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电位安装集成化输电耐张线夹智能测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69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电位安装集成化输电耐张线夹智能测温装置,包括夹持部,夹持部上分别设置有螺杆和测温芯片,螺杆上设置有与测温芯片配合使用的连接头,所述夹持部为开口朝向一侧的“U”型结构,夹持部包括第一横杆、竖杆和第二横杆,竖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上设有用于穿过螺杆的通孔,第二横杆的顶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测温芯片的凹槽,竖杆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通信模块、数据处理单元和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能够持续高效地对输电线路杆塔上的耐张线夹引流板温度进行监测,使得电力系统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的难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电位安装集成化输电耐张线夹智能测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电位安装集成化输电耐张线夹智能测温装置,应用在输电线路行业

技术介绍
公知的,目前耐张线夹测温,通常采用人工手持红外测温装置或机载红外测温装置进行测量,这样的测量方式导致测量的数据为短时性、间歇性,无法高效和长时间测量,进而使得电力系统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增加了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的难度;或者有些采用常见的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将测量数据通过终端传输到后台终端,从而实现在线式监测,但是目前传感器测温的方式,需要停电进行安装相关的传感器和传感终端,导致每次安装时操作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电位安装集成化输电耐张线夹智能测温装置,能够持续高效地对输电线路杆塔上的耐张线夹引流板温度进行监测,使得电力系统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由于运行时间较长,耐张引流板的发热引起的电力事故,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的难度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电位安装集成化输电耐张线夹智能测温装置,包括夹持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上分别设置有螺杆(2)和测温芯片(7),螺杆(2)上设置有与测温芯片(7)配合使用的连接头(5),所述夹持部(3)为开口朝向一侧的“U”型结构,夹持部(3)包括第一横杆(31)、竖杆(32)和第二横杆(33),竖杆(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33),第一横杆(31)上设有用于穿过螺杆(2)的通孔,第二横杆(33)的顶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测温芯片(7)的凹槽,竖杆(3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通信模块(4)、数据处理单元(6)和蓄电池(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电位安装集成化输电耐张线夹智能测温装置,包括夹持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上分别设置有螺杆(2)和测温芯片(7),螺杆(2)上设置有与测温芯片(7)配合使用的连接头(5),所述夹持部(3)为开口朝向一侧的“U”型结构,夹持部(3)包括第一横杆(31)、竖杆(32)和第二横杆(33),竖杆(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33),第一横杆(31)上设有用于穿过螺杆(2)的通孔,第二横杆(33)的顶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测温芯片(7)的凹槽,竖杆(3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通信模块(4)、数据处理单元(6)和蓄电池(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电位安装集成化输电耐张线夹智能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31)、第二横杆(33)均为正四棱柱型结构,竖杆(32)为中空的正四棱柱型结构,竖杆(32)的顶部与第一横杆(31)的端头固定连接,竖杆(32)的底部与第二横杆(33)的端头固定连接,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33)呈上下对称结构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为凑林福阮肇华陈海燕刘积丁马威威雷锌罗莹莹林鸿敏缪健锋李垚陈金华郑杰灿周坤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