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水系超高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06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水系超高挡墙,包括:外侧墙,与水系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内侧墙,与所述外侧墙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渗水缓冲腔;设备管线,设置在所述渗水缓冲腔内。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临水系超高挡墙无法有效地利用挡土墙的内部空间且排水机构如果出现损坏难以维修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水系超高挡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临水系超高挡墙。

技术介绍

[0002]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例如:在滨河及水库路堤,傍水一侧设置挡土墙,从而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的有效措施。
[0003]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CN20662517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回填土夯实层、渗透管和第一排水管,所述回填土夯实层通过第一防水土工布与土工格栅相互连接,所述浆砌片石的外侧覆盖有防水土工布,且防水土工布的外侧安装有出水口,渗透管位于回填土夯实层的内部,且其通过导流管与第一排水管相互连接,第二排水管位于第一排水管的下方。
[0004]通过上述水利工程挡土墙的可以有效地将渗入挡土墙内的水排出。但是,上述用于水利工程的挡土墙,其仅仅是通过排水管实现排水的功能,无法有效地利用挡土墙的内部空间。且,上述排水管埋置在挡土墙内部,如果排水管发生损坏还具有施工人员难以维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临水系超高挡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临水系超高挡墙无法有效地利用挡土墙的内部空间且排水机构如果出现损坏难以维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临水系超高挡墙,包括:
[0006]外侧墙,与水系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
[0007]内侧墙,与所述外侧墙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渗水缓冲腔;/>[0008]设备管线,设置在所述渗水缓冲腔内。
[0009]可选的,所述设备管线包括:水路管廊和/或电力管廊和/或燃气管廊和/或热力管廊和/或通讯管廊;所述渗水缓冲腔与超高挡墙外界相连通。
[0010]可选的,临水系超高挡墙,还包括:
[0011]下沉甬道,设置在靠近所述内侧墙的一侧,且所述下沉甬道位于水系其水面以下;
[0012]所述渗水缓冲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土墙渗透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或水泵。
[0013]可选的,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和/或水系涌出的水流入所述下沉甬道的容水腔;
[0014]所述容水腔与所述渗水缓冲腔相连通。
[0015]可选的,所述下沉甬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渗水缓冲腔相连通的渗水通风孔,所述渗水缓冲腔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上端与所述渗水通风孔相对设置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渗水缓冲腔的腔底。
[0016]可选的,所述水路管廊包括:设置在所述渗水缓冲腔其底部的污水管路和给水管路;
[0017]所述电力管廊和/或所述燃气管廊和/或所述热力管廊和/或所述通讯管廊设置在所述水路管廊上方,且靠近所述内侧墙的一侧。
[0018]可选的,所述渗水缓冲腔内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设备管线的防水隔离层;和/或,
[0019]所述下沉甬道与所述渗水缓冲腔通过甬道相连通。
[0020]可选的,所述外侧墙其朝向水系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墙上且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隔水挡墙;所述隔水挡墙设置在靠近水系其水面一侧的位置。
[0021]可选的,所述隔水挡墙为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并与所述外侧墙相贴合的L形构件。
[0022]可选的,所述防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墙表面且位于所述支撑部下侧的防水层。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临水系超高挡墙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临水系超高挡墙其内部设备管线布置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外侧墙;2

水系;3

内侧墙;4

渗水缓冲腔;5

电力管廊;6

热力管廊;7

通讯管廊;8

下沉甬道;9

容水腔;10

渗水通风孔;11

引水管;12

污水管路;13

给水管路;14

支撑部;15

隔水挡墙;16

防水层;17

照明线路。
[002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临水系超高挡墙,包括:外侧墙,与水系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内侧墙,与所述外侧墙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渗水缓冲腔;设备管线,设置在所述渗水缓冲腔内。
[0030]现有技术中只是通过嵌装在挡土墙内的渗透管从而起到排水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临水系超高挡墙仅仅是通过排水管实现排水的功能,无法有效地利用挡土墙的内部空间。且,上述排水管埋置在挡土墙内部,如果排水管发生损坏还具有施工人员难以维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外侧墙和内侧墙围成具有渗水缓冲腔的超高挡墙主体结构。上述渗水缓冲腔沿外侧墙和内侧墙其二者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有效地方便施工者在所述渗水缓冲腔内布置设备管线,并且有效地将渗入挡土墙内的水排出。而且,上述由外侧墙和内侧墙组成的分体结构临水系超高挡墙可以围成大空间、方便检修人员进入的检修通道,从而解决现有渗透管难以维修的问题。
[003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临水系超高挡墙,所述设备管线包括:水路管廊和/或电力管廊和/或燃气管廊和/或热力管廊和/或通讯管廊;所述渗水缓冲腔与超高挡墙外界相连通。
[0032]通过使渗水缓冲腔与超高挡墙外界相连通可以有效地方便检修人员对渗水缓冲腔内的设备管线进行维修维护,并方便施工方后期增设线路管廊。
[003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临水系超高挡墙,还包括:下沉甬道,设置在靠近所述内侧墙的一侧,且所述下沉甬道位于水系其水面以下;所述渗水缓冲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土墙渗透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或水泵。
[0034]上述下沉甬道可以有效地与超高挡墙主体结构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临水系超高挡墙体系,从而施工方利用下沉甬道增加临水系超高挡墙体系的功能性。
[0035]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临水系超高挡墙,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和/或水系涌出的水流入所述下沉甬道的容水腔;所述容水腔与所述渗水缓冲腔相连通。
[0036]通过在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设置上述容水腔可以有效地承托雨水以及从水系渗出的水,避免水流入下沉甬道。而且,上述容水腔与渗水缓冲腔相连通,可以有效快速地将容水腔内的水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水系超高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墙(1),与水系(2)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内侧墙(3),与所述外侧墙(1)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1)和所述内侧墙(3)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渗水缓冲腔(4);所述渗水缓冲腔(4)用于容置设备管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水系超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管线包括:水路管廊和/或电力管廊(5)和/或燃气管廊和/或热力管廊(6)和/或通讯管廊(7);所述渗水缓冲腔(4)与超高挡墙外界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水系超高挡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沉甬道(8),设置在靠近所述内侧墙(3)的一侧,且所述下沉甬道(8)位于水系(2)其水面以下;所述渗水缓冲腔(4)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土墙渗透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或水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水系超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和/或水系(2)涌出的水流入所述下沉甬道(8)的容水腔(9);所述容水腔(9)与所述渗水缓冲腔(4)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水系超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甬道(8)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渗水缓冲腔(4)相连通的渗水通风孔(10),所述渗水缓冲腔(4)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上端与所述渗水通风孔(10)相对设置的引水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泉贾濛李静威徐元卿刘畅周晔薛强李碧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