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55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包括壳体,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支撑环的表面设有供氧孔,支撑环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侧面固定连接有燃烧室,燃烧室内壁固定连接有燃烧板,燃烧板表面有通气孔,燃烧室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水管,连接管内壁通过连接杆连接有聚热棒,连接管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室,混合室侧面固定连接有燃气管,燃气管侧面与箱体和壳体之间固定连接,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挡风板;本装置高燃气热效率,降低燃气的使用量,节约成本,且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
本技术涉及燃气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天然气的使用,燃气灶作为天然气的燃烧工具被广泛应用,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又叫炉盘,按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而燃气灶炉头是燃气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因此,燃气灶炉头在燃气灶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燃气灶都是敞开式燃烧,没有形成封闭式的燃烧室,致使燃气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火焰受外界风力的影响飘离锅具,余热未利用,造成燃气热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燃气灶都是敞开式燃烧,没有形成封闭式的燃烧室,致使燃气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火焰受外界风力的影响飘离锅具,余热未利用,造成燃气热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表面设有供氧孔,所述支撑环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侧面固定连接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壁固定连接有燃烧板,所述燃烧板表面有通气孔,所述燃烧室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水管,所述连接管内壁通过连接杆连接有聚热棒,所述连接管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侧面固定连接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侧面与箱体和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挡风板。优选的,所述环形挡风板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表面搭接有锅具支撑架。优选的,所述螺旋水管顶部端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螺旋水管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端部连接外界水管,所出水管端部连接保温水箱。优选的,所述燃气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燃气连接头,所述燃气连接头连接外界燃气管道。优选的,所述燃烧室顶部固定连接有打火针,所述壳体侧面固定连接有操控台,所述操控台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所述操控台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外接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打火针。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表面设有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天通过将使得燃气管进入的天然气和顶部从供氧孔进入后经燃烧板的通气孔进入的空气,使得燃气与空气在混合室混合均匀,将燃气点燃,燃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供氧孔在底部进行供氧而壳体顶部有环形挡风板,实现燃气燃烧充分,且防止风将火苗吹离锅具,能将火焰强力引向锅具,能收集更多高温气体流向锅具,并增加与锅具的接触时间,提高燃气热效率,降低燃气的使用量,节约成本。2.本技术通过将外接的水管从进水孔进水,通过螺旋水管对水管内加热,且在连接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聚热棒,将箱体内的热量传递至螺旋水管内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由出水管流入外接相连接的保温水箱,加热后的水可用来洗澡,洗菜,大大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角半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角半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支撑环,3-供氧孔,4-箱体,5-支撑板,6-燃烧室,7-燃烧板,8-通气孔,9-连接管,10-螺旋水管,11-连接杆,12-聚热棒,13-混合室,14-燃气管,15-环形挡风板,16-固定板,17-锅具支撑架,18-进水管,19-出水管,20-燃气连接头,21-打火针,22-操控台,23-电池,24-控制开关,25-连接板,26-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2,支撑环2的表面设有供氧孔3,支撑环2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4,箱体4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侧面固定连接有燃烧室6,燃烧室6内壁固定连接有燃烧板7,燃烧板7表面有通气孔8,燃烧室6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水管10,连接管9内壁通过连接杆11连接有聚热棒12,连接管9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室13,混合室13侧面固定连接有燃气管14,燃气管14侧面与箱体4和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挡风板15。其中,环形挡风板15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顶部表面搭接有锅具支撑架17,螺旋水管10顶部端部设有进水管18,螺旋水管10底部设有出水管19,进水管18的端部连接外界水管,所出水管19端部连接保温水箱,燃气管1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燃气连接头20,燃气连接头20连接外界燃气管14道,燃烧室6顶部固定连接有打火针21,壳体1侧面固定连接有操控台22,操控台22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池23,操控台22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4,电池23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24,控制开关24的输出端电连接打火针21,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表面设有安装孔2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操作人员开启外界的燃气的阀门,使得天然气通过燃气管14,进入混合室13,使得燃气管14进入的天然气和顶部从供氧孔3进入后经燃烧板7的通气孔8进入的空气,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操作人员将控制开关24开启,将电流通过电池23传入打火针21上,将燃气点燃,燃气在燃烧室6内燃烧,供氧孔3在底部进行供氧而壳体1顶部有环形挡风板15,实现燃气燃烧充分,且防止风将火苗吹离锅具,能将火焰强力引向锅具,能收集更多高温气体流向锅具,并增加与锅具的接触时间,提高燃气热效率,降低燃气的使用量,节约成本。在对锅具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通过将外接的水管从进水孔进水,通过螺旋水管10对水管内加热,且在连接管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聚热棒12,将箱体4内的热量传递至螺旋水管10内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由出水管19流入外接相连接的保温水箱,加热后的水可用来洗澡,洗菜,大大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2),所述支撑环(2)的表面设有供氧孔(3),所述支撑环(2)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侧面固定连接有燃烧室(6),所述燃烧室(6)内壁固定连接有燃烧板(7),所述燃烧板(7)表面有通气孔(8),所述燃烧室(6)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水管(10),所述连接管(9)内壁通过连接杆(11)连接有聚热棒(12),所述连接管(9)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室(13),所述混合室(13)侧面固定连接有燃气管(14),所述燃气管(14)侧面与箱体(4)和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挡风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2),所述支撑环(2)的表面设有供氧孔(3),所述支撑环(2)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侧面固定连接有燃烧室(6),所述燃烧室(6)内壁固定连接有燃烧板(7),所述燃烧板(7)表面有通气孔(8),所述燃烧室(6)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水管(10),所述连接管(9)内壁通过连接杆(11)连接有聚热棒(12),所述连接管(9)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室(13),所述混合室(13)侧面固定连接有燃气管(14),所述燃气管(14)侧面与箱体(4)和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挡风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炒菜用燃烧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风板(15)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顶部表面搭接有锅具支撑架(17)。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衷城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晋元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