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鲁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51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包括主管,主管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排气导管的一端连通,排气导管一端的内壁与挡板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挡板一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转杆与套环的中部转动连接,套环外表面的一侧与第一阻气板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阻气板另一侧的中部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该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通过螺纹轴带动压力板在主管的内部上下移动,促使第一阻气板和第二阻气板进行交替张开闭合,达到了过滤板在压力板的作用下将废气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的效果,解决了目前采用单管过滤废气,不利于更换过滤板,影响过滤废气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气处理指的是针对工业场所、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国家废气对外排放的标准的工作。一般废气处理包括了有机废气处理、粉尘废气处理、酸碱废气处理、异味废气处理和空气杀菌消毒净化等方面。传统的废气排放过程中无法控制废气的排放,更换过滤结构过程中影响废气的排放,造成废气的大量积压,对于管道以及处理装置容易产生过高压力,耽误废气排放过滤的工作效率,不利于过滤装置的更换,容易导致废气的泄漏,污染处理装置周围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具备稳定的将排出的废气进行过滤,方便更换过滤装置内部的过滤结构,更换过滤结构的过程中对于正常的废气过滤无影响,避免了长时间挤压废气对于处理装置以及过滤装置造成影响,提高过滤装置的利用率,同时方便更换过滤器等部件,避免废气的泄漏,保障废气处理的安全等优点,解决了目前采用单管过滤废气,不利于更换过滤板,影响过滤废气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稳定的将排出的废气进行过滤,方便更换过滤装置内部的过滤结构,更换过滤结构的过程中对于正常的废气过滤无影响,避免了长时间挤压废气对于处理装置以及过滤装置造成影响,提高过滤装置的利用率,同时方便更换过滤器等部件,避免废气的泄漏,保障废气处理的安全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包括主管,主管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排气导管的一端连通,排气导管一端的内壁与挡板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挡板一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转杆与套环的中部转动连接,套环外表面的一侧与第一阻气板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阻气板另一侧的中部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排气导管一端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排气导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的一端连通。主管底部的另一侧与进气导管的一端连通,进气导管内壁顶部的一端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阻气板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阻气板外表面的顶部与转动环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环的中部通过转杆与支撑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块的另一端与圆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圆板的另一侧与进气导管另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进气导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进气管的一侧连通。主管的顶部与动力箱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箱内壁底部的一端通过固定块与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的一侧通过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主动锥齿轮外表面的一侧与从动锥齿轮外表面的一侧啮合,从动锥齿轮固定套接于螺纹套管外表面的底部,螺纹套管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动力箱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优选的,排气导管的中部卡接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的数量为四个,两个过滤板为一组分别对称卡接于两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中部。优选的,主管一侧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卡环,卡环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环的内圈直径均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直径相同。优选的,螺纹套管的内圈螺纹连接有螺纹轴,螺纹轴的一端穿过动力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压力板,压力板的直径与主管的内圈直径相同。优选的,主动锥齿轮设置为半齿牙齿轮,主动锥齿轮外表面的一侧与两个从动锥齿轮间歇啮合。优选的,第一阻气板和第二阻气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第一阻气板和第二阻气板为一组对称设置于主管的两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通过螺纹轴带动压力板在主管的内部上下移动,促使第一阻气板和第二阻气板进行交替张开闭合,达到了过滤板在压力板的作用下将废气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的效果,解决了目前采用单管过滤废气,不利于更换过滤板,影响过滤废气效率的问题。