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31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包括空气雾化装置、旋转雾化装置、供压风装置和供液管;空气雾化装置内部的空气雾化室一端与喷孔连通、另一端与供压风装置的出气口以及旋转雾化装置上的喷孔II连通,在空气雾化室中设有旋流装置,旋流装置与空气雾化室内壁间形成旋流通道;旋转雾化装置后端与供液管连接;在供压风装置上设有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的外侧端连接气源、内侧端的出气口与空气雾化室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先水力雾化、后空气雾化的方式增强装置的雾化效果,且可降低对水压的要求,经济实用性突出。经济实用性突出。经济实用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化技术和专业施工设备的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矿山开采、隧道掘进等行业领域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粉尘威胁问题不容忽视,领域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会诱发不可治愈的尘肺病,严重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且一些粉尘在特定条件下有引发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的风险,一旦出现严重安全事故,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0003]为了降低作业风险、进一步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喷雾降尘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和改进,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灵活等优点,在粉尘防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喷雾降尘技术的核心是雾化过程的实现问题,雾化是指通过喷嘴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压力雾化,转盘雾化,气体雾化及声波雾化等。
[0004]去除一些因成本较高而在喷雾降尘领域难以推广的雾化方式,目前常用的雾化方法主要包括水力雾化和空气雾化两种,水力雾化的成本虽然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但该方法存在雾化效果差、所需水压高、耗水量大、资源浪费严重、阻力大、喷嘴易堵塞等问题,在使用时只能通过提高供水压力和减小喷孔孔径来提高雾化效果,但是这不仅对水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剧了喷嘴的堵塞和磨损;空气雾化方式通过提高气体流动速度增大空气动力作用,降低对水压的要求,雾化效果更好,同时较大的喷嘴孔径也能缓解喷嘴磨损和堵塞的问题,但由于喷出的雾流附近常伴随着高速气流,可能直接将含尘气流吹走,进而影响降尘效率。如中国专利CN 107620607 B公开一种梯级雾化分区除尘方法,其虽是通过多组件的配合进行了梯级的雾化除尘,但是各组件仍是相对独立分阶段进行工作的,射出的雾化液滴较大,极易发生堵塞喷头的问题。
[000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的高效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保证雾化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对水压的要求,阻力低,雾化降尘效果显著。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包括空气雾化装置、旋转雾化装置、供压风装置和供液管;空气雾化装置内部的空腔构成空气雾化室,空气雾化室一端与空气雾化装置前端的喷孔连通、另一端与供压风装置的出气口以及旋转雾化装置前端的喷孔II连通,在空气雾化室中设有旋流装置,旋流装置与空气雾化室内壁间形成旋流通道;旋转雾化装置后端与供液管连接;在供压风装置上设有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分别设在旋转雾化装置的上、下两端,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
的外侧端连接气源、内侧端的出气口与空气雾化室内部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旋流装置为从后向前渐缩的结构,空气雾化室的内壁为光滑的流线型渐缩结构。
[0009]作为优选,渐缩结构的空气雾化室的前端收缩角α为80~90
°
,后端收缩角β为10~20
°

[0010]进一步地,空气雾化装置1中的喷孔I的孔径为1.5~3.5 mm。
[0011]进一步地,旋转雾化装置内部环周均布五只旋叶,所述喷孔II的孔径为2~4 mm。
[0012]进一步地,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的进气段倾斜设置在供压风装置的主体上、在供压风装置主体内部光滑过渡到拐角段后一体连通水平方向设置的出气段,在出气段端部的出气口处采用拉瓦尔管结构。
[0013]作为优选,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的进气段与供压风装置主体之间的夹角θ=30

50
°

[0014]进一步地,下进气管的直径大于上进气管的直径。
[0015]进一步地,在供液管、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尾部接口处均采用波浪形防脱落结构。
[0016]进一步地,空气雾化装置与供压风装置间螺纹连接;供液管螺纹连接在供压风装置内;旋转雾化装置螺纹连接在供液管前端。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雾化装置可实现梯级多次增强雾化的过程,具体是采用先水力雾化、后空气雾化的方式获得了更好的雾化效果,同时降低了对水压的要求,压力水在进入该装置后经过多级雾化形成的雾滴粒径更小,速度更快;2. 旋转雾化装置和空气雾化装置中较大的喷孔面积增大了喷雾量,避免了堵塞现象的发生;3. 空气雾化室中的较大空间可以确保雾滴和气体充分混合,既保证了较好的雾化效果,又避免了高速气流从喷孔喷出,吹散含尘气流,保证降尘效率;4. 上、下进气管的出气口处均采用拉瓦尔管的结构,该结构可将亚音速的气流提高至超音速,起到了对气流降压提速的作用,使得气流速度远大于初次雾化后的雾滴速度,雾滴在空气动力的破坏作用下可进行二次雾化,强化雾化效果;5. 不同直径的上、下进气管可以有效抵消初次雾化后雾滴所受的重力影响;6. 在本装置的内部有多处均采用了流线型结构设计,该设计可降低装置的雾化阻力,提高了能量利用率;7. 供液管和上、下进气管末端的波浪形设计保证了其与外部管道的连接牢固性,避免工作过程中发生脱落的情况;8. 该雾化装置由多个部件组合构成,且不同部件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不仅拆装方便,个别部件出现损坏时也易于更换。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旋转雾化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旋转雾化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其中,1

空气雾化装置,2

旋转雾化装置,3

供压风装置,4

供液管;11

空气雾化室,12

喷孔,13

旋流装置;21

喷孔II,22

旋叶;31

上进气管,32

下进气管,33

拉瓦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
[0020]为了能在获得更好的雾化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水压的要求,降低企业施工难度和经济成本,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包括空气雾化装置1、旋转雾化装置2、供压风装置3和供液管4;空气雾化装置1内部的空腔构成空气雾化室11,空气雾化室11一端与空气雾化装置1前端的喷孔 12连通、另一端与供压风装置3的出气口以及旋转雾化装置2前端的喷孔II 21连通,在空气雾化室11中设有旋流装置13,旋流装置13与空气雾化室11内壁间形成旋流通道;旋转雾化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雾化装置(1)、旋转雾化装置(2)、供压风装置(3)和供液管(4);空气雾化装置(1)内部的空腔构成空气雾化室(11),空气雾化室(11)一端与空气雾化装置(1)前端的喷孔(12)连通、另一端与供压风装置(3)的出气口以及旋转雾化装置(2)前端的喷孔II(21)连通,在空气雾化室(11)中设有旋流装置(13),旋流装置(13)与空气雾化室(11)内壁间形成旋流通道;旋转雾化装置(2)后端与供液管(4)连接;在供压风装置(3)上设有上进气管(31)和下进气管(32),上进气管(31)和下进气管(32)分别设在旋转雾化装置(2)的上、下两端,上进气管(31)和下进气管(32)的外侧端连接气源、内侧端的出气口与空气雾化室(11)内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装置(13)为从后向前渐缩的结构,空气雾化室(11)的内壁为光滑的流线型渐缩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渐缩结构的空气雾化室(11)的前端收缩角α为80~90
°
,后端收缩角β为10~20
°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雾化装置1中的喷孔I(12)的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和堂张晨阳何鑫鑫刘焱赵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