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面盖及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09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0
一种电池盒面盖及电池盒,其中,该电池盒面盖包括面盖本体,面盖本体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在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之间设有提手带,在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扣槽和第二扣槽,所述第一扣槽和所述第一提手扣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一提手扣安装在所述第一扣槽上,所述第二扣槽和所述第二提手扣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二提手扣安装在所述第二扣槽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装配时,提手扣不会转动,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盒面盖及电池盒
本技术涉及电池盒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盒面盖及电池盒。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自行车这种环保的绿色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活跃于市面上。而目前的装配于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盒,现有的电池盒一般包括电池盒本体和电池盒面盖,所述电池盒面盖包括面盖本体,所述面盖本体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在所述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之间设有提手带,在生产时,通过紧固件将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固定在面盖本体外表面上,现有技术中,在装配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时,第一提手扣和/或第二提手扣会随着紧固件的转动而转动,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装配时,提手扣不会转动,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的电池盒面盖。本技术还向社会提供一种电池盒。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盒面盖,包括面盖本体,所述面盖本体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在所述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之间设有提手带,在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扣槽和第二扣槽,所述第一扣槽和所述第一提手扣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一提手扣安装在所述第一扣槽上,所述第二扣槽和所述第二提手扣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二提手扣安装在所述第二扣槽上。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泄压。作为本技术的改进,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提手带的第一端和第一提手扣是通过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盖本体上的,所述提手带的第二端和第二提手扣是通过第二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盖本体上的。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提手带上设有弹性片。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插座孔。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面盖本体的内侧面的四周设有用于与电池盒本体扣合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面盖本体的内侧面设有两个相隔预定间距的绝缘限位部。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面盖本体的内侧面设有两个电池接触位,两个所述电池接触位位于所述插座孔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面盖本体的内侧面设有两个加强限位部,所述两个加强限位部设置在所述面盖本体的内侧面的两个竖边上。本技术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盒,包括电池盒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池盒本体两端的电池盒面盖和电池盒底盖,所述电池盒面盖为上述的电池盒面盖。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包括面盖本体,所述面盖本体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在所述第一提手扣和第二提手扣之间设有提手带,在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扣槽和第二扣槽,所述第一扣槽和所述第一提手扣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一提手扣安装在所述第一扣槽上,所述第二扣槽和所述第二提手扣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二提手扣安装在所述第二扣槽上的结构,这样,在装配时提手扣卡在扣槽内,在用紧固件固定提手扣时,提手扣就不会转动,提高了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池盒面盖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完全组合后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后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池盒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电池盒另外一个角度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完全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揭示的是电池盒面盖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电池盒面盖,包括面盖本体100,所述面盖本体100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提手扣11和第二提手扣12,在所述第一提手扣11和第二提手扣12之间设有提手带4,在所述面盖本体100上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扣槽13和第二扣槽,所述第一扣槽13和所述第一提手扣11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一提手扣11安装在所述第一扣槽13上,所述第二扣槽和所述第二提手扣12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二提手扣12安装在所述第二扣槽上。本技术在使用时,提起所述提手带4,所述第一提手扣11和第二提手扣12在所述第一扣槽13和第二扣槽14的限定下,被限定住,第一提手扣11和第二提手扣12不会发生转动,提高了装配效率。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面盖本体100上设有泄压阀15,当电池盒内的压力过大时,可通过该泄压阀15进行泄压。本技术中,优选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提手带4的第一端和第一提手扣11是通过第一连接件21安装在所述面盖本体100上的,所述提手带4的第二端和第二提手扣12是通过第二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盖本体100上的;具体的,所述提手带4的第一端设有第一穿槽41,所述第一连接件21穿过所述第一穿槽41,所述第一穿槽41的尺寸远远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且所述第一穿槽41呈跑道型,所述提手带4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穿槽42,所述第二连接件22穿过所述第二穿槽42,所述第二穿槽42的尺寸远远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且所述第二穿槽42呈跑道型,这样当提起所述提手带4时,所述提手带4的两端的第一穿槽41和第二穿槽42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移动,从而将电池提起。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提手带4内设有弹性片40,当不用提手带4时,所述提手带4在所述弹性片40的作用下复位,即提手带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两端撑开。所述提手带4与所述面盖本体100相贴,这样提手带4就不会突出于面盖本体100的表面,也就不会影响电池的使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面盖本体100上设有插座孔16,所述插座孔16用于电池的充电。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面盖本体100的内侧面的四周设有用于与电池盒本体2扣合的凹槽17。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面盖本体100的内侧面设有两个相隔预定间距的绝缘限位部10。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面盖本体1的内侧面设有两个电池接触位18,两个所述电池接触位18位于所述插座孔16的两侧,两个所述电池接触位18用于与电池盒内的电池抵接。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面盖本体100的内侧面设有两个加强限位部19,所述两个加强限位部19设置在所述面盖本体100的内侧面的两个竖边上,起到加强电池盒的作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盒(如图4至图6所示),电池盒包括电池盒本体2,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池盒本体2两端的电池盒面1和电池盒底盖3,所述电池盒面盖为前述的电池盒面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盒面盖,包括面盖本体(100),所述面盖本体(100)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提手扣(11)和第二提手扣(12),在所述第一提手扣(11)和第二提手扣(12)之间设有提手带(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盖本体(100)上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扣槽(13)和第二扣槽,所述第一扣槽(13)和所述第一提手扣(11)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一提手扣(11)安装在所述第一扣槽(13)上,所述第二扣槽和所述第二提手扣(12)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二提手扣(12)安装在所述第二扣槽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盒面盖,包括面盖本体(100),所述面盖本体(100)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提手扣(11)和第二提手扣(12),在所述第一提手扣(11)和第二提手扣(12)之间设有提手带(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盖本体(100)上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扣槽(13)和第二扣槽,所述第一扣槽(13)和所述第一提手扣(11)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一提手扣(11)安装在所述第一扣槽(13)上,所述第二扣槽和所述第二提手扣(12)的底部相匹配,所述第二提手扣(12)安装在所述第二扣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本体(100)上设有泄压阀(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盒面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提手带(4)的第一端和第一提手扣(11)是通过第一连接件(21)安装在所述面盖本体(100)上的,所述提手带(4)的第二端和第二提手扣(12)是通过第二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盖本体(100)上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盒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带(4)内设有弹性片(4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六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福迪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