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42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5
一种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包含有用于灰浆制备的搅拌机(2)、设置为与搅拌机(2)包容式联接的容纳部件,通过搅拌机(2),实现了对灰浆的制备,通过容纳部件,实现了对搅拌机(2)的包裹内部安装和与运输装置的对接连接,因此实现了在施工现场上进行直接安装,提高了灰浆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灰浆制备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灰浆由水泥、石灰、石膏等胶凝材料加水拌合而成的浆状混合料,用于粉刷或灌缝,因此灰浆制备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装置,在现有的灰浆制备装置中,还都是安装在支架或移动车架上,由于灰浆制备的部件处于自由裸露状态,灰浆制备的部件安装空间大,不利于灰浆制备装置的转运,同时在施工现场进行再安装,从而影响了灰浆制备效率。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因此实现了在施工现场上进行直接安装,提高了灰浆制备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灰浆制备的搅拌机、设置为与搅拌机包容式联接的容纳部件。由于设计了搅拌机和容纳部件,通过搅拌机,实现了对灰浆的制备,通过容纳部件,实现了对搅拌机的包裹内部安装和与运输装置的对接连接,因此实现了在施工现场上进行直接安装,提高了灰浆制备效率。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包裹内部安装的方式把搅拌机和容纳部件相互联接。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在内部具有安装空间、在外部具有与运输装置的对接连接接口的方式把容纳部件与搅拌机联接。本技术设计了,容纳部件的内部安装空间设置为内腔体、容纳部件的与运输装置的对接连接接口设置为集装箱角部孔体或挂钩。本技术设计了,容纳部件设置为箱壳。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搅拌机和容纳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暂存箱。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容纳部件中,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水箱。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容纳部件中,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空压机。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容纳部件中,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操纵台。本技术设计了,在箱壳中分别设置有搅拌机、暂存箱、水箱、空压机和操纵台,搅拌机、暂存箱和空压机设置为与水箱联接并且搅拌机、暂存箱、水箱和空压机设置为与操纵台联接。本技术设计了,箱壳设置为集装箱并且箱壳的内部部位设置为与搅拌机联接,箱壳的中间部部位设置为与暂存箱联接并且箱壳的敞口部位分别设置为与空压机和操纵台联接,箱壳的上端端面内壁设置为与水箱联接。本技术设计了,在箱壳的外侧面部设置有挂钩。本技术设计了,搅拌机设置为包含有壳体、称重传感器、第一进水管、进料管、搅拌叶片、第一输出回路、第一自循环回路和第二进水管并且壳体的下端支腿设置为与称重传感器联接,壳体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进水管、进料管、第一自循环回路和第二进水管并且壳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一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联接,壳体设置为与搅拌叶片容纳式联接并且壳体的下端支腿设置为与箱壳联接,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分别设置为与电磁控制阀与水箱联接并且进料管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螺旋输送机与水泥仓联接,进料管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自吸上料泵、涡轮流量计和球阀与外加剂仓联接并且位于搅拌叶片的第一电机设置为通过支架与壳体的敞口部联接,位于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一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壳体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一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的其中一路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出料阀与第一输出回路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一输出回路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暂存箱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一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的其中另一路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循环阀与第一自循环回路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一自循环回路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壳体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称重传感器的输出接口、位于第一进水管的电磁控制阀、位于第二进水管的电磁控制阀、位于搅拌叶片的第一电机的控制端口、位于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一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的控制端口、位于进料管的自吸上料泵的控制端口和涡轮流量计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通过线缆与操纵台连接,壳体设置为锥形筒状体并且壳体的底端端面部的锥形角α设置为148-152°,第一进水管的直径与第二进水管的直径的比例设置为2.8-3.6:1,称重传感器设置为膜盒式称重传感器并且第一进水管、进料管、第一输出回路、第一自循环回路和第二进水管分别设置为圆形管道,搅拌叶片设置为丰字形轴状体。本技术设计了,暂存箱设置为包含有箱部、第二电机、减速器、混合叶片、第二输出回路、第二自循环回路和第三进水管并且箱部的敞口部设置为通过支架与第二电机的外壳和减速器的外壳联接,箱部设置为与混合叶片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电机的端轴设置为与减速器的输入端部联接,减速器的输出端部设置为与混合叶片联接并且第三进水管设置为与电磁控制阀与水箱联接,箱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第二输出回路和第二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联接,位于第二输出回路和第二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箱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位于第二输出回路和第二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的其中一路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出料阀与第二输出回路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二输出回路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作为制备灰浆的排料端口并且位于第二输出回路和第二自循环回路的输出循环泵的其中另一路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循环阀与第二自循环回路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二自循环回路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箱部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暂存箱的下端支腿设置为与箱壳联接,箱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搅拌机联接并且第二电机的控制端口和位于第三进水管的电磁控制阀分别设置为通过线缆与操纵台连接,箱部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减速器设置为蜗杆减速器,混合叶片设置为丰字形轴状体并且第二输出回路、第二自循环回路和第三进水管分别设置为圆形管道。