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注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1734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注浆方法,既有建筑下方具有第一导洞,超前注浆方法包括:步骤S40:在第一导洞的掌子面上标记第一注浆孔位,第一注浆孔位包括多个,多个第一注浆孔位沿第一导洞的掌子面的两侧边沿以及底边间隔布置,第一导洞的掌子面的靠近第一导洞的顶边无第一注浆孔位;步骤S50:以第一注浆孔位作为钻孔起点朝向与其靠近的第一导洞的内壁进行钻孔以形成第一钻孔,第一钻孔的钻孔终点位于第一导洞的周向外侧并位于掌子面在挖掘方向的前侧;步骤S60:向第一钻孔内注浆。应用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超前注浆方法不适用于导洞与既有建筑距离较近的状况。适用于导洞与既有建筑距离较近的状况。适用于导洞与既有建筑距离较近的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前注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挖掘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前注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隧道挖掘的过程中,会遇到隧道需要穿过既有建筑的情况,尤其是在地铁隧道挖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在已经挖好的隧道下面再挖掘新的隧道,以此形成换乘线的枢纽站。此时的已经挖掘好的隧道即为既有建筑,而需要新挖掘的隧道成为既有建筑的下增层。在下增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既有建筑的沉降,目前一般在下增层的导洞挖掘前进行超前注浆并在导洞挖掘后进行初期支护,以降低既有建筑在下增层导洞在开挖的过程中发生沉降的风险。但是目前的超前注浆一般需要在导洞的掌子面上开设注浆孔,注浆孔的分布呈“口”字型布置,这种注浆方式成本较高,且不适用与导洞与既有建筑距离较近时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前注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超前注浆方法不适用于导洞与既有建筑距离较近的状况。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注浆方法,既有建筑下方具有第一导洞,超前注浆方法包括: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前注浆方法,既有建筑(1)下方具有第一导洞(10),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注浆方法包括:步骤S40:在所述第一导洞(10)的掌子面上标记第一注浆孔位(20),所述第一注浆孔位(2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注浆孔位(20)沿所述第一导洞(10)的掌子面的两侧边沿以及底边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导洞(10)的掌子面的靠近所述第一导洞(10)的顶边无所述第一注浆孔位(20);步骤S50:以所述第一注浆孔位(20)作为钻孔起点朝向与其靠近的所述第一导洞(10)的内壁进行钻孔以形成第一钻孔(30),所述第一钻孔(30)的钻孔终点位于所述第一导洞(10)的周向外侧并位于所述掌子面在挖掘方向的前侧;步骤S60:向所述第一钻孔(30)内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前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钻孔(30)的钻孔终点投影在所述掌子面所在的平面上后形成多个投影点,相邻两个所述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在0.5m至1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前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还包括:以每个所述第一注浆孔位(20)为起点钻设多个所述第一钻孔(30),多个所述第一钻孔(30)的钻孔终点在所述第一导洞(10)的挖掘方向上间隔布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前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后退式注浆法向所述第一钻孔(30)内注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前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孔(30)的钻孔终点与所述第一钻孔(30)的钻孔起点在所述第一导洞(10)的延伸方向上的最大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尔斌王华伟张志伟王志康郑凯靳德勇刘小勇孙孝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