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23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该安全梯笼由若干个单元节上下连接而成,单元节包括底框、顶框和可拆卸连接在其间的立柱防护框、小安全网和加强斜杆,立柱防护框安装在单元节前后两侧,小安全网和加强斜杆安装在单元节左右两侧;单元节内部还包括连接在底框和顶框之间的安全梯,安全梯内侧安装有安全护栏,各单元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其中最下部单元节其入口处安装有立柱门框,其底部安装有调节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解决了现有安全梯笼拆装不方便的问题,且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
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现场高空作业中时,梯笼是施工作业人员必需要用到的设备,用于施工人员攀爬至高空作业,广泛应用于房建、桥梁、立交桥、隧道、涵洞、烟囱、水塔、大坝及大跨度棚架等多种工程施工中。目前建筑工程现场采用的梯笼都是使用钢管焊接搭设的,不便于对其进行拆卸,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梯笼破坏性拆卸,拆卸过程繁琐,增加了使用成本,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解决了现有安全梯笼拆装不方便的问题,且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由若干个单元节上下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节包括底框、顶框和可拆卸连接在其间的立柱防护框、小安全网和加强斜杆,所述立柱防护框安装在单元节前后两侧,小安全网和加强斜杆安装在单元节左右两侧;所述单元节内部还包括连接在底框和顶框之间的安全梯,所述安全梯内侧安装有安全护栏,各单元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其中最下部单元节其入口处安装有立柱门框,其底部安装有调节底座。所述底框包括矩形焊接底框,所述焊接底框由四条角钢焊接而成,焊接底框其周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其左右两侧设有与小安全网固定的连接板,其前后两侧设有固定安全梯的楼梯连接框,所述角钢型号为∠63×6,所述楼梯连接框(14)由型号∠40×3的角钢焊接而成。所述顶框包括矩形焊接顶框,所述焊接顶框由四条角钢焊接而成,焊接顶框其周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其左右两侧设有与小安全网固定的连接板,其前后两侧设有固定安全梯的楼梯连接框,所述楼梯连接框上连接有楼梯固定板,所述角钢型号为∠63×6。所述调节底座包括带孔钢板、焊接在带孔钢板中间的立杆和立杆上部的顶板,所述带孔钢板和顶板为型号∠63×6的角钢,所述立杆为Tr40梯形螺纹调节杆,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焊接底框连接的螺栓孔。所述立柱防护框为左右两侧的外立柱及外立柱之间横梁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焊接有加强筋和电焊网,所述电焊网规格为50×50×3,所述外立柱由型号∠75×6的角钢制成,横梁由型号∠50×4的角钢制成,加强筋由型号∠30×3的角钢制成。所述立柱门框为两侧的外立柱及外立柱之间横梁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其左侧设有安全网板,其右侧通过门铰链铰接有活动门。所述楼梯连接框上安装有梯步板,所述梯步板为3mm的防滑花纹钢板或1.5mm双向冲孔钢板。所述加强斜杆倾斜连接在底框和顶框之间,其倾斜方向与安全梯方向一致。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解决了现有安全梯笼拆装不方便的问题,且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好。本技术通过将底框、立柱防护框和顶框快速搭接为若干单元节,然后将单元节之间用螺栓快速进行上下连接,实现快速叠加组装,从而到达所需作业高度,满足工人在高空安全作业。本技术的顶框与底框使用∠63×6角钢制作,立柱防护框与立柱门框使用∠75×6角钢制造,小安全网采用∠40×4角钢焊接制成,不但加工安装方便,而且强度更佳。通过在单元节的顶框与底框之间设置倾斜的加强斜杆,进一步提高了梯笼的稳定性和强度。立柱防护框将传统的立柱与安全防护网组合,节省额外安装防护网步骤,安装方便,强度更佳。通过在最下方单元节的底框上安装调节底座,利用梯形螺纹调节杆,能够使梯笼快速与地面调节水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侧示意图;图3为图1中底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立柱防护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调节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立柱门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底框,2-立柱防护框,3-顶框,4-加强斜杆,5-安全梯,6-安全护栏,7-小安全网,8-调节底座,9-立柱门框,11-焊接底框,12-连接孔,13-连接板,14-楼梯连接框,21-外立柱,22-加强筋,23-电焊网,31-焊接顶框,32-楼梯固定板,81-带孔钢板,82-立杆,83-顶板,91-安全网板,92-活动门,93-门铰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的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由若干个单元节上下连接而成,每个单元节均包括底框1、顶框3和可拆卸连接在其间的立柱防护框2、小安全网7和加强斜杆4,立柱防护框2安装在单元节前后两侧,小安全网7和加强斜杆4安装在单元节左右两侧;单元节内部还包括连接在底框1和顶框3之间的安全梯5,安全梯5内侧安装有安全护栏6,各单元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其中最下部单元节其入口处安装有立柱门框9,其底部安装有调节底座8。