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44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管接口由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焊接在一起形成,并且位于涵洞内;管接口的封堵结构包括包封部件,包封部件为中空的筒状体,并套设在管接口的外周上,用以包覆管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对涵洞内的管路的管接口处进行封堵,防止管接口出现渗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
本技术涉及涵洞内管路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管路的铺设过程中(例如污水厂尾水管路的铺设),经常由于实际铺设环境的需要穿设在铁路涵洞内。具体的铺设方式是通过现场焊接组装,组装后会将涵洞进行密封封堵,这样无法随时对涵洞内管道进行检查,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管路会在焊接接口处产生破损,从而导致渗漏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对涵洞内的管路的管接口处进行封堵,防止管接口出现渗漏。本技术供了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所述管接口由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焊接在一起形成,并且位于涵洞内;所述管接口的封堵结构包括包封部件,所述包封部件为中空的筒状体,并套设在所述管接口的外周上,用以包覆所述管接口。较优地,在所述包封部件的侧壁内设置有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至少两个沿所述包封部件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包封部件的轴向均匀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较优地,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包封部件的轴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包封部件的周向均匀布设。较优地,还包括吸水部件;所述吸水部件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吸水部件套设在所述管接口上,所述包封部件套设在属技术吸水部件上。较优地,所述吸水部件采用吸水树脂制作。较优地,在所述吸水部件的外表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吸水部件的轴向均匀布设。较优地,所述包封部件的轴向长度为1.5米至2.5米,所述吸水部件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包封部件的轴向长度相等。较优地,所述涵洞内设有承托装置,所述承托装置位于所述包封部件的正下方,并承托所述包封部件,在所述承托装置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空间,在所述减震空间内设置有减震部件。较优地,所述承托装置的制作材料与所述包封部件相同,并与所述包封部件一体制作成型。较优地,所述包封部件采用水泥砂浆制作。本技术提供的管接口的封堵结构,采用所述包封部件为中空的筒状体,并套设在所述管接口的外周上,用以包覆所述管接口的技术方案,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对涵洞内的管路的管接口处进行封堵,防止管接口出现渗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管接口的封堵结构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4-管接口;5-加强机构;51-第一加强筋;52-第二加强筋;6-吸水部件;61-凸起;7-承托装置;71-减震空间;8-减震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管接口3由第一管路1和第二管路2焊接在一起形成,并且位于涵洞内,管接口3的封堵结构包括包封部件4,包封部件4为中空的筒状体,并套设在管接口3的外周上,用以包覆管接口3。通过包封部件4对管接口3进行包覆,能够防止管接口3出现渗漏。在实际制作中,包封部件4可采用水泥砂浆制作,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包封部件4的侧壁内设置有加强机构5,这样能够增大包封部件4的强度,提高其稳定性。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机构5包括第一加强筋51和至少两个沿包封部件4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52。至少两个第二加强筋52沿包封部件4的轴向均匀排布,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52通过第一加强筋51连接。在实际制作时,可以将第二加强筋52制作成与包封部件4同轴设置的环形。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51沿包封部件4的轴向延伸,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52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加强筋51连接,并且至少两个第一加强筋51沿包封部件4的周向均匀布设。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筋51和第二加强筋52均可以采用钢筋制作,但并不仅限于此。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吸水部件6;吸水部件6为中空的筒状体,吸水部件6套设在管接口3上,包封部件4套设在属技术吸水部件6上。具体地,吸水部件6采用吸水树脂制作,这样既能防止外部水分对管接口3的腐蚀,同时吸水部件6在吸水后能够膨胀,进而能够对包封部件4与管接口3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提高了包封部件4对管接口3的密封效果。更优地,如图2所示,在吸水部件6的外表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凸起61,凸起6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凸起61沿吸水部件6的轴向均匀布设。这样在相邻的凸起61之间会形成空隙,给吸水部件6留产生形变的空间,防止吸水部6件在吸水膨胀时将包封部件4胀裂,进而提高了包封部件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制作中,包封部件4的轴向长度为1.5米至2.5米,优选为2米,吸水部件6的轴向长度与包封部件4的轴向长度相等。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涵洞内设有承托装置7,承托装置7位于包封部件4的正下方,并承托包封部件4,在承托装置7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空间71,在减震空间71内设置有减震部件8。由于承托装置内部具有减震空间,降低了承托装置7的刚度,在管接口出现震动时,承托装置能7够出现弹性变形,缓冲震动力对管接口造成的损害。在减震空间71内设置有减震部件8,能够对减震空间71形成支撑,提高了承托装置7的强度,同时还能够通过减震部件8吸收振动能量提高缓冲效果。在实际制作中减震部件8可以采用类球状的石头堆放而成,这样不仅制作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较优地,承托装置7的制作材料与包封部件4相同,并与包封部件4一体制作成型,例如二者均采用水泥砂浆制作,并且一体浇筑成型。以上实施例使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对涵洞内的管路的管接口处进行封堵,防止管接口出现渗漏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所述管接口(3)由第一管路(1)和第二管路(2)焊接在一起形成,并且位于涵洞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管接口(3)的封堵结构包括包封部件(4),所述包封部件(4)为中空的筒状体,并套设在所述管接口(3)的外周上,用以包覆所述管接口(3);/n在所述包封部件(4)的侧壁内设置有加强机构(5);/n所述加强机构(5)包括第一加强筋(51)和至少两个沿所述包封部件(4)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52);/n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52)沿所述包封部件(4)的轴向均匀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52)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5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接口的封堵结构,所述管接口(3)由第一管路(1)和第二管路(2)焊接在一起形成,并且位于涵洞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接口(3)的封堵结构包括包封部件(4),所述包封部件(4)为中空的筒状体,并套设在所述管接口(3)的外周上,用以包覆所述管接口(3);
在所述包封部件(4)的侧壁内设置有加强机构(5);
所述加强机构(5)包括第一加强筋(51)和至少两个沿所述包封部件(4)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52);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52)沿所述包封部件(4)的轴向均匀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52)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5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筋(51)沿所述包封部件(4)的轴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52)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51)连接,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51)沿所述包封部件(4)的周向均匀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吸水部件(6);
所述吸水部件(6)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吸水部件(6)套设在所述管接口(3)上,所述包封部件(4)套设在属技术吸水部件(6)上。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侯锋韩磊邵彦青申烨楠宋进保于津萍张华范炜
申请(专利权)人: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