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留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32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保留灌肠器,包括储药囊、与储药囊的右端通过第一接头固定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的右端通过第二接头固定连接的灌肠管、位于连接管上且用于为药物加热的加热器、位于连接管上且用于控制药物流速的流速控制器,储药囊的左端设有用于注入药物和排出肠道内气体的通道机构,所述通道机构包括位于储药囊上的注药孔、用于封堵注药孔的药囊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患者居家即可完成;便于灌肠管导入直肠腔,同时可降低肠腔压力,流速控制器的设置,便于控制灌药速度,防止药液倒流,大大提高了药物利用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设置,便于将灌肠管、储药囊和连接管的连接和拆卸,便于清洁,可多次使用,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保留灌肠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保留灌肠器。
技术介绍
直肠给药,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药物吸收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直肠的PH值较温和,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并且药物在吸收时经过肝脏的量较少,从而减少某些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患者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另外,还可以通过制作成直肠吸收促进剂、缓释控释制剂等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肛肠疾病,药物可直达病所,局部治疗药力集中,能够改善局部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且药物及其赋形能有效地保护创面,减轻粪便对肛肠疾病手术切口的不良刺激,间接地减轻术后肛门疼痛,从而有利于切口的愈合。传统保留灌肠使用肛管或者导尿管插入肛门,然后将灌肠液通过肛管或导尿管注入肛门内达到保留灌肠目的,然而,这种设计存在操作不便,由于管径较细灌进去的液体容易从管子周围漏出肛门外,无法实现灌肠药液停留在直肠内而达到较好的“保留”作用。而且患者在家治疗难以掌握操作要领。一些较为新颖的灌肠器,其原理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达不到实用的目的。因此,提供一种操作便捷且实用性强的新型保留灌肠器,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且实用性强的新型保留灌肠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保留灌肠器,包括用于盛放药物的储药囊、与储药囊的右端通过第一接头固定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的右端通过第二接头固定连接的灌肠管、位于连接管上且用于为药物加热的加热器、位于连接管上且用于控制药物流速的流速控制器,储药囊的左端设有用于注入药物和排出肠道内气体的通道机构,所述通道机构包括位于储药囊上的注药孔、用于封堵注药孔的药囊塞。所述灌肠管的右端为封闭管,灌肠管的右侧设有出药口,灌肠管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灌肠管的长度为39~41cm,灌肠管的内径为12.5~13.5mm,灌肠管的外径为14.5~15.5mm,灌肠管的外表面设有刻度值。所述储药囊的外表面设有刻度值,储药囊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左端与储药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的右端设有第一外螺纹,连接管的左端内表面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第二连接头的右端与灌肠管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头的左端设有第二外螺纹,连接管的右端内表面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还包括用于固定灌肠管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套设在灌肠管外表面的套管、套设在套管上且可伸缩的囊体、与气囊连通的充气导管、位于充气导管端部的第三接头、位于充气导管上的阀门。所述套管和充气导管均采用柔性材质。