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58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面固设有加热箱,加热箱上设置有一对连接内筒,两个连接内筒分别贯穿加热箱的左侧板、右侧板并与加热箱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内筒相背离的一端上均固设有二氧化碳泵管,每个连接内筒、二氧化碳泵管上均套设有T形法兰环,每个T形法兰环均通过若干螺栓与加热箱的一侧连接,两个连接内筒相对的一端上均套设有加热直筒,加热直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内筒的一端固接且连通,且加热直筒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热组件和散热风扇的设置,不仅方便对加热直筒内的二氧化碳进行加温作业,同时,也方便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井泵注加温
,尤其涉及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
技术介绍
注入二氧化碳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二氧化碳可从工业设施中如:发电厂、化肥厂、水泥厂、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等排放物中回收,既可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又可达到增产油气的目的,一举两得。但现在使用的液态二氧化碳注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1、液态二氧化碳温度很低,不方便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加温作业;2、当不需要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加温泵注时,不能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设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上设置有一对对称的连接内筒,两个所述连接内筒分别贯穿加热箱的左侧板、右侧板并与加热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内筒相背离的一端上均固设有二氧化碳泵管,每个所述二氧化碳泵管均与连接内筒连通,每个所述连接内筒、二氧化碳泵管上均套设有T形法兰环,每个所述T形法兰环均通过若干螺栓与加热箱的一侧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内筒相对的一端上均套设有加热直筒,所述加热直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内筒的一端固接且连通,且所述加热直筒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组件。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顶面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散热环,每个所述散热环均贯穿加热箱的顶面并与加热箱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散热环内均安装有散热风扇。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两个T形绝缘筒、电源盒,两个所述T形绝缘筒分别贯穿加热箱的左侧板、右侧板并与加热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T形绝缘筒内均设置有连接导热线,两根所述连接导热线之间设置有S形加热丝,所述S形加热丝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导热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所述连接导热线相背离的一端上均设置有加热电源线,所述加热电源线与连接导热线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盒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电源盒贯穿底板的底面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盒内安装有加热电源,且每根所述加热电源线的底端均贯穿底板的顶面及中部并与加热电源的一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顶面中部设置有进液筒,所述进液筒贯穿加热箱的顶面中部并与加热箱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筒的顶端设置有进液封盖,所述进液封盖与进液筒的顶端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底板一端与底板的一端贯穿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加热箱、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面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U形底座,每个所述U形底座的顶端均通过若干螺栓与底板的底面连接,每个所述U形底座的底端均通过若干螺栓与撬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加热组件的设置,通过加热电源线与加热电源电性连接,对S形加热丝加热,在S形加热丝的热传递下,对加热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在热传递的作用下,方便对加热直管进行加热,进而方便对加热直筒内的二氧化碳进行加温作业;2、本技术通过进液管向加热箱内进行加水,通过S形加热丝对加热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当加热至一定程度时,使得即使不在加热电源线与加热电源电性连接下,在水自身的受热温度下,不仅可以对加热直筒内的二氧化碳进行加热作业,而且不需要消耗能量即可满足需求,实现了节能的特点;3、本技术通过散热风扇的设置,当不要进行泵注二氧化碳加温作业时,可以实现对加热箱里的水进行快速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板;2-电源盒;3-加热电