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日夜共焦智能交通镜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84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镜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光圈日夜共焦智能交通镜头结构,其包括镜头本体、壳体、清洁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镜头本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本体采用大光圈、日夜共焦的镜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清洁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位于所述镜头本体的物镜侧,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喷液机构和烘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太阳能电池板为喷液机构的介质泵供电,介质泵启动将存在容器中的清洗液抽出并喷到镜头本体的物镜侧,使得镜头本体的物镜侧被浸润;然后马上、或者延时(通过延时电路)启动风机、电加热片,以烘干镜头本体的物镜侧,从而完成清洗,保证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光圈日夜共焦智能交通镜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镜头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大光圈日夜共焦智能交通镜头结构。
技术介绍
大光圈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已经有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技术成熟,一般定位都在专业或准专业级上,其做工也要比一般的镜头要好得多。在画幅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级别的光圈(无论是牛头还是狗头)在相同条件下,其通光量相当,景深也基本相同。光圈本身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光学器件,一般在镜头组里,是镜头的一部分。一般由数片卷叶型金属片构成,中间形成一个大小可调的孔,通过金属叶片的转动,可以调节此孔的大小。这就是光圈大小的来历。日夜共焦技术为近年发展起来的技术,如申请号为“CN109407274A”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所述日夜共焦光学镜头第一透镜G1为弯月形玻璃球面透镜,第二透镜G2为双凸形或平凸形球面玻璃透镜,第三透镜G3为弯月形球面玻璃透镜,第四透镜G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球面玻璃透镜,第二透镜G2和第三透镜G3组合成具有正光焦度的胶合透镜,由此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的日夜共焦效果”。然而,其至少存在镜头在使用过程中会附着灰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光圈日夜共焦智能交通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本体、壳体、清洁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其中:/n所述镜头本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本体采用大光圈、日夜共焦的镜头;/n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方;/n所述清洁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位于所述镜头本体的物镜侧,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喷液机构和烘干机构,其中:/n所述喷液机构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容器、介质泵和喷嘴,所述容器、所述介质泵和所述喷嘴均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喷嘴位于所述镜头本体的上方,所述喷嘴的喷液方向斜向下,所述介质泵的供电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连接;/n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电加热片、风管和风机,所述风管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光圈日夜共焦智能交通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本体、壳体、清洁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其中:
所述镜头本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本体采用大光圈、日夜共焦的镜头;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方;
所述清洁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位于所述镜头本体的物镜侧,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喷液机构和烘干机构,其中:
所述喷液机构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容器、介质泵和喷嘴,所述容器、所述介质泵和所述喷嘴均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喷嘴位于所述镜头本体的上方,所述喷嘴的喷液方向斜向下,所述介质泵的供电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连接;
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电加热片、风管和风机,所述风管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加热片和所述风机均安装于所述风管内,并且所述电加热片位于所述风机与所述镜头本体的物镜之间,所述电加热片的供电端、所述风机的供电端均与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光圈日夜共焦智能交通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机构为一个,所述喷液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光圈日夜共焦智能交通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喷液孔,所述喷液孔与所述管路连通,所述喷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治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拜波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