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操作方便,患者居家即可完成;便于灌肠管导入直肠腔,同时可降低肠腔压力,流速控制器的设置,便于控制灌药速度,防止药液倒流,大大提高了药物利用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设置,便于将灌肠管、储药囊和连接管的连接和拆卸,便于清洁,可多次使用,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储药囊1、连接管2、灌肠管3、第一接头4、第二接头5、加热器6、流速控制器7、出药口8、药囊塞9、固定机构10、套管11、囊体12、充气导管13、阀门14、第三接头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保留灌肠器,包括用于盛放药物的储药囊1、与储药囊1的右端通过第一接头固定连接的连接管2、与连接管2的右端通过第二接头固定连接的灌肠管3、位于连接管2上且用于为药物加热的加热器6、位于连接管2上且用于控制药物流速的流速控制器7,储药囊1、连接管2和灌肠管3相互连通,便于药物从储药囊1进入灌肠管3,通过用手对储药囊1施加压力即可实现将储药囊1内的要入压入患者的肠道内,从而实现药物进入直肠腔的操作,操作便捷,治疗效果好,所述储药囊1的外表面设有刻度值,储药囊1采用硅胶材质,储药囊1外表面刻度的设置,便于精准的控制吸入储药囊1的药物,从而控制压入患者直肠腔的药量,储药囊1采用硅胶材质,便于储药囊1的变形,加热器6采用采购珠海倍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型号为JW-1103的输液加热器,便于为通过连接管2的药物进行加热,从而使药物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相近,减少药物对直肠腔的冷刺激,速度控制器7采用苏州瀚尔馨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其流速调节范围为5毫升/小时至250毫升/小时,储药囊1的左端设有用于注入药物和排出肠道内气体的通道机构,所述通道机构包括位于储药囊1上的注药孔、用于封堵注药孔的药囊塞2,当灌肠管3进入患者的直肠腔时,灌肠管3无法继续插入到设定的刻度值时,挤压储药囊1后,关闭流速控制器7,然后拔出药囊塞9使储药囊1充盈后,塞上药囊塞9,然后开启关闭流速控制器7,挤压储药囊1,推进灌肠管3;若灌肠管推进仍有困难,上述操作反复3至5次,使肠腔充盈,推进灌肠管3至适宜刻度处。将灌肠器做上下5cm的移动,无阻力后,在适宜刻度处保持灌肠管3的固定,拔出药囊塞9,使肠腔内气体由此口排出;在药物进入肠腔前,首先将肠腔内的压力降低,操作如下:关闭流速控制器7,压缩储药囊1后并塞上药囊塞,然后开启流速控制器7,肠腔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储药囊1内的压力,故肠腔内的压力进入储药囊1内并将储药囊1隆起,此时关闭流速控制器7,拔出药囊塞9,使储药囊1的气体排出,依靠压力将肠腔内的压力降低,采用上述操作3至5次,直至储药囊1不能自行隆起。所述灌肠管3的右端为封闭管,灌肠管3的右侧设有出药口8,灌肠管3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灌肠管3的长度为39~41cm,灌肠管3的内径为12.5~13.5mm,灌肠管3的外径为14.5~15.5mm,灌肠管3的外表面设有刻度值。所述第一连接头4的左端与储药囊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4的右端设有第一外螺纹,连接管2的左端内表面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第二连接头5的右端与灌肠管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头5的左端设有第二外螺纹,连接管2的右端内表面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使储药囊1、连接管2和灌肠管3的连接和拆卸方便,便于清洗。使用步骤如下:1.将储药囊、连接管2和灌肠管3进行分别通过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依次连接,塞上药囊赛9。使储药囊1处于膨胀状态,流速控制器7处于开放状态,灌肠管9的头端涂抹适量润滑油以备使用;2.患者取臀高头低位或侧卧位,护士或家人将灌肠管缓缓插入肛管内,灌肠管3无法插入到设定刻度时,挤压储药囊1后,关闭流速控制器7,然后拔出药囊塞9使储药囊1充盈后,塞上药囊塞9,然后开启关闭流速控制器7,挤压储药囊1,推进灌肠管3进入肠腔;若灌肠管3推进仍有困难,上述操作反复3至5次,使肠腔充盈,推进灌肠管3至适宜刻度处。将灌肠器做上下5cm的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保留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药物的储药囊、与储药囊的右端通过第一接头固定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的右端通过第二接头固定连接的灌肠管、位于连接管上且用于为药物加热的加热器、位于连接管上且用于控制药物流速的流速控制器,储药囊的左端设有用于注入药物和排出肠道内气体的通道机构,所述通道机构包括位于储药囊上的注药孔、用于封堵注药孔的药囊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保留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药物的储药囊、与储药囊的右端通过第一接头固定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的右端通过第二接头固定连接的灌肠管、位于连接管上且用于为药物加热的加热器、位于连接管上且用于控制药物流速的流速控制器,储药囊的左端设有用于注入药物和排出肠道内气体的通道机构,所述通道机构包括位于储药囊上的注药孔、用于封堵注药孔的药囊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留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管的右端为封闭管,灌肠管的右侧设有出药口,灌肠管采用硅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保留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管的长度为39~41cm,灌肠管的内径为12.5~13.5mm,灌肠管的外径为14.5~15.5mm,灌肠管的外表面设有刻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林李世友罗林山巩跃生宋光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