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庆顺专利>正文

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11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其具有一中空的滚轮座,滚轮座锁设在滑鼠的底板上,滚轮座枢设有一中空的滚轮,于滚轮的另一侧面内表中向容置空间中突出外表有齿的一环圈,使与光学元件相套接,该光学元件具有外壳、电路板及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等,电路板由线路与滑鼠内的主电路板相连接;当滚轮滚动时,直接使环圈转动,直接由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传递讯号,可减少使用的元件数,无论在制造与组装上皆更为便利,传输讯号更正确。(*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本技术涉及滑鼠
,是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第三轴上滚轮的直接传动产生光电感应的结构。已有的的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指在一滑鼠10上再安装有一第三轴(Z轴)输入装置20,使滑鼠10增加卷动使用功能;滑鼠10包括有一底座101、一上盖102、一主电路板103、一左键开关及一右键开关等均为已有的的技术第三轴输入装置20设有一中空的壳体1,壳体1位于滑鼠10内的主电路板103前侧所预留的缺口104处,并枢设在滑鼠10的底座101上,在壳体1的两侧各设有一枢接片11,枢接片11上并具有贯穿孔12,底座101在相对应于枢接片11位置处直立延伸设有凸柱105,并在凸柱105上套设有一弹性元件106(弹簧),枢接片11的贯穿孔12套设在凸柱105顶端,并抵靠在弹性元件106上。壳体1在相对于枢接片11的另两侧则向上延伸没有两夹槽13、14,壳体1的一侧延伸有一支杆15,支杆15处并对应于一微动开关107。有一滚轮2枢设在中空壳体1内,滑鼠10的上盖102在同时邻近于左键开关与右键开关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长形开孔108,使滚轮2作为滚动面的一部分从该长形开孔108处凸露于滑鼠10外表处供操作使用。滚轮2一侧边形成为一封闭面,在封闭面上设有一卡柱21,卡柱21卡合在壳体1一侧所设的夹槽13中,使滚轮2固定于壳体1中,在该滚轮2封闭面的一侧边上设有环绕著圆周的复数个定位凹孔22,壳体1相对应于滚轮2的一面则设有一定位栓16,滚轮2另一侧边为未封闭的开口,便使滚轮2内形成一容置空间23,在容置空间23内设有一齿轮组的主动轮24。设有一光学机构3,使光学机构3套设在滚轮2的容置空间23内,具有一中空外壳31,于外壳31未容置于容置空间23内的一侧边枢接有一卡掣片32,由该卡掣片32卡合在壳体1另一侧的夹槽14中,外壳1位于容置空间23内的一侧边嵌扣有一盖板39,设有一齿轮组的被动轮33,使滚轮2转动时,主动轮24与被动轮33相互啮合转动,被动轮33由一连杆331嵌扣在盖板39的嵌槽34,并于外壳31内与光栅转盘盖35及光栅转盘36相连接,在对应于该光栅转盘36的位置处设有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37,并藉由线路与一电路板38相接,该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37作为传递讯号之用,电路板38再藉线路与滑鼠10的主电路板103相接。-->当使用者滚动第三轴输入装置20的滚轮2时,滚轮2内的主动轮24即会带动从动轮33,使光栅转盘36跟著转动,而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37即会根据红外线发射和接收的状态将讯号传递至电路板38上,再传送至滑鼠10的主电路板103上,当使用者向下按压滚轮2时,与滚轮2枢接在一起的壳体1上的支杆15即会向下按压到微动开关107,而控制第三轴座标的启动,由于壳体1抵靠在弹性元件106套设的凸柱105上,当滚轮2带动壳体1向下按压时,由该弹性元件106而有一回复力量,同时,亦可缓冲向下按压所产生的力量,在该滚轮2的侧边上设有定位凹孔22,壳体1相对应于该滚轮2的定位凹孔22处则设有一定位栓16,滚轮2不再转动后,定位栓16会定位在定位凹孔22中,使滚轮2不致任意转动,使到达指定位置的第三轴座标不会乱移动,而有定位的功能。上述为一种相当好的滑鼠第三轴输入装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制造,发现其结构略为复杂,而且在实际的使用效果上由于滚轮的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的光栅转盘间有一传动速率差存在,也有元件的制造间隙差,使得于滚动的传动成为间接的传动,一来增加感应时的时间误差,二来也容易造成讯号传讯的误差,三来使用上的错误性也被提高,又,于整体结构组装上,更有一特别不方便的位置,那就是被动齿轮需以一连杆卡接在盖板的嵌槽中,对准不易,不但需要较高的精密度与装配度,而且不易于运用自动插件方式,大部分需要以人工来装配,让制造成本提高,为了更符合实际需求,申请人乃进行研发,以解决已有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以直接设置于滚轮上的环圈形成光栅转盘部,能节省数个零件,降低制造的程序与过程,因此能以较低的成本组合而成,即以简易的结构与组装解决制造上的问题;以直接传动方式与光学元件进行匹配,由于间隙的整体误差已缩至最小,因此能产生较已有的精确的感应,让第三轴的操作更能精确,能降低操作的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其于一滑鼠上安装有部分露出的一第三轴(Z轴)输入装置,第三轴输入装置具有一中空的滚轮座与一滚轮,滚轮座锁设在滑鼠的底板上,该滚轮座枢设有一中空的滚轮,该滚轮一侧面为开口,另一侧面为封闭面,并使滚轮内形成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在该滚轮的封闭面内表面中间处,向该容置空间中突出设置有一环圈,并在该环圈的表面上设有平行轴向的等间隔的光栅转盘,使该光栅转盘与光学元件相套接,直接感应输出讯号。