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润滑涡轮增压器球轴承的轴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44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系润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自润滑涡轮增压器球轴承的轴系结构,涡轮增压器包括轴承座、压气机蜗壳、封油盖、涡轮箱、转子轴、叶轮和背盘组件,背盘组件包括与压气机蜗壳配合的背盘,涡轮箱与压气机蜗壳相接,轴承座外周嵌入压气机蜗壳进气口,封油盖、轴承座和压气机蜗壳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储油腔,储油腔内压力与环境压力平衡;轴系结构包括设于轴承座中心轴处的套筒部,转子轴与叶轮装配好插入套筒部并与套筒部内壁之间形成轴承座腔体,转子轴在插入套筒部的轴段上设有轴承组件,轴承座腔体与储油腔之间具有可供润滑油输送的通道。设置储油腔并开设通道,利用轴承座腔体的微负压环境,确保润滑油沿通道自动输送,对轴系结构进行润滑。系结构进行润滑。系结构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润滑涡轮增压器球轴承的轴系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轴系润滑
,具体地,涉及一种自润滑涡轮增压器球轴承的轴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涡轮增压技术产品的轴承润滑系统基本采用的是外供油润滑技术,双浮动轴承、半浮动轴承和球轴承等涡轮增压器轴系运用发动机润滑对其轴系轴承润滑散热。涡轮增压器润滑油进口与发动机主油道联接形成进油管路;涡轮增压器润滑油回油与发动机油底壳联接形成回油管路。涡轮增压器进回油管路为专用零件,发动机需要专门设计要求密封、耐高压、耐腐蚀等;在发动机整体布置中需要留有空间安装位置,方便涡轮增压器进、回油管的安装及正常使用。
[0003]如涡轮端发动机废气超过800℃,涡轮增压器轴承体会采用冷却水道结构阻碍发动机废气高温向轴承体内部辐射、传导,保证轴承所需工作温度。涡轮增压器轴承体因冷却水道的布置造成增压器整体体积加大。另外,发动机结构布置中需增设给涡轮增压器专用进、回水水管路。
[0004]涡轮增压器因采用发动机润滑油,会因发动机润滑油老化含有活塞磨损金属颗粒、发动机微颗粒碳渣、润滑油管道内壁腐蚀物等造成涡轮增压器轴承拉花、异常磨损致使轴承卡滞、烧结或密封系统失效,最终造成涡轮增压器润滑油大量外泄,严重影响发动机安全使用。目前涡轮增压器泄漏发动机润滑油是现阶段涡轮增压器的主要故障模式,也是涡轮增压器行业的主要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需用到发动机润滑油且可确保涡轮增压器轴系工作可靠性的自润滑涡轮增压器球轴承的轴系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润滑涡轮增压器球轴承的轴系结构,涡轮增压器包括轴承座、压气机蜗壳、封油盖、涡轮箱、转子轴、叶轮和背盘组件,背盘组件包括与压气机蜗壳配合的背盘,涡轮箱与压气机蜗壳相接,轴承座外周嵌入压气机蜗壳进气口,封油盖、轴承座和压气机蜗壳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储油腔,储油腔内压力与环境压力平衡;轴系结构包括包括设于轴承座中心轴处的套筒部,转子轴与叶轮装配好插入套筒部并与套筒部内壁之间形成轴承座腔体,转子轴在插入套筒部的轴段上设有轴承组件,轴承座腔体与储油腔之间具有可供润滑油输送的通道。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轴承组件包括分布在套筒部两端的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第一滚珠轴承靠近叶轮设置,转子轴上套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游隙的轴承外圈弹簧,套筒部内设有止口供轴承外圈弹簧安装,轴承外圈弹簧与第二滚珠轴承外圈抵接。
[0008]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轴承座腔体在第二滚珠轴承外圈处还设有轴承外
圈套,轴承外圈套与第二滚珠轴承外圈间隙配合。
[0009]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通道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供应润滑油。
[0010]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通道为油管。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封油盖上设有透气型注油嘴。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设置在背盘组件和涡轮箱之间的隔热罩组件,隔热罩组件包括覆盖背盘端面的隔热罩,隔热罩与涡轮箱之间夹设有隔热垫。
