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法奇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15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柜,控制柜一侧设置有散热室,控制柜内部设置有电力表,电力表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电力表一侧设置有水冷板,水冷板一侧设置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底部设置有液体循环泵,液体循环泵一侧设置有第二管路,热交换器一侧设置有风扇,控制柜内部设置有滤尘网,滤尘网顶部设置有电热管,电热管一侧设置有通风槽,电热管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该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第二管路增强了散热的效果,通过设置电热管、鼓风机,能对内部湿气加热后快速除去,防止电力器件由于温度或湿度过高而发生事故,保证电力控制装置的正常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控制装置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设备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在电力设备安装和使用时经常会使用到电力控制柜,电力控制柜是电力技术的重要设备,其柜体的内部多为带有各类电子元器件的模块,因此,对电力控制柜内部进行除湿和降温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使电力控制装置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手机上的APP互联,实现手机终端的控制及监测。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在电力控制装置中,大量的电器元件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电阻的原因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热量,但是电器元件的使用,对使用环境的温度都具有一定的要求,若电力控制装置内部的温度较高,高于电器零件的适应温度,长时间处在这种状况下工作会使电器零件发生意外的情况加倍,同样的,电力控制装置内部的湿度较高会增加电力事故风险,目前常见的电力控制柜是采用在柜体内部安装加热丝,通过加热丝对柜体内部进行加热,来达到除湿的目的,然而采用这种除湿方式会造成柜体内部温度升高,对电力控制柜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此外,目前常见电力控制柜的散热方式是通过在柜体后部安装风扇进行散热,然而采用这种散热方式,散热效果较差,不利于电力控制柜的正常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以达到除湿散热效果较佳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一侧设置有散热室,所述控制柜内部设置有电力表,所述电力表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力表一侧设置有水冷板,所述水冷板一侧设置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底部设置有液体循环泵,所述液体循环泵一侧设置有第二管路,所述热交换器一侧设置有风扇,所述控制柜内部设置有滤尘网,所述滤尘网顶部设置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一侧设置有通风槽,所述电热管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所述电热管底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器内部设置有螺旋管,所述控制柜正面设置有控制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远程物联网管理平台无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冷板内部设置有液体通道,所述水冷板内部液体通道一端与第一管路贯通连接,所述水冷板内部液体通道另一端与第二管路贯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管螺旋环绕设置在热交换器内部,所述螺旋管一端与第一管路贯通连接,所述螺旋管另一端与第二管路贯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体循环泵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散热室内部,所述液体循环泵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散热室内壁,所述风扇吹风口正对热交换器设置,所述风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热管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鼓风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柜体内的温度高于临界值后,通过远程终端控制智能启动液体循环泵,液体循环泵驱动冷却液在冷流回路中输送,冷却液流经水冷板过程中,通过水冷板对控制柜内部进行降温,冷却液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在液体循环泵驱动下流进热交换器内部螺旋管内,螺旋管为螺旋环绕设置的螺线管,通过热交换器一侧正对设置风扇对热交换器进行吹风,加速热交换器内部冷却液降温,降温处理后的冷却液则继续在液体循环泵作用下进入下一循环,通过此种降温方式,降温效果好,且冷却液可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有效避免了柜体内部温度的升高使电器零件发生意外的情况加倍;2、该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当柜体内的湿度高于临界值后,通过远程终端控制智能启动电热管,对控制柜内部空气进行适当加热,同时启动鼓风机,鼓风机正对电热管鼓风,电热管一侧设置有通风槽,湿气在电热管周围加热干燥后,通过鼓风机可快速向外除去,从而将控制柜内的湿气驱走,起到了很好的除湿效果,并且避免了引起柜体内部温度的升高;3、该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基于物联网远程终端控制,操作方便,除湿散热效果好,控制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热交换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柜;2、散热室;3、电力表;4、温度传感器;5、水冷板;6、第一管路;7、热交换器;8、液体循环泵;9、第二管路;10、风扇;11、滤尘网;12、电热管;13、通风槽;14、鼓风机;15、湿度传感器;16、螺旋管;17、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柜1,控制柜1一侧设置有散热室2,控制柜1内部设置有电力表3,电力表3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电力表3一侧设置有水冷板5,水冷板5一侧设置有第一管路6,第一管路6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底部设置有液体循环泵8,液体循环泵8一侧设置有第二管路9,热交换器7一侧设置有风扇10,控制柜1内部设置有滤尘网11,滤尘网11顶部设置有电热管12,电热管12一侧设置有通风槽13,电热管12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14,电热管12底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5,热交换器7内部设置有螺旋管16,控制柜1正面设置有控制器17。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控制器17内部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控制器17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远程物联网管理平台无线连接,基于物联网远程终端控制,操作方便,通过温度传感器4对控制柜1内部温度进行检测;水冷板5内部设置有液体通道,水冷板5内部液体通道一端与第一管路6贯通连接,水冷板5内部液体通道另一端与第二管路9贯通连接,通过水冷板5对控制柜1内部进行降温;螺旋管16螺旋环绕设置在热交换器7内部,螺旋管16一端与第一管路6贯通连接,螺旋管16另一端与第二管路9贯通连接,热交换器7一侧正对设置风扇10对热交换器7进行吹风,加速热交换器7内部冷却液降温;液体循环泵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散热室2内部,液体循环泵8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液体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1),所述控制柜(1)一侧设置有散热室(2),所述控制柜(1)内部设置有电力表(3),所述电力表(3)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电力表(3)一侧设置有水冷板(5),所述水冷板(5)一侧设置有第一管路(6),所述第一管路(6)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7),所述热交换器(7)底部设置有液体循环泵(8),所述液体循环泵(8)一侧设置有第二管路(9),所述热交换器(7)一侧设置有风扇(10),所述控制柜(1)内部设置有滤尘网(11),所述滤尘网(11)顶部设置有电热管(12),所述电热管(12)一侧设置有通风槽(13),所述电热管(12)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14),所述电热管(12)底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5),所述热交换器(7)内部设置有螺旋管(16),所述控制柜(1)正面设置有控制器(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1),所述控制柜(1)一侧设置有散热室(2),所述控制柜(1)内部设置有电力表(3),所述电力表(3)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电力表(3)一侧设置有水冷板(5),所述水冷板(5)一侧设置有第一管路(6),所述第一管路(6)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7),所述热交换器(7)底部设置有液体循环泵(8),所述液体循环泵(8)一侧设置有第二管路(9),所述热交换器(7)一侧设置有风扇(10),所述控制柜(1)内部设置有滤尘网(11),所述滤尘网(11)顶部设置有电热管(12),所述电热管(12)一侧设置有通风槽(13),所述电热管(12)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14),所述电热管(12)底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5),所述热交换器(7)内部设置有螺旋管(16),所述控制柜(1)正面设置有控制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7)内部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器(17)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远程物联网管理平台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法奇闫大江唐永刚张禹罗忠岩
申请(专利权)人:于法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