该光学元件具有外壳、电路板及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电路板由线路-->与滑鼠内的主电路板相连接,外壳外侧边接设有一卡掣片,该卡掣片卡合设该在滚轮座另一侧的一夹槽中,外壳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侧面边上嵌接有一电路扳,该电路板在对应于该环圈的位置处设有一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进一步说明:图1为已有的滑鼠立体分解图图2为已有的滑鼠初步部分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已有的滑鼠的组合后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初步部分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的组合后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的滚轮剖视图参见图4至图8所示,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指在一滑鼠4上再安装有一第三轴(Z轴)输入装置5,使滑鼠4增加卷动使用功能,运用这种特设的卷动功能,可以减少滑鼠的移动,便能直接产生萤幕视窗的向上或向下卷动的功用,当然,可想而知,若是设置成一对的输入装置则会产生左右卷动的效果,有些近似滑鼠的滑球的动作,但,因为直接操作,控制上较简单快速,已逐渐为电脑使用族群接受,所以,这种型式滑鼠4包括有一底板41、一顶盖42、一主电路板43、一左键开关44及一右键开关45等,这部分均为已有的的滑鼠所需的基本架构与技术不再说明。该第三轴输入装置5设置有一为中空的滚轮座51,滚轮座51位于滑鼠4内的主电路板43前侧所预留的缺口46处,为因设在滑鼠10的底板41上,在滚轮座51的两侧各设有一枢接片52,枢接片52上并具有贯穿孔53,底板41在相对应于枢接片52位置处直立延伸设有凸柱47,并在凸柱47上套设有一弹性元件48(弹簧),枢接片52的一贯穿孔53套设在凸柱47顶端,并抵靠在弹性元件48-上。该滚轮座51在相对于枢接片52的两侧位置处则向上延伸设有两夹槽54、55,滚轮座51的一侧后方处延伸有一支杆56,支杆56处并对应于一微动开关49,该微动开关49设置在主电路板43上。另设有一滚轮6枢设在滚轮座51的中空位置处,滑鼠4的顶盖42在同时邻近于左键开关与右键开关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长形开孔40,使滚轮6作为滚动面的一部分从该长形开孔40处凸露于滑鼠4外表处,以供操作使用。该滚轮6一侧边形成为一封闭面60,在封闭面60外表上设有一卡柱61,-->卡柱61卡合在滚轮座51一侧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其于一滑鼠上安装有部分露出的一第三轴(Z轴)输入装置,第三轴输入装置具有一中空的滚轮座与一滚轮,滚轮座锁设在滑鼠的底板上,该滚轮座枢设有一中空的滚轮,该滚轮一侧面为开口,另一侧面为封闭面,并使滚轮内形成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在该滚轮的封闭面内表面中间处,向该容置空间中突出设置有一环圈,并在该环圈的表面上设有平行轴向的等间隔的光栅转盘,使该光栅转盘与光学元件相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其于一滑鼠上安装有部分露出的一第三轴(Z轴)输入装置,第三轴输入装置具有一中空的滚轮座与一滚轮,滚轮座锁设在滑鼠的底板上,该滚轮座枢设有一中空的滚轮,该滚轮一侧面为开口,另一侧面为封闭面,并使滚轮内形成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在该滚轮的封闭面内表面中间处,向该容置空间中突出设置有一环圈,并在该环圈的表面上设有平行轴向的等间隔的光栅转盘,使该光栅转盘与光学元件相套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环圈的表面上设有平行轴向的等间隔的光栅转盘为一种齿状条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元件具有外壳、电路板及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电路板由线路与滑鼠内的主电路板相连接,外壳外侧边接设有一卡掣片,该卡掣片卡合设该在滚轮座另一侧的一夹槽中,外壳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侧面边上嵌接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顺谢政良吕淑芬
申请(专利权)人:王庆顺谢政良吕淑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