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285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1
本公开涉及一种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取货架包括第一架主体和用于从货道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具有能够与货道对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支撑部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架主体上,以使货物能够在第一支撑部上倾斜向下地移动。这样,当取货架取货时,对第一支撑部进行相对于第一架主体转动的操作,从而使得第一支撑部具有向下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货物从货道缓慢地移动到第一支撑部上,不仅可以避免货物以掉落的方式进入取货架而导致的货物碰撞摔碎,而且可以使得货物以滑落的方式进入取货架,取货速度快,避免平行接货时的卡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
本公开涉及仓储运输
,具体地,涉及一种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自动拣货仓中可以采用带取货仓的智能货架完成取货,之后由取货仓转移至运输机构完成拣货。相关技术中,取货仓有多种结构,有些取货仓具有一定深度,货物从货道出来后直接掉落至取货仓内;有些取货仓为实现平稳交接采用传送带水平传输。其中,掉落式的取货仓在多个商品掉落时容易产生碰撞而摔碎商品;平行交接的取货仓存在取货效率慢、易卡货、检测不准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货架以及配置有该取货架的货物分拣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取货架,包括第一架主体和用于从货道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货道对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以使货物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倾斜向下地移动。可选地,所述取货架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一挡板,以用于将货物限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方。可选地,所述第二端部形成为用于运出货物的卸货端,所述第一挡板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货物能够被转运出所述取货架;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货物能够被止挡在所述取货架内。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可选地,所述第一架主体构造为箱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箱型结构的箱底内侧,所述箱型结构的与所述第一端部对应的一侧形成为开口,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箱型结构的与所述第二端部对应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对应的位置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通过具有能够输出旋转运动的第一驱动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轴可自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另一者连接有第一线性推动件,以在所述第一线性推动件的推动下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架主体上。可选地,所述取货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方的第一带传送组件,所述第一带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位于所述传送带两端的带轮、以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带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带轮的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上方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第一带传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部,并通过所述轮轴挂在所述U形结构的侧边。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货物分拣系统,包括货架和根据以上所述的取货架,所述货架包括至少一个货道,所述取货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货道的前方。可选地,所述货物分拣系统还包括暂存架,所述暂存架包括第二架主体和用于从所述取货架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架主体上,以使货物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倾斜向下地移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取货架取货时,对第一支撑部进行相对于第一架主体转动的操作,从而使得第一支撑部具有向下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货物从货道缓慢地移动到第一支撑部上,不仅可以避免货物以掉落的方式进入取货架而导致的货物碰撞摔碎,而且可以使得货物以滑落的方式进入取货架,取货速度快,避免平行接货时的卡货问题。同时,当取货架卸货时,也可以再次调整第一支撑部相对于第一架主体的倾斜角度,使得货物依靠自身重力以滑落的方式转运出取货架,提高卸货效率。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取货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简图;图3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取货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货物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货物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取货架,110-第一架主体,120-第一支撑部,130-第一挡板,140-第一驱动轴,151-第一转轴,152-第一线性推动件,160-第一带传送组件,161-传送带,162-带轮,163-电机,200-暂存架,210-第二架主体,220-第二支撑部,230-第二挡板,240-第二驱动轴,251-第二转轴,252-第二线性推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根据取货架的正常使用状态进行定义的,具体可以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参照图1至图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取货架,包括第一架主体110和用于从货道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一支撑部120,第一支撑部120具有能够与货道对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通过第一端部从货道上接取货物。其中,第一支撑部120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架主体110上,以使货物能够在第一支撑部120上倾斜向下地移动。第一支撑部12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的上下转动,例如第一支撑部120可以与驱动轴相连,以通过驱动轴转动直接带动第一支撑部120同步上下转动,其中,驱动轴可以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20的任意位置,其只要保证能够实现第一支撑部120向下倾斜及货物能够稳定地支撑在第一支撑部120上即可。再例如第一支撑部120的下方某位置处也可以设置有撑杆,通过撑杆的线性运动也可以实现第一支撑部120绕某点的上下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支撑部120的向下倾斜。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货物到达第一支撑部120的上方之后,可以通过第二端部将货物运出取货架。例如,当第一支撑部120与第一架主体110可转动连接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20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转动实现第二端部在水平高度上低于第一端部,从而使得货物可以依靠自身重力从货道滑动至第一支撑部120上或者通过第二端部从第一支撑部120上转运出取货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货物到达第一支撑部120的上方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一端部将货物运出取货架。例如,当第一支撑部120与第一架主体110可转动连接时,在接货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20相对于第一架主体110转动实现第二端部在水平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货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主体(110)和用于从货道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一支撑部(120),所述第一支撑部(120)具有能够与所述货道对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20)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110)上,以使货物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20)上倾斜向下地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货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主体(110)和用于从货道上接取并承接货物的第一支撑部(120),所述第一支撑部(120)具有能够与所述货道对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20)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110)上,以使货物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20)上倾斜向下地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货架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一挡板(130),以用于将货物限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20)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形成为用于运出货物的卸货端,所述第一挡板(130)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
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20)上的货物能够被转运出所述取货架;
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20)上的货物能够被止挡在所述取货架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30)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主体(1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主体(110)构造为箱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120)设置在所述箱型结构的箱底内侧,所述箱型结构的与所述第一端部对应的一侧形成为开口,所述第一挡板(130)设置在所述箱型结构的与所述第二端部对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20)在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对应的位置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1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通过具有能够输出旋转运动的第一驱动轴(140)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朱辰姜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