料端(12)之间设有主传送带(13),所述移动架(1)的底部设有车轮(14),所述移动架(1)的顶部设有盖棚(15),所述盖棚(15)的两侧能够向其中部折叠,所述上料端(11)设有可折叠的牵引架(5),所述牵引架(5)上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脚(51);切种机(2),该切种机(2)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对称设于所述移动架(1)的两侧,并从所述上料端(11)向所述下料端(12)间隔排列,所述切种机(2)上设有原料架(21),所述原料架(21)的一端与所述切种机(2)转动连接,所述原料架(21)的另一端能够向所述移动架
(1)折叠;计数排种装置(3),其设于所述下料端(12)并且与所述下料端(1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计数排种装置(3)设有计数辊子(31),所述计数辊子(31)的环周设有耙齿(32),所述计数辊子(31)和所述下料端(12)之间设有计数传送带(33),所述计数传送带(33)和所述计数辊子(31)之间设有摆种组件(34),所述摆种组件(34)能够将所述主传送带(13)上的种茎的方向摆动至与所述计数辊子(31)的转轴同向;所述计数辊子(31)的下方设有载物台(35),所述计数辊子(32)的两端分别设有红外接收器(36)和红外发射器(37),所述红外接收器(36)和所述红外发射器(37)之间的连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耙齿(21)之间;浸泡装置(4),其包括浸泡池(41),所述浸泡池(41)的两端到其底部分别设有倾斜的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赞吴凯朝庞天李毅杰邓智年徐林刘晓燕张荣华翁梦苓覃建才黄成丰覃文宪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