源;4-加热电源线;5-S形加热丝;6-加热箱;7-U形底座;8-排液管;9-排液阀;10-进液封盖;11-进液筒;12-散热环;13-散热风扇;14-加热直筒;15-连接内筒;16-T形法兰环;17-二氧化碳泵管;18-T形绝缘筒;19-连接导热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3所示,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面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U形底座7,每个U形底座7的顶端均通过若干螺栓与底板1的底面连接,每个U形底座7的底端均通过若干螺栓与撬板连接,底板1的顶面固设有加热箱6,加热箱6上设置有一对对称的连接内筒15,两个连接内筒15分别贯穿加热箱6的左侧板、右侧板并与加热箱6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内筒15相背离的一端上均固设有二氧化碳泵管17,每个二氧化碳泵管17均与连接内筒15连通,每个连接内筒15、二氧化碳泵管17上均套设有T形法兰环16,每个T形法兰环16均通过若干螺栓与加热箱6的一侧连接,两个连接内筒15相对的一端上均套设有加热直筒14,加热直筒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内筒15的一端固接且连通,且加热直筒14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箱6的顶面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散热环12,每个散热环12均贯穿加热箱6的顶面并与加热箱6固定连接,每个散热环12内均安装有散热风扇13,散热风扇13的型号为4710KL-05W-B50,散热风扇13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加热组件包括两个T形绝缘筒18、电源盒2,两个T形绝缘筒18分别贯穿加热箱6的左侧板、右侧板并与加热箱6固定连接,两个T形绝缘筒18内均设置有连接导热线19,两根连接导热线19之间设置有S形加热丝5,S形加热丝5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导热线19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根连接导热线19相背离的一端上均设置有加热电源线4,加热电源线4与连接导热线19电性连接,电源盒2设置在底板1上,电源盒2贯穿底板1的底面并与底板1固定连接,电源盒2内安装有加热电源3,且每根加热电源线4的底端均贯穿底板1的顶面及中部并与加热电源3的一端电性连接。加热箱6的顶面中部设置有进液筒11,进液筒11贯穿加热箱6的顶面中部并与加热箱6固定连接,进液筒11的顶端设置有进液封盖10,进液封盖10与进液筒11的顶端螺纹连接,加热箱6的底板一端与底板1的一端贯穿设置有排液管8,排液管8与加热箱6、底板1固定连接,且排液管8上设置有排液阀9。工作原理:首先,将散热风扇13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通过螺栓将U形底座7的底端与撬板连接,然后,人工旋转排液阀9,使得排液管8关闭,通过螺旋打开进液封盖10,方便通过进液管11向加热箱6内进行加水,通过二氧化碳泵管17与外接管子连接,使得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泵管17进入至加热直筒14内;其次,通过加热电源线4与加热电源3电性连接,方便对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设有加热箱(6),所述加热箱(6)上设置有一对对称的连接内筒(15),两个所述连接内筒(15)分别贯穿加热箱(6)的左侧板、右侧板并与加热箱(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内筒(15)相背离的一端上均固设有二氧化碳泵管(17),每个所述二氧化碳泵管(17)均与连接内筒(15)连通,每个所述连接内筒(15)、二氧化碳泵管(17)上均套设有T形法兰环(16),每个所述T形法兰环(16)均通过若干螺栓与加热箱(6)的一侧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内筒(15)相对的一端上均套设有加热直筒(14),所述加热直筒(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内筒(15)的一端固接且连通,且所述加热直筒(14)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设有加热箱(6),所述加热箱(6)上设置有一对对称的连接内筒(15),两个所述连接内筒(15)分别贯穿加热箱(6)的左侧板、右侧板并与加热箱(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内筒(15)相背离的一端上均固设有二氧化碳泵管(17),每个所述二氧化碳泵管(17)均与连接内筒(15)连通,每个所述连接内筒(15)、二氧化碳泵管(17)上均套设有T形法兰环(16),每个所述T形法兰环(16)均通过若干螺栓与加热箱(6)的一侧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内筒(15)相对的一端上均套设有加热直筒(14),所述加热直筒(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内筒(15)的一端固接且连通,且所述加热直筒(14)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6)的顶面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散热环(12),每个所述散热环(12)均贯穿加热箱(6)的顶面并与加热箱(6)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散热环(12)内均安装有散热风扇(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泵注二氧化碳节能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两个T形绝缘筒(18)、电源盒(2),两个所述T形绝缘筒(18)分别贯穿加热箱(6)的左侧板、右侧板并与加热箱(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T形绝缘筒(18)内均设置有连接导热线(19),两根所述连接导热线(19)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科荣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