本技术设计了,水箱设置为包含有储存部、液位计和连通管并且在储存部中设置有液位计,储存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连通管联接并且储存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搅拌机和暂存箱联接,储存部设置为与箱壳联接并且连通管的其中一路管部设置为通过截止阀与空压机联接,连通管的其中另一路管部设置为通过截止阀与外接水源联接并且储存部设置为矩形箱状体,液位计设置为磁浮式液位计并且至少三个液位计设置为与储存部联接,连通管设置为圆形管道。本技术设计了,空压机设置为离心式压缩机并且空压机设置为与箱壳联接,空压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截止阀与水箱联接。本技术设计了,操纵台设置为具有控制按钮的台状体并且操纵台设置为与箱壳联接,操纵台的控制按钮分别设置为与搅拌机和暂存箱连接。本技术设计了,箱壳与搅拌机、暂存箱和水箱设置为按照内置安装区域的方式分布并且箱壳、搅拌机、暂存箱和水箱与空压机设置为按照正压水流清洗的方式分布,箱壳、搅拌机、暂存箱和水箱与操纵台设置为按照集中操纵的方式分布,储存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三进水管、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灰浆制备的搅拌机(2)、设置为与搅拌机(2)包容式联接的容纳部件,/n按照包裹内部安装的方式把搅拌机(2)和容纳部件相互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灰浆制备的搅拌机(2)、设置为与搅拌机(2)包容式联接的容纳部件,
按照包裹内部安装的方式把搅拌机(2)和容纳部件相互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内部具有安装空间、在外部具有与运输装置的对接连接接口的方式把容纳部件与搅拌机(2)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容纳部件的内部安装空间设置为内腔体、容纳部件的与运输装置的对接连接接口设置为集装箱角部孔体或挂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容纳部件设置为箱壳(1),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搅拌机(2)和容纳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暂存箱(3),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容纳部件中,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水箱(4),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容纳部件中,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空压机(5),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容纳部件中,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操纵台(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在箱壳(1)中分别设置有搅拌机(2)、暂存箱(3)、水箱(4)、空压机(5)和操纵台(6),搅拌机(2)、暂存箱(3)和空压机(5)设置为与水箱(4)联接并且搅拌机(2)、暂存箱(3)、水箱(4)和空压机(5)设置为与操纵台(6)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立体架内安装的灰浆制备装置,其特征是:搅拌机(2)设置为包含有壳体(21)、称重传感器(22)、第一进水管(23)、进料管(24)、搅拌叶片(25)、第一输出回路(26)、第一自循环回路(27)和第二进水管(28)并且壳体(21)的下端支腿设置为与称重传感器(22)联接,壳体(2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进水管(23)、进料管(24)、第一自循环回路(27)和第二进水管(28)并且壳体(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第一输出回路(26)和第一自循环回路(27)的输出循环泵联接,壳体(21)设置为与搅拌叶片(25)容纳式联接并且壳体(21)的下端支腿设置为与箱壳(1)联接,第一进水管(23)和第二进水管(28)分别设置为与电磁控制阀与水箱(4)联接并且进料管(24)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螺旋输送机与水泥仓联接,进料管(24)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自吸上料泵、涡轮流量计和球阀与外加剂仓联接并且位于搅拌叶片(25)的第一电机设置为通过支架与壳体(21)的敞口部联接,位于第一输出回路(26)和第一自循环回路(27)的输出循环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壳体(21)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输出回路(26)和第一自循环回路(27)的输出循环泵的其中一路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出料阀与第一输出回路(2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一输出回路(2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暂存箱(3)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输出回路(26)和第一自循环回路(27)的输出循环泵的其中另一路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循环阀与第一自循环回路(27)的输入端口部联接,第一自循环回路(27)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壳体(21)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称重传感器(22)的输出接口、位于第一进水管(23)的电磁控制阀、位于第二进水管(28)的电磁控制阀、位于搅拌叶片(25)的第一电机的控制端口、位于第一输出回路(26)和第一自循环回路(27)的输出循环泵的控制端口、位于进料管(24)的自吸上料泵的控制端口和涡轮流量计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通过线缆与操纵台(6)连接,壳体(21)设置为锥形筒状体并且壳体(21)的底端端面部的锥形角α设置为148-152°,第一进水管(23)的直径与第二进水管(28)的直径的比例设置为2.8-3.6:1,称重传感器(22)设置为膜盒式称重传感器并且第一进水管(23)、进料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言伟张磊解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道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