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75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雾化装置中的喷嘴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以解决现有雾炮机中心区域喷出的雾化水量明显不足的问题,该雾化喷头组件包括外圈雾化喷头及中心雾化喷头,外圈雾化喷头具有一呈圈状结构、固定设置在雾炮机风筒出口的布水管,布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多根第一雾化喷管,中心雾化喷头具有一导管及可转动地套设在导管上的第一转动喷管;布水管沿其径向向内设有连接管,导管与连接管相连通;第一转动喷管在风力作用下可绕导管的轴心线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转动喷管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其喷出的雾化水能够有效填补雾炮机风筒出口中心区域的空缺,提高了雾化水分布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中的喷嘴
,具体涉及一种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施工活动会引起扬尘污染,例如混凝土生产、房屋建设、道路施工、房屋拆除、物料运输等人为活动,上述活动产生的粉尘颗粒物将对大气造成污染。由于扬尘颗粒在施工活动的影响下会随着空气流动而移动,最后变成细小颗粒物,导致很多地区遭受雾霾的袭击状况,易被人吸入肺中,就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对身体有害。针对上述城市扬尘及雾霾问题,当前主要通过架设在汽车上的雾炮机对空气进行降尘,雾炮机利用高压将水雾化后在风筒强风机的作用下喷出,以雾化后的水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吸附沉降后以满足净化空气的目的,无需清灰,除尘用水量少,需处理的出水量也少,不会二次污染,它还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减少雾霾对身体的伤害。但是,现有雾炮机的雾化喷头大多环状布置在风筒的出口,导致中心区域喷出的雾化水量明显不足,其覆盖面内的雾化水分布不均匀,而且现有喷头喷射角度固定不变、雾化效果差,存在喷射范围有限、喷雾喷射面积较小的问题,最终影响雾炮机的降尘范围和降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以解决现有雾炮机中心区域喷出的雾化水量明显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包括:外圈雾化喷头,具有一呈圈状结构、固定设置在雾炮机风筒出口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多根第一雾化喷管;及中心雾化喷头,具有一导管及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管上的第一转动喷管;其中,所述布水管沿其径向向内设有连接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转动喷管在风力作用下可绕所述导管的轴心线转动。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喷管包括:第一套管及第二雾化喷管;所述第一套管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管的出口上,所述第二雾化喷管沿所述第一套管外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的第二雾化喷管与所述导管相连通、其与所述第一雾化喷管的喷射方向相同;每根所述的第二雾化喷管上设有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板面倾斜于风力方向设置。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喷管还包括第三雾化喷管,所述第三雾化喷管与所述第二雾化喷管相互交叉地沿所述第一套管外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的第三雾化喷管与所述导管相连通、其喷射方向向外扩散延伸。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雾化喷管为直角弯喷管,所述第三雾化喷管为钝角弯喷管;在转动时,所述第三雾化喷管的最大转动半径比所述第二雾化喷管的最大转动半径小。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的出口为具有镂空结构的出口管段,所述出口管段的端部连接有半球形雾化喷头;所述第一套管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出口管段上,所述第二雾化喷管、第三雾化喷管分别与所述出口管段相连通。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管段外圆周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长孔及圆孔,所述长孔沿所述出口管段母线方向设置、其与所述圆孔相互交叉地均匀分布在所述出口管段外圆周表面上;所述长孔与圆孔共同构成镂空结构。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雾化喷管、第二雾化喷管与第三雾化喷管的出口均连接有雾化器。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雾化喷管与第三雾化喷管各设有3根。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雾化喷头还包括第二转动喷管,所述第二转动喷管包括:第二套管;喷管本体;及第二叶片;其中,所述第二套管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雾化喷管上,所述喷管本体朝所述第一雾化喷管的喷射方向倾斜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管上且与所述第一雾化喷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第二套管径向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套管外圆周面环形阵列有两块,每块所述的第二叶片的板面倾斜于所述第二套管的母线方向设置。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管本体对称于所述第二套管轴线设有两根,每根所述的喷管本体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雾化喷管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的第一转动喷管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其喷出的雾化水能够有效填补雾炮机风筒出口中心区域的空缺,提高了雾化水分布的均匀性;2、通过设置的第三雾化喷管,其出口向外倾斜设置、喷射方向向外扩散延伸,与第二雾化喷管喷出的雾化水叠加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增加风筒出口中心区域的雾化水量,提高了雾化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扩大了喷射范围,增加了喷雾喷射面积,进而提高了雾炮机的降尘范围和降尘效率;3、设置的半球形雾化喷头,配合第二雾化喷管、第三雾化喷管作用,能够再次增加风筒出口中心区域的雾化水量,提高雾化水分布的均匀性;4、通过设置的雾化器,可以将第一雾化喷管、第二雾化喷管与第三雾化喷管喷洒出来的水滴初步雾化,之后被风筒强风机的风力吹散而再次雾化,能够有效提高雾炮机除尘水的雾化率和雾化效果;5、设置的第一雾化喷管喷出的雾化水经过转动的第二转动喷管喷出的且被风力雾化后的细股水流增强,提高雾化效果后在风力作用下向前翻滚而出,进一步逐渐扩大喷射范围,能够有效增加喷雾的喷射面积,提高雾炮机的降尘范围和降尘效率;6、每根喷管本体的喷射方向与第一雾化喷管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尽量保证从喷管本体喷出的细股水流全部被风力吹散、卷吸而雾化,提高了雾化率,增加了喷雾的喷射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中心雾化喷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转动喷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布水管,110、第一雾化喷管,120、连接管,130、进水管;200、导管,210、进口,220、出口管段,221、长孔,222、圆孔,230、半球形雾化喷头;300、第一转动喷管,310、第一套管,320、第二雾化喷管,321、第一叶片,330、第三雾化喷管,340、雾化器;400、第二转动喷管,410、第二套管,420、喷管本体,430、第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圈雾化喷头,具有一呈圈状结构、固定设置在雾炮机风筒出口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多根第一雾化喷管;及/n中心雾化喷头,具有一导管及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管上的第一转动喷管;/n其中,所述布水管沿其径向向内设有连接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转动喷管在风力作用下可绕所述导管的轴心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圈雾化喷头,具有一呈圈状结构、固定设置在雾炮机风筒出口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多根第一雾化喷管;及
中心雾化喷头,具有一导管及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管上的第一转动喷管;
其中,所述布水管沿其径向向内设有连接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转动喷管在风力作用下可绕所述导管的轴心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喷管包括:
第一套管及第二雾化喷管;
所述第一套管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管的出口上,所述第二雾化喷管沿所述第一套管外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的第二雾化喷管与所述导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雾化喷管与所述第一雾化喷管的喷射方向相同;
每根所述的第二雾化喷管上设有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板面倾斜于风力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喷管还包括第三雾化喷管,所述第三雾化喷管与所述第二雾化喷管相互交叉地沿所述第一套管外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的第三雾化喷管与所述导管相连通、所述第三雾化喷管喷射方向向外扩散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雾化喷管为直角弯喷管,所述第三雾化喷管为钝角弯喷管;在转动时,所述第三雾化喷管的最大转动半径比所述第二雾化喷管的最大转动半径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雾炮机的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出口为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鼎瑞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