2、该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稳定的将排出的废气进行过滤,方便更换过滤装置内部的过滤结构,更换过滤结构的过程中对于正常的废气过滤无影响,避免了长时间挤压废气对于处理装置以及过滤装置造成影响,提高过滤装置的利用率,同时方便更换过滤器等部件,避免废气的泄漏,保障废气处理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三维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中:1主管、2排气管、3支撑板、4挡板一、5第一阻气板、6过滤板、7第一弹簧、8套环、9螺纹轴、10电机、11主动锥齿轮、12固定块、13螺纹套管、14从动锥齿轮、15动力箱、16压力板、17进气导管、18第二弹簧、19转动环、20支撑块、21圆板、22进气管、23排气导管、24卡环、25第二阻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包括主管1,主管1一侧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卡环24,卡环2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环24的内圈直径均与进气导管17和排气导管23的直径相同,通过卡环24将进气导管17和排气导管23与主管1连通,防止废气泄漏,主管1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排气导管23的一端连通,排气导管23一端的内壁与挡板一4的一侧固定连接,挡板一4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3的另一端通过转杆与套环8的中部转动连接,套环8外表面的一侧与第一阻气板5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阻气板5和第二阻气板25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第一阻气板5和第二阻气板25为一组对称设置于主管1的两侧,实现在压力板16的作用下能够使两组第一阻气板5和第二阻气板25交错打开通气,达到便于更换过滤板6的效果,更换过滤板6的过程中不影响后续的废气过滤,第一阻气板5另一侧的中部与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排气导管23一端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排气导管23的中部卡接设置有过滤板6,过滤板6的数量为四个,两个过滤板6为一组分别对称卡接于两组进气导管17和排气导管23的中部,有效的对于废气进行过滤处理,并且便于更换过滤板6,更换的过程中不影响废气过滤,排气导管23的另一端与排气管2的一端连通。主管1底部的另一侧与进气导管17的一端连通,进气导管17内壁顶部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8的另一端与第二阻气板25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阻气板25外表面的顶部与转动环19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环19的中部通过转杆与支撑块20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块20的另一端与圆板21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圆板21的另一侧与进气导管17另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进气导管1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进气管22的一侧连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包括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排气导管(23)的一端连通,排气导管(23)一端的内壁与挡板一(4)的一侧固定连接,挡板一(4)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3)的另一端通过转杆与套环(8)的中部转动连接,套环(8)外表面的一侧与第一阻气板(5)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阻气板(5)另一侧的中部与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排气导管(23)一端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排气导管(23)的另一端与排气管(2)的一端连通;/n主管(1)底部的另一侧与进气导管(17)的一端连通,进气导管(17)内壁顶部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8)的另一端与第二阻气板(25)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阻气板(25)外表面的顶部与转动环(19)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环(19)的中部通过转杆与支撑块(20)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块(20)的另一端与圆板(21)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圆板(21)的另一侧与进气导管(17)另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进气导管(1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进气管(22)的一侧连通;/n主管(1)的顶部与动力箱(15)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箱(15)内壁底部的一端通过固定块(12)与电机(10)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10)的一侧通过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1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主动锥齿轮(11)外表面的一侧与从动锥齿轮(14)外表面的一侧啮合,从动锥齿轮(14)固定套接于螺纹套管(13)外表面的底部,螺纹套管(13)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动力箱(15)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废气排放的过滤装置,包括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排气导管(23)的一端连通,排气导管(23)一端的内壁与挡板一(4)的一侧固定连接,挡板一(4)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3)的另一端通过转杆与套环(8)的中部转动连接,套环(8)外表面的一侧与第一阻气板(5)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阻气板(5)另一侧的中部与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排气导管(23)一端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排气导管(23)的另一端与排气管(2)的一端连通;
主管(1)底部的另一侧与进气导管(17)的一端连通,进气导管(17)内壁顶部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8)的另一端与第二阻气板(25)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阻气板(25)外表面的顶部与转动环(19)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环(19)的中部通过转杆与支撑块(20)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块(20)的另一端与圆板(21)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圆板(21)的另一侧与进气导管(17)另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进气导管(1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进气管(22)的一侧连通;
主管(1)的顶部与动力箱(15)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箱(15)内壁底部的一端通过固定块(12)与电机(10)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10)的一侧通过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1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主动锥齿轮(11)外表面的一侧与从动锥齿轮(14)外表面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素琴梁鲁
申请(专利权)人:梁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