底框1包括矩形焊接底框11,焊接底框11由四条角钢焊接而成,焊接底框11其周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12,其左右两侧设有与小安全网7固定的连接板13,其前后两侧设有固定安全梯5的楼梯连接框14,角钢型号为∠63×6,楼梯连接框14由型号∠40×3的角钢焊接而成。顶框3包括矩形焊接顶框31,焊接顶框31由四条角钢焊接而成,焊接顶框31其周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12,其左右两侧设有与小安全网7固定的连接板13,其前后两侧设有固定安全梯5的楼梯连接框14,楼梯连接框14上连接有楼梯固定板32,角钢型号为∠63×6。调节底座8包括带孔钢板81、焊接在带孔钢板81中间的立杆82和立杆82上部的顶板83,带孔钢板81和顶板83为型号∠63×6的角钢,立杆82为Tr40梯形螺纹调节杆,顶板83上设置有与焊接底框11连接的螺栓孔。立柱防护框2为左右两侧的外立柱21及外立柱21之间横梁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焊接有加强筋22和电焊网23,电焊网23规格为50×50×3,外立柱21由型号∠75×6的角钢制成,横梁由型号∠50×4的角钢制成,加强筋22由型号∠30×3的角钢制成。立柱门框9为两侧的外立柱21及外立柱21之间横梁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其左侧设有安全网板91,其右侧通过门铰链93铰接有活动门92。楼梯连接框14上安装有梯步板,梯步板为3mm的防滑花纹钢板或1.5mm双向冲孔钢板。加强斜杆(4)倾斜连接在底框(1)和顶框(3)之间,其倾斜方向与安全梯5方向一致。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如图8所示,梯笼安装时,进行底框1的安装,可先把4个边垫高180mm~200mm,将立柱防护框2或立柱门框9安装在底框(最为做下层底框时),将立柱防护框2的外立柱21下端分别与底框1的连接孔12对齐,并用M14高强度螺栓连接固定。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由若干个单元节上下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节包括底框(1)、顶框(3)和可拆卸连接在其间的立柱防护框(2)、小安全网(7)和加强斜杆(4),所述立柱防护框(2)安装在单元节前后两侧,小安全网(7)和加强斜杆(4)安装在单元节左右两侧;所述单元节内部还包括连接在底框(1)和顶框(3)之间的安全梯(5),所述安全梯(5)内侧安装有安全护栏(6),各单元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其中最下部单元节其入口处安装有立柱门框(9),其底部安装有调节底座(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由若干个单元节上下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节包括底框(1)、顶框(3)和可拆卸连接在其间的立柱防护框(2)、小安全网(7)和加强斜杆(4),所述立柱防护框(2)安装在单元节前后两侧,小安全网(7)和加强斜杆(4)安装在单元节左右两侧;所述单元节内部还包括连接在底框(1)和顶框(3)之间的安全梯(5),所述安全梯(5)内侧安装有安全护栏(6),各单元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其中最下部单元节其入口处安装有立柱门框(9),其底部安装有调节底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包括矩形焊接底框(11),所述焊接底框(11)由四条角钢焊接而成,焊接底框(11)其周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12),其左右两侧设有与小安全网(7)固定的连接板(13),其前后两侧设有固定安全梯(5)的楼梯连接框(14),所述角钢型号为∠63×6,所述楼梯连接框(14)由型号∠40×3的角钢焊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角钢安全梯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3)包括矩形焊接顶框(31),所述焊接顶框(31)由四条角钢焊接而成,焊接顶框(31)其周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12),其左右两侧设有与小安全网(7)固定的连接板(13),其前后两侧设有固定安全梯(5)的楼梯连接框(14),所述楼梯连接框(14)上连接有楼梯固定板(32),所述角钢型号为∠63×6。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迎斌王双飞付丽萍蔡云袁媛朱永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恒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