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水管网蓄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357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水管网蓄能系统,涉及管道蓄能技术领域,能够克服传统蓄冷槽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包括:回水管网和产能设备;所述回水管网与产能设备连通,所述回水管网的回水循环至所述产能设备,所述产能设备制备的能量传递至所述回水,所述回水在所述回水管网储存能量;所述回水管网还与用能设备连通,所述回水管网向所述用能设备释放能量,所述回水管网储存的能量输送至用能设备,供用能设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选用回水管充当蓄能槽,在夜间制备好日间所需的能量(热能或冷能),并把能量储存在回水管,日间供空调使用,解决了现有蓄能槽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水管网蓄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管道蓄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水管网蓄能系统。
技术介绍
所谓蓄能,是根据水、冰及其他物质的蓄能(冷/热)特性,尽量地利用非峰值电力,使制冷/热设备在满负荷条件下运行,将空调所需能量以显热或潜热的形式、部分或全部蓄存于水、冰或其他物质中。峰值电力出现空调负荷,则通过换热器、传热工质和动力泵等设备取出这些蓄能物质蓄存的冷(热)量,以满足空调系统的需要。目前蓄能系统按蓄能介质可划分成冰蓄能系统、水蓄能系统以及共晶盐蓄能系统。同等蓄能量的水蓄能系统与其他蓄冷系统相比,不仅系统造价相对较低,还夜间蓄能效率高。大多数的水蓄能系统均选用蓄能槽蓄能,在蓄能槽内完成全部蓄能和放能过程。然而,蓄能槽占用空间相对较大,不利于整个蓄能系统的小型化。有鉴于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的蓄能系统,以克服蓄能槽占用空间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水管网蓄能系统,选用回水管充当蓄能槽,在夜间制备好日间所需的能量(热能或冷能),并把能量储存在回水管,日间供空调使用,解决了现有蓄能槽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水管网蓄能系统,包括:回水管网和产能设备;所述回水管网与产能设备连通,所述回水管网的回水循环至所述产能设备,所述产能设备制备的能量传递至所述回水,所述回水在所述回水管网储存能量;所述回水管网还与用能设备连通,所述回水管网向所述用能设备释放能量,所述回水管网储存的能量输送至用能设备,供用能设备使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水管网向用能设备供能时,所述回水管网与所述产能设备的连通被阻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产能设备的出水通过第一连通管进入所述回水管网;所述回水管网的出水通过第二连通管进入所述产能设备;所述回水管网向用能设备供能时,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被阻断,所述产能设备的出水无法进入所述回水管网,所述回水管网的出水也无法进入所述产能设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通管借助供水管网使所述产能设备的出水进入回水管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通管包括供水管网、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将产能设备的出水端与供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管段将供水管网的出水端与回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产能设备的出水依次流过第一管段、供水管网和第二管段之后才进入所述回水管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回水管网向用能设备供能时:阻断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回水管网的出水端与供水管网连通,供水管网向所述用能设备供能,经所述用能设备使用的回水进入所述回水管网,所述回水管网内的储能水被所述用能设备使用的回水驱赶至供水管网,所述储能水被所述用能设备使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产能设备为制冷机、蓄热锅炉或热泵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每种设备均可与回水管网连通,每种设备均可制备能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产能设备为同种设备且该种设备为多个,多个设备并联设置;当所述产能设备为多种设备,多种设备并联设置;当所述产能设备为多种设备且每种设备为多个,多个同种设备并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水管网包括多个环状回水管道、将多个环状回水管道相互连通的连接管道;当所述回水管网蓄能时,多个环状回水管道均与所述产能设备连通,所述产能设备制备的能量在多个环状回水管道依次流过;当所述回水管网释能时,多个环状回水管道均与所述用能设备连通,所述多个环状回水管道的所述储存能量依次流过所述用能设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水管网释放能量结束后,所述产能设备还通过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向所述用能设备继续供应能量;产能设备、供水管网、用能设备和回水管网形成水流回路,自产能设备流出的载能水经供水管网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使载能水变成回水,回水经过回水管网输送到产能设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所述回水管网连通的供水管网为环状供水管;当所述回水管网蓄能时,所述产能设备的出水依次流过第一管段、环状供水管和第二管段之后才进入所述回水管网;当所述回水管网释能时,所述多个环状回水管道均通过环状供水管与所述用能设备连通,所述多个环状回水管道的所述储存能量流过环状供水管后输送到所述用能设备;当所述回水管网释放能量结束后,产能设备、环状供水管、用能设备、任一环状回水管道形成水流回路;自产能设备流出的载能水经环状供水管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使载能水变成回水,回水经过所述任一环状回水管道输送到产能设备;除所述任一环状回水管道之外的其他环状回水管道被阻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选用回水管充当蓄能槽,在夜间制备好日间所需的能量(热能或冷能),并把能量储存在回水管,日间供空调使用,解决了现有蓄能槽占用空间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水管网蓄能系统示意图一(回水管蓄能工况);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水管网蓄能系统示意图二(回水管释能工况);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水管网蓄能系统示意图三(产能设备向用能设备供能工况);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水管网蓄冷工况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水管网蓄热工况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回水管网;110、第一环状回水管;120、第二环状回水管;300、产能设备;400、用能设备;500、第一连通管;510、第一管段;520、供水管网;530、第二管段;600、第二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同时,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相连通或者连通”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或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安装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水管网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水管网和产能设备;/n所述回水管网与产能设备连通,所述回水管网的回水循环至所述产能设备,所述产能设备制备的能量传递至所述回水,所述回水在所述回水管网储存能量;/n所述回水管网还与用能设备连通,所述回水管网向所述用能设备释放能量,所述回水管网储存的能量输送至所述用能设备,供所述用能设备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水管网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水管网和产能设备;
所述回水管网与产能设备连通,所述回水管网的回水循环至所述产能设备,所述产能设备制备的能量传递至所述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王晶轩成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