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33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其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连接板、第一固定绷带、半圆板、星形通孔、第一条形通孔、第二固定绷带、第二连接板和活动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通过在第二连接板前端面设置了活动固定装置,使用者通过卡扣装置将儿童的手腕固定住,可以有效的防止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由于乱动导致穿刺针的脱落,通过设置了半圆板,使用者可以在长时间的输液过程中轻微弯动手指活动,从而来减轻手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僵硬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输液固定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静脉输液是常用的医疗手段之一,一般都在患者的手背静脉上进行输液,在对儿童进行输液时,其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在此过程中,穿刺针穿入儿童静脉,而静脉又与手部各关节相联动,所以我们需要用到输液固定结构。而现有的输液固定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儿童在使用过程中手腕会随意乱动,可能会导致穿刺针脱落甚至是刺破血管,从而导致输液无法继续进行,需要医护人员重新进行静脉注射,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在长时间的输液过程中,儿童的手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可能会使部分儿童出现手部不适,从而影响输液的继续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解决了由于儿童在使用过程中手腕会随意乱动,可能会导致穿刺针脱落甚至是刺破血管,从而导致输液无法继续进行,需要医护人员重新进行静脉注射,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在长时间的输液过程中,儿童的手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可能会使部分儿童出现手部不适,从而影响输液的继续进行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面与第二连接板顶端面粘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前端面中部与活动固定装置背部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所述活动固定装置包括卡扣装置、第三固定绷带、固定扣、第一塑性板和第二条形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前端面中部设置有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左侧面与第三固定绷带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绷带左端设置有第一塑性板,并且第一塑性板背部与第二连接板前端面中部粘接,所述第一塑性板前端面左侧底端设置有第二条形通孔,所述第三固定绷带穿过第二条形通孔,并且第三固定绷带通过固定扣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顶端面中部与第一连接板底端面粘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绷带,所述第一连接板顶端面与半圆板底端面中部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中部设置有星形通孔,所述固定板前端面底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通过第二固定绷带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扣装置包括第二塑性板、第三条形通孔、方形卡扣、圆形卡扣、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板前端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塑性板,所述第二塑性板前端面左侧设置有第三条形通孔,所述第二塑性板前端面左侧中部设置有方形卡扣,所述方形卡扣背部与第一弹簧前端面中部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塑性板前端面右侧中部设置有圆形卡扣,所述圆形卡扣背部与第二弹簧前端面弹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半圆板包括橡胶层、塑胶层和硬质塑料层,所述第一连接板顶端面前端与橡胶层底端面粘接,所述橡胶层背部与塑胶层前端面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所述塑胶层背部与硬质塑料层前端面粘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绷带长度为5cm,并且其可伸缩长度范围为0-5cm。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层、塑胶层和硬质塑料层三者接触面完全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绷带宽度比第二条形通孔长度短1c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长度为1cm,并且其可伸缩长度范围为0-2cm。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层为丁腈橡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塑性板为人造塑胶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由于儿童在使用过程中手腕会随意乱动,可能会导致穿刺针脱落甚至是刺破血管,从而导致输液无法继续进行,需要医护人员重新进行静脉注射,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在长时间的输液过程中,儿童的手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可能会使部分儿童出现手部不适,从而影响输液的继续进行的问题,通过在第二连接板前端面设置了活动固定装置,使用者通过卡扣装置将儿童的手腕固定住,可以有效的防止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由于乱动导致穿刺针的脱落,通过设置了半圆板,使用者可以在长时间的输液过程中轻微弯动手指活动,从而来减轻手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僵硬感。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活动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卡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卡扣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半圆板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板-1、第一连接板-2、第一固定绷带-3、半圆板-4、橡胶层-41、塑胶层-42、硬质塑料层-43、星形通孔-5、第一条形通孔-6、第二固定绷带-7、第二连接板-8、活动固定装置-9、卡扣装置-91、第二塑性板-911、第三条形通孔-912、方形卡扣-913、圆形卡扣-914、第一弹簧-915、第二弹簧-916、第三固定绷带-92、固定扣-93、第一塑性板-94、第二条形通孔-9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底端面与第二连接板8顶端面粘接,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与活动固定装置9背部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活动固定装置9包括卡扣装置91、第三固定绷带92、固定扣93、第一塑性板94和第二条形通孔95,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设置有卡扣装置91,卡扣装置91左侧面与第三固定绷带92右端相连接,第三固定绷带92左端设置有第一塑性板94,并且第一塑性板94背部与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粘接,第一塑性板94前端面左侧底端设置有第二条形通孔95,第三固定绷带92穿过第二条形通孔95,并且第三固定绷带92通过固定扣9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板1顶端面中部与第一连接板2底端面粘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绷带3,所述第一连接板2顶端面与半圆板4底端面中部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1中部设置有星形通孔5,所述固定板1前端面底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第一条形通孔6,所述第一条形通孔6通过第二固定绷带7相连接。其中,所述卡扣装置91包括第二塑性板911、第三条形通孔912、方形卡扣913、圆形卡扣914、第一弹簧915和第二弹簧916,所述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塑性板911,所述第二塑性板911前端面左侧设置有第三条形通孔912,所述第二塑性板911前端面左侧中部设置有方形卡扣913,所述方形卡扣913背部与第一弹簧915前端面中部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塑性板911前端面右侧中部设置有圆形卡扣914,所述圆形卡扣914背部与第二弹簧916前端面弹性连接。其中,所述半圆板4包括橡胶层41、塑胶层42和硬质塑料层43,所述第一连接板2顶端面前端与橡胶层41底端面粘接,所述橡胶层41背部与塑胶层42前端面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所述塑胶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底端面与第二连接板(8)顶端面粘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固定装置(9),所述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与活动固定装置(9)背部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所述活动固定装置(9)包括卡扣装置(91)、第三固定绷带(92)、固定扣(93)、第一塑性板(94)和第二条形通孔(95),所述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设置有卡扣装置(91),所述卡扣装置(91)左侧面与第三固定绷带(92)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绷带(92)左端设置有第一塑性板(94),并且第一塑性板(94)背部与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粘接,所述第一塑性板(94)前端面左侧底端设置有第二条形通孔(95),所述第三固定绷带(92)穿过第二条形通孔(95),并且第三固定绷带(92)通过固定扣(9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底端面与第二连接板(8)顶端面粘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固定装置(9),所述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与活动固定装置(9)背部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所述活动固定装置(9)包括卡扣装置(91)、第三固定绷带(92)、固定扣(93)、第一塑性板(94)和第二条形通孔(95),所述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设置有卡扣装置(91),所述卡扣装置(91)左侧面与第三固定绷带(92)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绷带(92)左端设置有第一塑性板(94),并且第一塑性板(94)背部与第二连接板(8)前端面中部粘接,所述第一塑性板(94)前端面左侧底端设置有第二条形通孔(95),所述第三固定绷带(92)穿过第二条形通孔(95),并且第三固定绷带(92)通过固定扣(9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顶端面中部与第一连接板(2)底端面粘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绷带(3),所述第一连接板(2)顶端面与半圆板(4)底端面中部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1)中部设置有星形通孔(5),所述固定板(1)前端面底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第一条形通孔(6),所述第一条形通孔(6)通过第二固定绷带(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用输液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91)包括第二塑性板(911)、第三条形通孔(912)、方形卡扣(913)、圆形卡扣(914)、第一弹簧(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