[0013]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背盘与隔热罩之间设置有隔热垫。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储油腔,同时在轴承座腔体和储油腔之间开设通道,利用轴承座腔体内形成的微负压环境,确保润滑油从通道处自动顺利输送,实现轴系结构的优良润滑效果,摒弃传统采用发动机润滑油来润滑的方案,规避了老化油对轴系结构产生磨损、卡阻、破坏等风险;2)润滑油因负压被抽吸进入轴承座腔体后,在轴承、轴的高速旋转带动下会形成油雾,持续充满轴承座腔体,在对轴承充分润滑的同时还能发挥优良的散热作用;3)套筒部内转子轴上为双轴承支撑结构,轴承外圈弹簧能提供合适的轴向预紧力,解决涡轮增压器轴系结构轴承径向和轴向承载的问题,使轴系结构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带自润滑球轴承轴系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包括轴承座11、压气机蜗壳12、封油盖13、涡轮箱14、转子轴15、叶轮16和背盘组件,压气机蜗壳12和涡轮箱14通过卡箍17联接成整体,轴承座11外周压铆(或镶嵌)在压气机蜗壳12进气口,封油盖13套设在轴承座11端部外周上,封油盖13、轴承座11和压气机蜗壳12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储油腔2,其中封油盖13与压气机蜗壳12接触面处、封油盖13与轴承座11接触面处均安装O形密封圈以确保储油腔2的封闭效果,封油盖13上设有透气型注油嘴3,可通过该处向储油腔2注入润滑油,该透气型注油嘴3可保证储油腔2内压力与环境压力平衡;轴系结构包括设置在轴承座中心轴处的套筒部111,转子轴15与叶轮16装配好插入套筒部111后转子轴15与套筒部111内壁之间形成一轴承座腔体,套筒部111靠近封油盖13的端部设置油腔堵头4形成封闭端,套筒部111在轴承座腔体另一端处与叶轮16形成迷宫气路配合结构,该结构可使套筒部111和叶轮16之间形成一个气道,转子轴15在插入套筒部的轴段上设有轴承组件,轴承座腔体与储油腔2之间具有可供润滑油输送的通道5,叶轮16工作时在会在叶轮进口产生负压,该处气道会使轴承座腔体内产生微负压环境,进而使得储油腔2内润滑油自动进入通道5被吸入轴承座腔体中,该通道5优选为油管(也可为油芯),油管与轴承座的壁面密封连接,确保储油腔内润滑油快捷顺利输送。
[0018]通过自设储油腔,利用轴承座腔体的微负压环境使润滑油在涡轮增压器轴系结构工作时被抽吸至轴承座腔体内进行轴承润滑,摒弃传统采用发动机润滑油来润滑的方案,规避了老化油对轴系结构产生磨损、卡阻、破坏等风险,这种自给润滑油的轴系结构充分保证了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可靠性。
[0019]轴承组件包括分布在套筒部111两端的第一滚珠轴承61和第二滚珠轴承62,第一滚珠轴承61靠近叶轮16设置,转子轴15上套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游隙的轴承外圈弹簧63,套筒部111内设有止口供轴承外圈弹簧63安装,轴承外圈弹簧63与第二滚珠轴承62外圈抵接,轴承座腔体在第二滚珠轴承62外圈处还设有轴承外圈套64,轴承外圈套64与第二滚珠轴承62外圈间隙配合,此外,轴承座腔体内还嵌设有橡胶材质的外圈套阻尼圈65,外圈套阻尼圈65位于轴承外圈套64外周,外圈套阻尼圈65可通过橡胶弹力对轴承外圈套64限位并吸收轴承外圈套传递的轴承工作激振力,防止振动激励叠加,确保轴系结构整体工作可靠稳定。
[0020]轴承外圈弹簧63一端定位在套筒部111内止口处,另一端推动第二滚珠轴承62外圈,使第一滚珠轴承61、第二滚珠轴承62、及转子轴15一起移动,把第一滚珠轴承61和第二滚珠轴承62预压到装配位置,两轴承保持零游隙工作状态;轴承滚珠工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涡轮增压器球轴承的轴系结构,其特征是:涡轮增压器包括轴承座(11)、压气机蜗壳(12)、封油盖(13)、涡轮箱(14)、转子轴(15)、叶轮(16)和背盘组件,背盘组件包括与压气机蜗壳(12)配合的背盘(181),涡轮箱(14)与压气机蜗壳(12)相接,轴承座(11)外周嵌入压气机蜗壳(12)进气口,封油盖(13)、轴承座(11)和压气机蜗壳(12)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储油腔(2),储油腔内压力与环境压力平衡;轴系结构包括设于轴承座(11)中心轴处的套筒部(111),转子轴(15)与叶轮(16)装配好插入套筒部(111)并与套筒部内壁之间形成轴承座腔体,转子轴(15)在插入套筒部的轴段上设有轴承组件,轴承座腔体与储油腔(2)之间具有可供润滑油输送的通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润滑轴系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是:轴承组件包括分布在套筒部(111)两端的第一滚珠轴承(61)和第二滚珠轴承(62),第一滚珠轴承(61)靠近叶轮(16)设置,转子轴(15)上套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游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峥封金虎闫海东曹刚胡奇凌泓王星周贵平许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